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8篇
  31篇
综合类   35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为烟草白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同一烟株上发病烟叶和健康烟叶DNA的ITS区进行测序,分析各样品的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白粉病烟株健康烟叶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发病烟叶;2种样本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发病烟叶优势菌属及其相对丰富度为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99.22%,曲霉属(Aspergillus)0.33%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0.33%;健康烟叶的优势菌属及其相对丰富度为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91.86%、曲霉属(Aspergillus)0.34%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0.31%。在白粉病烟株上发病烟叶和健康烟叶均存在大量的高氏白粉菌属。  相似文献   
572.
为了解万山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解译2000、2010年和2015年万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构建的岩性及同期石漠化叠加分析,探明每种岩性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和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石漠化发生百分比,以此揭示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石漠化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从岩性空间上看,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在非碳酸盐岩组合上分布面积最广,其中林地面积最多为142.89 km2,在灰岩与白云岩混分布最少,面积最少为13.37 km2;2005—2010年的石漠化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变化最大,变化速率为-1.87 km2·a-1,其中,在灰岩与白云岩混上发育的轻度、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白云岩夹碎屑岩上发育的重度石漠化比例最高,整体上来说石漠化更容易在碳酸盐岩(灰岩与白云岩混、白云岩夹碎屑岩)上产生。根据典型石漠化的分级情况和各地类石漠化分布的占比得出,研究区发生石漠化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和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这两类土地类型对石漠化的贡献和响应最大,两地类石漠化发生比例最高分别为20.87%和4.32%,而旱地主要以发生轻度石漠化为主,且发生机率高达93.61%。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内石漠化发生区域的定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73.
为探索膜小叶蝉在贵阳猕猴桃园的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掌握其发生危害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5-2017年对膜小叶蝉田间种群动态开展定点定时系统监测,每7 d调查1次,记录种群数量和虫态,分析膜小叶蝉种群发生规律,明确其年生活史及危害高峰期。结果表明:膜小叶蝉在贵阳猕猴桃园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树缝、杂草和低矮植物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迁入园危害,5月上旬第1代若虫孵化,6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第4代若虫孵化,为危害盛期,10月下旬种群密度下降,进入越冬。6月初和8月上旬是为防治膜小叶蝉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74.
为了搞清楚微灌用均质砂滤料的过滤效果,作者开展了均质砂滤料过滤对粉煤灰水质的固体颗粒质量分数和水质浊度影响的模型试验。对颗粒质量分数影响试验显示:虽然颗粒质量分数的平均滤除率均在59%以上,但试验数据变化幅度很大,说明过滤对颗粒质量分数的影响较为复杂;滤除率与过滤速度成负相关,与原水颗粒质量分数成正相关;试验数据验证了敏茨过滤方程表述的“过滤是吸附和脱落交互发生的过程”对微灌过滤条件的合理性,证明了微灌过滤水流流态均为非层流,多数情况处在层流与紊流的过渡区内。对浊度影响试验发现:滤层厚度对浊度滤除比起决定性的作用,浊度粒子吸附与脱落时间均大约在5~6 min,滤速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是有限的。比较2个试验可看出:滤后水的颗粒质量分数和浊度值是2个不相关的参数,其过滤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进而得出以浊度指标来判断微灌过滤和反冲洗效果是不科学的。该试验为今后微灌过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5.
虫害影响马尾松良种产量和质量.对都匀马尾松良种基地林木遭受虫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马尾松各部位感虫率大小依次为:球果>枝条>球花,在4月13日后爆发,在4月29日后趋于稳定;虫枝率、虫花率和虫果率均值分别为53.07%、47.61%和79.98%,基因收集区感虫率较大;从不同树冠部位来看,基因收集区树冠中部枝条染虫率最高,底部最低,其球花和小果染虫率随着树冠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种子园区反之;微红梢斑螟、松果梢斑螟和立毛角胫象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576.
对于茶叶产业来说,用好工商管理手段,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促进和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茶叶企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和内涵,完善应用各种管理机制,创新市场经济发展途径,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工商管理的定义内涵及价值作用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究工商管理对茶叶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并探究服务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77.
喀斯特坡地表层岩溶带发育,入渗强烈,产流机制与非喀斯特坡地有较大差异,为提高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模型预测准确性,以贵州省普定县陈旗小流域6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为观测对象,分析2007—2010年、2015—2019年2期泥沙和地表径流数据,了解产流产沙规律,并利用降雨侵蚀力偏差法计算各小区侵蚀性降雨量。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率与喀斯特坡地地表产流产沙量呈负相关,高植被覆盖下,暴雨和极端暴雨是造成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事件;(2)植被恢复十余年随着覆盖度的提高,年均土壤流失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多小于10 t/km2;(3)喀斯特坡地裂隙发育,地下漏失严重,土壤量少且不易被侵蚀,除少数极端暴雨外,多数降雨不产流不产沙,因此建议将喀斯特坡地侵蚀性降雨量阈值定为50 mm,该阈值显著高于非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578.
贵州晒晾烟历史悠久,烟草品种资源丰富.摺烟是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地在明、清时期以来种植的一种晒晾烟,专用于水烟袋烟丝.当时我国西南地区的烟农长期种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579.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饲养密度不断增大,各种猪类疫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其中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致病原所致的传染性疫病为主,并且在禁止抗生素滥用和大量耐药菌的背景之下,给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科学合理的使用消毒制剂能够有效地降低养殖场内致病原的传播几率,从而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580.
为了解不同植物来源单宁对危害水产畜牧业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体外共培养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单宁和没食子酸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来探讨单宁和没食子酸对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水解单宁(塔拉、栗木、五倍子、橡椀)和缩合单宁(白坚木、荆树皮)相比,没食子酸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但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其余不同植物来源的单宁对4株致病菌均有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较弱,并且抑菌效果随着单宁浓度升高而增加。塔拉单宁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6mg/mL,对产气荚膜梭菌最小抑菌浓度为64mg/mL。白坚木单宁对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差,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64mg/mL,对产气荚膜梭菌最小抑菌浓度达到128mg/mL。说明不同植物来源的单宁抑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塔拉单宁对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水产畜牧业上拥有非常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