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4篇
  25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的子一代(杂交鲽)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其亲本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鲽的含水率和粗蛋白略低于双亲,粗脂肪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杂交鲽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及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双亲,但EAA/TAA和EAA/NEAA均高于双亲,此外,杂交鲽肌肉中缬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双亲;脂肪酸含量方面,杂交鲽的EPA明显高于双亲,DHA比星斑川鲽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02.
以雌性ICR小鼠为研究对象,尾静脉注射虾夷扇贝毒素24h后处死,通过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及钙结合蛋白S-100免疫染色,研究了虾夷扇贝毒素对小鼠浦肯野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尾静脉注射虾夷扇贝毒素的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细胞质有明显变化,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有收缩而用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毒素作用后,小鼠浦肯野细胞的S-100蛋白表达增多,而其他组织则没有明显变化。浦肯野细胞形态学以及细胞内钙离子结合蛋白的变化说明虾夷扇贝毒素可能对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03.
海洲湾北部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在海洲湾北部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51种(鱼类33种、甲壳类14种、头足类4种),平均渔获量为24.59 kg/h。优势种类主要为尖海龙(Syngnathus acus)、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D在1.400–3.255之间,平均为2.471;多样性指数H′在0.492–2.309之间,平均为1.857;均匀度指数J′在0.182–0.713之间,平均为0.596。本次调查出现鱼类种数比20世纪80年代记载的鱼类150种大幅降低;甲壳类、头足类比相关调查显示甲壳类19种、头足类6种的结果也有所降低。主要经济鱼类个体质量和数量减少,小型低价值鱼类及戴氏赤虾逐渐成为优势种,且未发现经济鱼类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这可能与过度捕捞或其他人为活动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504.
绿鳍马面鲀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观测绿鳍马面纯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绿鳍马面纯的卵为球形沉性的粘性卵,卵径平均为644 μm,未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有油球多个;在18.7~19.2 ℃水温条件下孵化,受精后约40~50 min胚盘形成,1 h 10 min进入卵裂期,6 h 10 min进入高囊胚期,9 h 20 min进入低囊胚期,10 h后进入原肠胚,21 h 40 min后听囊形成,23 h 40 min后形成柯氏囊,41 h30 min后耳石形成,多数胚胎油球溶合为1个,50 h后胚体环绕卵黄达1.3周以上,73.5 h陆续孵出,孵化积温为1375~1411 ℃·h.初孵仔鱼呈前位抱卵方式,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端,85 h后开口摄食,5~6 d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8 d第1背鳍棘突出背鳍膜,18 d发育到稚鱼期.  相似文献   
505.
星斑川鲽的营养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养殖星斑川鲽肌肉中的蛋白质、脂类和灰分等生化组分,并计算了其比能值,分析了肌肉中构成蛋白质的16种常见氨基酸和主要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星斑川鲽属高蛋白、低脂肪鱼类;肌肉氨基酸含量同其他鲆鲽鱼类相比,属中上等水平;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肌肉蛋白中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33。各类脂肪酸中,油酸(18:In)含量最高,其次为亚油酸(18:2n6)和棕榈酸(16:0)。星斑川鲽富含EPA和DHA,营养丰富且平衡良好,是值得推荐的优良养殖品种和优质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506.
库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目前水库综合效益的客观评价标准,参照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我国库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总体指标组成的模块层,人口、居民消费、教育等16个主体指标组成的准则层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比、贫困人口所占比重等89个群体指标组成的基础层等3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507.
通过自行研制桡足类室内培养装置对中华哲水蚤进行室内高密度培养研究,该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循环水流和温度.在61 d的培养期中,中华哲水蚤成体数由2.3 ind/L增至19.7 ind/L;产卵数由14.7 eggs/L增至85.7eggs/L.DO、NH4-N和CODcr等主要水质指标都保持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这一结果表明,该培养系统已初步实现室内桡足类种群的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508.
环境因素影响物种的空间分布和动态, 全面了解环境与物种分布之间的关系对于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绿海龟(Chelonia mydas)作为典型的长距离迁徙物种, 周期性地往返于索饵地和繁殖地之间, 迁徙距离可达数千千米。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 SDM)是研究环境因子信息和物种分布关系的有效工具, 可以通过环境因子数据有效模拟物种潜在分布区域。本研究结合绿海龟物种出现记录点和环境变量, 应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不同时间段的绿海龟分布情况, 得出其分布区域的时空变化, 推断洄游路线。结果表明: 离岸距离、深度和海洋表层温度对绿海龟分布起重要作用; 太平洋西部、印度洋北部和大西洋西部为绿海龟主要适宜栖息范围; 大西洋-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之间存在绿海龟洄游通道。同时, 基于气候变化模拟了绿海龟 2050 年和 2100 年的潜在分布区域, 分布范围在印度洋中部、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减少, 在大西洋中部海域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向高纬度海域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509.
510.
根据2016年11月(秋季)岚山港区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此调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59种,包括鱼类38种、甲壳类16种、头足类5种。此调查海域的平均重量资源密度和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411.36 kg/km2和102.53×103 ind./km2。优势种主要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短蛸(Octopus minor)。渔业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2.309、3.381和0.720。与该海域同一季节历史资料相比,甲壳类重量比例和数量比例均有增高的趋势,同时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