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迪苦1号是迪庆州农科所2002-2005年从迪庆高原坝区地方农家品种中,选择具有突出变异或与原品种不同特征的单株,采用多次混合选择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生物类黄酮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燕麦饲草作为迪庆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草料之一,对迪庆畜牧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迪庆燕麦饲草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迪庆燕麦饲草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省青稞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几种除草剂在冬季亚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二甲四氯、敌草隆、精喹禾灵及宝成干除草剂防治冬季亚麻田的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药效试验表明:56%二甲四氯钠盐50g+50%敌草隆50g/667m2及56%二甲四氯钠盐50g+5%精喹禾灵乳油50ml/667m2两种处理,对麻田杂草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粉痂病(Spongospora suberranea)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最初表现为针头大小、微微隆起的褐色病斑,6~8 d后逐渐扩大成明显的疮痂,直径可达0.5 cm,病斑周围常有一个半透明、边缘清楚、宽1~2 mm的环,但表皮不破裂,为"封闭疮"阶段;随后疮痂褐色消失,病斑组织呈胶体状,内含大量黄褐色的孢子球,疮痂继续生长,皮下组织破裂,散发出浅褐色粉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迪庆高原马铃薯种植情况及生产条件的分析,对迪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发展对策,对促进云南藏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边疆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迪庆州中药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号称“药材之乡”,历史上就成为西路药材的集散地,与丽江、贡山、康藏和内地药材贸易往来频繁。近年来,中药材种植作为迪庆州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生物产业.被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各级政府及农民逐年加大了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面积和效益都有所增加。中药材种植成为了迪庆州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1迪庆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粉痂病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是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明马铃薯粉痂病在云南省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云南省内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开展了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调查范围涉及19个县(区)、涵盖了19个当地马铃薯主栽品种(系)。调查结果显示:粉痂病在云南发生普遍,发病率在0%~51.72%,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5.01%和5.32。其中春作区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较为普遍,平均发病率为25.08%,病情指数为8.24。冬作区马铃薯粉痂病在部分产区有发生,平均发病率为4.93%,病情指数为2.39。与2004年-2008年云南省粉痂病调查数据相比,粉痂病发病率下降,病害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迪庆州水稻生产现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稻田养鱼技术,加强科技培训,加大优质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等措施,促进迪庆水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木瓜属(Chaenomeles Lindl.)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蔷薇科(Rosaceae)木瓜属(Chaenomeles)植物共有5种,我国全产。该属为重要观赏植物和果品,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木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中药材品种。云南木瓜属植物4种,种下品种较多,大多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药用、营养保健开发潜力。云南民族民间利用植物于医疗保健、生态防护和增加经济收入方面均十分看好木瓜资源的潜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在品种培育、产业开发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加快调查、整理、发掘云南民族民间开发利用木瓜资源的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发挥木瓜传统栽培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促进云南木瓜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将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为云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民族地区繁荣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