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4.94、9.89 μmol/L)的丙二醛(MDA)及酵母培养物水溶物,观察酵母培养物水溶物不同浓度(50、100、200 mg/L)、不同作用时间(3、6、9、12 h)下MDA损伤的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生长、形态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以研究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MDA损伤的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4.94或9.89μmol/LMDA均显著抑制了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生长(P<0.05),致使贴壁细胞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胞内酶漏出及细胞抗氧化酶活力降低.培养液中添加50、10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9h后可显著地促进细胞生长及提高细胞总蛋白含量(P<0.05),改善细胞生长状态,其中以添加1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4.94 μmol/L MDA损伤细胞的保护效果较好,其细胞生长状态能达到正常组水平.培养液中添加50、100、200酵母培养物水溶物能一定程度地降低培养液中MDA浓度,同时能降低MDA导致的细胞内酶漏出,提高MDA损伤的细胞抗氧化能力.由结果可知,对于4.94、9.89 μmol/L MDA对草鱼肠道黏膜细胞产生的损伤,培养液中添加50、10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12 h内对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中以添加1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4.94 μmol/L MDA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最佳,使细胞生长状态接近正常组水平.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可能通过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途径起到对草鱼离体肠道黏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黄蟹是河蟹成体在性成熟以前的阶段,再经过一次蜕壳就可以达到性成熟。每年9~10月份黄蟹经最后一次蜕壳变成绿蟹,此时河蟹的性腺已经成熟,就要进行生殖洄游,所以如何防逃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一些大的养鱼池塘很难做好防逃工作,所以只有在河蟹性成熟前,提前收捕上市或另池暂养。本试验就是利用8月初的上市黄蟹,在水泥池中进行养殖,观察其生长和发育状况,为合理利用黄蟹资源、提高养殖效益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试验所用的河蟹为市场销售的黄蟹和鱼塘所养的黄蟹,规格均为100克左右,附肢齐全,体表无病斑…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以酵母培养物水溶物为试验材料,添加于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培养液中,研究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细胞生长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1个对照组及5个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YC-1~5组),各组均设96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个培养孔。对照组的培养液中不添加酵母培养物水溶物,YC-1~5组的培养液中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的浓度分别为10、25、50、100、200 mg/L。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5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细胞形态无损伤,10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添加后3 h时显著增强细胞活性(P<0.05),5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添加后6 h时显著增强细胞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各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培养液中乳酶脱氢酶(LDH)活力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6 h时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9 h时YC-3、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12 h时YC-2、YC-3、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3、6、9、12 h)各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在6~9 h时GPT活力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培养液中添加1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能促进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适宜浓度为50~200 mg/L。  相似文献   
44.
在普通饲料中添加1%的生物源饲料添加剂,投喂杂交青虾"太湖1号",观察其对青虾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添加生物源饲料添加剂能提高杂交青虾产量20.4%,体长增长2.3%,体质量增加48.9%,肥满度提高6.6%,大规格虾的比例增加27%,饲料系数下降16.6%;青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均有显著的提高;试验组的虾性腺指数、绝对抱卵量与相对抱卵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生物源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提高杂交青虾的繁殖力。因此,在生产中使用生物源饲料添加剂将有助于实现青虾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45.
以采自江苏南通(NT)和连云港(LYG)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为研究对象,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探讨COI作为四角蛤蜊DNA条形码的可行性,并分析四角蛤蜊江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四角蛤蜊两群体49个序列中共检测到32个单倍型和50个变异位点;两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78(NT)和0.897(LYG),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4.846(NT)和2.849(LYG),表明两群体均具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NT群体比LYG群体更丰富.两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7,与中国蛤蜊间遗传距离为 0.16,与形态学分类一致,COI基因作为四角蛤蜊DNA条形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5种油脂源饲粮对花(鱼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菜油、豆油、花生油、猪油、油菜籽对花鲋(Pelteobagrus fulvidrac)生长的影响,选用均重(17.42±1.24)g花鲋2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5种油脂源的饲粮养殖61 d.结果表明:豆油组、猪油组和花生油组花鲋的体重和体长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均显著优于菜油组(P<0.05),且对龟体品质无显著不良影响;豆油油脂在肠系膜、肌肉的存储量较其他组高;猪油油脂有在肝胰脏、肠系膜积累的趋势;油菜籽的总体养殖败果显著优于菜油的结果,尤其是体重特定生长率提高了22.22%、而饲料系数降低了14.28%(P<0.05);花(鱼骨)的必需脂肪酸需求同时包括C18:2n-6和C18:3n-3,但对C18:2n-6的需求要比C18:3n-3更重要.因此,豆油、化生油、猪油均可作为化(鱼骨)饲料很好的脂肪源,存饲料中直接使用油菜籽可以获得显著优于菜油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47.
杂交青虾“太湖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饲料系数、养殖产量、成虾规格、体长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作为判据,水质状况作为参考,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为实验对象,在放养密度为60、105、150、195、240尾/m35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00 d的养殖试验,研究杂交青虾"太湖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150尾/m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95尾/m3和240尾/m3组(P<0.05),而养殖产量及成虾规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在高于150尾/m3的高密度组中,虽然产量也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但成虾规格较小。养殖期间各养殖水体的水质均能满足养殖虾的生长需求;高温季节除了高密度组的亚硝态氮盐指标稍有升高以外,水体pH、DO、NH4+-N等指标基本保持一致。将放养密度分别与饲料系数、增重率、体长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等指标之间进行二次回归曲线方程拟合,计算出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17~150尾/m3。  相似文献   
48.
王坤  凌去非  于连洋  张振旱  褚秋芬  朱晓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45-21046,21060
[目的]进一步开展泥鳅的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对泥鳅太湖群体(TH)、洪泽湖群体(HZ)、巢湖群体(CH)、鄱阳湖群体(PY)、洞庭湖群体(TD)、洪湖群体(HH)的自繁子代和太湖群体(♀)×洪泽湖群体(♂)繁殖的子代(HT)进行了为期124 d的生长对比试验。[结果]各群体子代的绝对增重率(g/d)依次为HT﹥TH﹥HZ﹥CH﹥TD﹥HH﹥PY;HZ、TH、HT的试验末重与CH、PY、TD、HH的试验末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群体子代的体重变异系数(%)依次为TD﹥HH﹥PY﹥HZ﹥CH﹥HT﹥TH;各群体子代的成活率依次为TH﹥HT﹥HZ﹥CH﹥TD﹥PY﹥HH。[结论]太湖群体子代以及太湖群体(♀)×洪泽湖群体()繁殖的子代(HT)的生长性能优于其他群体的子代,有较好的育种与养殖潜力。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我国暗紫红毛菜(淡水红毛菜)的生物学特征,对采自山西娘子关、兰州五泉山、兰州兴隆山的暗紫红毛菜进行了形态、繁殖方式、染色体及色素含量等观察研究.观察采集现场暗紫红毛菜生长环境特征,显微镜观察记录各藻体形态特征,通过原叶体的培养观察各种群的繁殖方式,并用醋酸苏木精染色法观察核分裂过程.结果显示,3个采集地暗紫红毛菜群落均呈点状和不连续性分布,并仅限于生长在瀑布冲击和流水飞溅下的岩石或山溪流水有落差之处有分布,常与疏枝刚毛藻混生在一起.红毛菜均呈不分枝细丝状,长度在1.1~3.5 cm.样品藻胆蛋白含量在7.26~9.46 mg/g之间,娘子关暗紫红毛菜藻胆蛋白含量最高,其次为五泉山红毛菜和兴隆山红毛菜.3个暗紫红毛菜种群繁殖方式均以放散单孢子进行无性生殖维持种群的繁衍.原叶体细胞核分裂过程均为有丝分裂,从前期向中期转变过程中,均呈现姐妹染色单体交叉呈“8”型或“X”型.染色体数均为n=4,染色体长度在0.42~1.67 μm之间,其中3条长度相近,1条略短.五泉山和兴隆山暗紫红毛菜形态、繁殖方式及染色体为首次报道.本实验为我国暗紫红毛菜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0.
丁的营养素需要量及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设计L9(34)配制9种试验饲料,对丁鱼岁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糖、矿物质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作饲养试验,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饲料系数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能量蛋白比及矿物质。较优水平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9.24%~42.50%,脂肪为6.28%左右,总糖为27.11%左右,矿物质为2.37%~2.39%。丁鱼岁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E/P值)在35.69kJ/g蛋白~36.94kJ/g蛋白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