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58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37篇
  227篇
综合类   58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52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131.
采用人工模拟熏气法,研究了南京市7种适生彩叶植物对NO_2气体的吸收及自我修复能力,通过观察植物在NO_2熏气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检测植物熏气后及修复30 d后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测定N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从中筛选出抗性较强的彩叶植物及适宜在NO_2污染区使用的植物组合。结果显示,在6μl/L NO_2熏气浓度下,熏气48 h后,不同彩叶植物受害症状不一,主要表现为:叶片尖端和边缘首先出现伤斑,进而沿叶脉向中部及基部扩展。7种植物受NO_2熏气后产生不同的抗性和修复行为,其中红花檵木和洒金桃叶珊瑚的抗性和修复能力均较强,南天竹的抗性和修复能力中等,金边黄杨和金叶银杏的抗性较弱、但修复能力很强,金森女贞的抗性较强、但修复能力较弱,金边玉簪的抗性和修复能力均较弱。因此,在园林植物设计过程中进行彩叶植物配置时可以在NO_2污染非常重的绿地优先选择红花檵木、洒金桃叶珊瑚和南天竹等3种植物,而在NO_2潜在污染区可以选择金叶银杏、金边黄杨、金森女贞和金边玉簪。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上滞尘和吸收NO_2等大气污染物的生态功能,以期为城市功能型园林绿化的植物选择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2.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科学、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方式,建设潜力研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本文立足重庆市垫江县4个地貌类型区(浅丘低丘区、低中丘区、坪状高丘区、低山及山麓深丘区),借助实地调研、图件和统计数据,从地块尺度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分别计算指标在各地貌类型区的权重,借助综合指数法测算各评价单元建设的潜力得分。结果表明:1)垫江县约80%的基本农田具备建设成高标准农田的潜力,其中:基本具备区占28.57%,稍加整治区占24.13%,全面整治区占26.92%。2)4种地貌类型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潜力大小排序为浅丘低丘区低中丘区≈坪状高丘区低山及山麓深丘区。3)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限制因子差异较大:浅丘低丘区限制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农田防护面积,低中丘区的限制因子是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排条件,坪状高丘区的限制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排灌条件、距交通干线距离,低山及山麓深丘区的限制因子是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pH、排灌条件、农田机耕能力和田块到居民点距离。未来建设高标准农田时,要因地制宜,布设工程应紧密结合不同地貌类型区限制因子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主导产业消除或降低限制因子的作用,进行差别化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133.
英日双语专业学生需掌握两门外语,学习负担重。通过探讨英日双语专业日语课程教学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门语言。英日双语学生已掌握汉语和一定程度的英语,如果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把握汉语和英语对日语的迁移,利用语言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并运用于日语课程教学中,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4.
自康普顿散射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基于NaCl和KCl溶液的康普顿散射,通过一定的近似处理,从理论上分析适合这两种溶液的康普顿散射光子数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然后,通过康普顿散射实验验证康普顿散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了从更微观的角度来把握NaCl和KCl溶液康普顿散射的机理,笔者立足于密度泛函理论对NaCl与KCl溶液的电子结构作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除质量密度、散射衰减因子以及溶液的浓度外,电子数密度和电子受到的束缚也对康普顿散射光子数有影响,其中,电子数密度是影响NaCl与KCl溶液康普顿散射光子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5.
钙信号是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在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其参与植物低温响应的作用机理,笔者归纳了钙离子转运系统和相关钙离子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并从生理变化和基因表达2个方面分析了钙信号参与植物低温响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Ca~(2+)转运系统、Ca M、CMLs、CBLs和CDPKs中参与植物低温响应的基因,并简要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钙信号能通过多条途径增强植物的低温抗性,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解乡村土地流转的镇域差异,丰富对土地流转尺度效应的认知,选取重庆市现代农业与统筹城乡示范窗口江津区为样区,基于2007—2012年24个乡镇的农经统计面板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从镇域尺度视角研究乡村耕地流转形式、流转去向和流转规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从区位状况、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农业政策和市场5个方面剖析驱动镇域水平耕地流转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域水平耕地流转形式均以出租和转包为主,呈现多样化;土地流转去向中,农户是耕地最主要流入方,其次是企业,专业合作社最少;镇域水平耕地流转年际差异显著,变化趋势以“先增后减再增型”和“增加型”为主,呈现多元化;镇域水平耕地流转规模属随机分布,空间自相关程度逐年减弱,且空间关联类型格局随年际变化总体表现出不稳定性;镇域水平上,农业劳动力数和养殖业商品化率对耕地流转规模影响最大,流转率随农业劳动力数减少而增加,而随养殖业商品化率提高而增加。此外,固定资产、劳均耕地和农转非率对耕地流转规模也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立足镇域特色,以不同层次发展需求为导向,提出促进土地顺畅流转的施政策略。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对贵州省土壤侵蚀进行快速定量研究,为土壤侵蚀治理工作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日降雨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DEM,MODIS-NDVI等数据,结合RUSLE模型估算研究区土壤侵蚀量。[结果]研究区的2010年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80.81t/(km~2·a),属轻度侵蚀。大部分区域主要以小于500t/(km~2·a)的微度侵蚀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60%。土壤侵蚀面积(轻度侵蚀以上)达71 164.14km~2,占总面积的40.40%。强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达10 431.60km~2,占总面积的5.9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北部大楼山、武陵山、东南部苗岭以及西部乌蒙山等地势较高以及中东部乌江,西南部北盘江等河流流域。[结论]林地、耕地和草地以及海拔在600~1 600m之间的区域是今后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揭示影响贵州省城市水安全的主要驱动因子,为贵州省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水安全系统模型,仿真模拟贵州省水安全系统的贵阳模式、遵义模式、毕节模式和协调型模式4种不同模式下的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水灾害子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结果]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水土流失面积比、水质达标率和环境资本投资率是贵州省水安全系统的主要驱动因子;在协调型模式下,贵州省水安全系统在2025年以前处于最佳状态,比其他3种模式优越。[结论]在不同情景模式的模拟下,只有在协调型模式下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水灾害子系统处于最佳状态,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9.
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是三峡库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重庆三峡库区各县域的乡村聚落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影响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发展的包括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社会五个方面的20个指标,构建了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并引入两系统之间发展协调度模型,对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县域之间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主城各区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发展速度及综合发展水平高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库区下属各区县;(2)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正向总体协调的方向发展,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主城各区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度也相对较高,而库区下属各区县由于乡村自然环境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度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0.
为考察饥饿及恢复摄食对胭脂鱼仔鱼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在水温(19±0.5)℃下,对胭脂鱼仔鱼实施延迟首次投喂0、1、3、5、7、9和11d共7个处理,随后进行饱食投喂,分别在延迟处理结束时以及摄食后(19日龄和29日龄)取材对鱼体的含脂量、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鱼体的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实验结束时(29日龄),各处理组仔鱼的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现出完全补偿效应.(2)胭脂鱼仔鱼在饥饿期间,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能量代谢基质,按n-6>n-9>n-3顺序被先后利用,且C22∶6n-3 (DHA)优先于C20∶5n-3(EPA)被保存下来.同时,鱼体中DHA和ARA的百分含量与仔鱼体质量和含水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3)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显著下降;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显著上升;而甘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胭脂鱼仔鱼对饥饿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饥饿初期以消耗脂类物质为主,当脂类物质趋于阈值,氨基酸开始被大量消耗;胭脂鱼仔鱼在饥饿后恢复摄食时,鱼体氨基酸的恢复比脂肪酸更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