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5篇
  40篇
综合类   513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01.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果蔬制品加工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该文从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探索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为食品专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02.
[目的]研究滁州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分布规律,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改善滁州市的植被资源乃至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ERDAS和GIS技术,选取2001~2010年滁州市MODIS影像数据,得到2001~2010年滁州市的NDVI,并分析了NDVI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从时间上看,2001~2010年滁州市植被NDVI平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1年植被NDVI平均值为0.468 1,2010年达0.681 3,年均增加率5.06%;从空间上看,滁州市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较大变化,呈现东部和东北部增加,北部和西南部减少的趋势,中部和南部较为稳定。[结论]2001~2010年滁州市植被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植被起伏较大,区分较明显。  相似文献   
703.
Kr1基因是小麦远缘杂交不亲和的主效基因。为探究Kr1基因的特性,根据已公布的Kr1基因c DNA部分序列,采用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克隆小麦显性Kr1基因和隐性kr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麦Kr1基因全长4 006 bp,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ORF全长1 671 bp,编码557个氨基酸,可形成一条完整肽链,有基因活性,Kr1蛋白三级结构与植物S位点受体激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kr1基因全长3 945bp,第3、第4外显子中因含有大量终止密码子,不能通读,表明kr1基因无基因活性。同时对小麦×黑麦、小麦×球茎大麦、小麦×玉米等不同远缘杂交系统的亲和性差异进行探讨,认为Kr1基因在小麦×玉米中失活可能与玉米转座子的插入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Kr1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4.
介绍了国审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核杂油8号的特征特性,指出德核杂油8号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及品质优的特性,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并从育苗、栽培、管理及收获等方面对其保优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05.
戴锦林 《湖南农机》2008,(2):126-127
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永恒课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央明确要求努力取得实践、制度、理论三大成果。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内容及实现途径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0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月3—4日和24—28日出现在安徽东部两次极端大暴雪过程的成因及动力、水汽热力、干侵入等结构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配合中低层低涡切变发展是形成暴雪的重要环流背景,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带是暴雪区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异常的水汽通量大值中心与水汽通量散度中心相配合是产生极端强降雪的重要原因。从降雪机制看,1月3—4日暴雪过程属暖区冷流降雪,大气处于湿对称不稳定状态,暴雪区位于垂直方向上螺旋度正负值中心相叠置的区域中靠近下沉支的上升支气流中,且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垂直方向上次级环流,高空槽后的强西北气流与高效率的水汽辐合输送相结合,降雪强度大;而1月24—28日属非典型性冷平流降雪,低层先有冷空气南下,干冷空气受底层抬升而直接降雪,过程相对冰面过饱和现象主要在低层,过冷水较弱,持续时间长。且两次强降雪过程中低空急流发生发展与高空急流周围正的涡度平流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辐合强弱与降雪强度相对应。  相似文献   
707.
对醇化中烟叶进行赋值,通过计算得到某一时间点分值。分析9个样品定期取样获得试验样品的分值数据,发现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醇化中烟叶外观色度加深,烟叶样品分值加大,同时春、夏季的增加幅度大于秋、冬季。因此,用烟叶赋值法定量测量评价醇化过程中烟叶的外观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8.
709.
专业综合实习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为促进综合实习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目前园林技术专业综合实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团队、考核办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园林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改革建议,包括丰富实习内容安排、合理配备教师团队、建立合作实习机制、不断改变和增加实习地点、完善灵活多变的实习成果考核机制和实习质量监督评价等。  相似文献   
710.
为深入了解江淮区域农田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简称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位于江淮区域的安徽省滁州地区7个站点196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在分析ET_0区域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区域农田ET_0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ET_0的年平均值为993.8 mm,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空间上呈西北大东南小的分布特征。ET_0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减小趋势,变率为-1.41 mm/年,从季节上看,除春季略有增大外,其余3季均呈减小趋势,其中夏季的减小趋势最明显,ET_0的减小趋势是一个突变现象,突变点为1972年。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引起ET_0的上升,为正贡献;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引起ET_0下降,为负贡献,其中风速是该地区ET_0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探讨江淮区域农田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加强该区域农业灌溉效率和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