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2.经过36 d和48 d的中间培育后,将对虾先后转移到其他4口池塘内,养殖密度为60×104尾/hm2,分别记为T1和T2组.剩余的对虾继续养殖在中间培育池塘内,记为C组.结果显示,经过分段养殖的T1和T2组对虾,在分池养殖阶段7d内,生长速度均明显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分别达到9.36 %/d和6.76 %/d;养殖期间,T1组具有最大的SGR (9.36 %/d)和饲料投喂量,然而其饲料系数(FCR) (1.053)高于T2组(0.822);经过分段养殖的对虾FCR均低于C组(1.082).在分池养殖阶段的大部分时间,T2组对虾的SGR高于T1组;C组NH4+-N、NO2-N和Chl-a浓度低于T1组和T2组,而颗粒物含量(TPM)和总磷(TP)高于T1组和T2组;T2组Chl-a含量明显高于T1组和C组.结果显示,经过48 d中间培育后,即对虾体重约为2 g时进行分池养殖仍可保证对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大的生长速度,对于饲料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分池养殖阶段具有较多的饲料投喂,经过36 d中间培育后的对虾具有最大产量.分池养殖池塘内饲料投喂少于全期养殖,有利于养殖系统的稳定,然而单位时间内投喂量增加则会影响水质.分段养殖模式在提高分池养殖阶段对虾的生长速度和保持水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获取丁酸梭菌芽孢高密度发酵工艺,以丁酸梭菌DSY-1为试验材料,以芽孢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碳源、氮源、接种量、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正交试验,并通过5 L发酵罐进行中和剂选择.结果表明,菌株DSY-1以C6H12O630 g/L、酵母提取粉10 g/L、NaCl 5 g/L、乙酸钠5 g/L、K2HPO43 g/L、MgSO4·7H2O 0.3 g/L、L-半胱氨酸酸盐0.5 g/L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5℃,接种量为2.5%,5 L发酵灌发酵使用12.5%氨水作中和剂时,菌株DSY-1芽孢数最大,达9.3亿CFU/mL.  相似文献   
13.
詹黎明  郭吉余 《猪业科学》2012,29(9):132-133
文章对猪的起始年代,区域分布、演变、驯化过程及养殖模式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本次能力验证实验是针对饲料中锰的测定能力验证,先用干灰化法进行样品的预实验,测得样品中锰的含量分别为81mg/kg和64mg/kg,再调整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和称样量。接下来对样品分别进行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后再正式实验,样品CFAPA-074-371干灰化法结果:77.27mg/kg,微波消解法结果:75.46 mg/kg,结果相对平均偏差1.19%;样品CFAPA-074-444干灰化法结果:65.64mg/kg,微波消解法结果:65.43 mg/kg,结果相对平均偏差0.16%,比对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7.4%~107.1%,加标回收率良好,质控样标准物质灌木枝叶测定结果:64.62 mg/kg,在标准值(61±5)mg/kg允许范围内,故在以后元素分析的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中可以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比对分析,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具体的实验步骤、有关经验和读者共同分享,以期为大家以后的能力验证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饲料中添加玉米蛋白粉或鸡肉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卵形鲳鲹饲料中鸡肉粉、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6.4%、11.8%、17.3%、22.7%、28.1%]的玉米蛋白粉,分别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101.70±0.22)g的卵形鲳鲹12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80尾卵形鲳鲹。鸡肉粉替代鱼粉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5.2%、10.4%、15.6%、20.8%、26.0%]的鸡肉粉,分别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101.03±0.59)g的卵形鲳鲹12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80尾卵形鲳鲹。结果显示:随着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饲料系数与摄食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1.8%~17.3%的玉米蛋白粉显著提高了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但饲料中添加28.1%的玉米蛋白粉则显著降低了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P<0.05),同时还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和摄食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5.2%~20.8%的鸡肉粉对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26.0%的鸡肉粉则显著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可知,玉米蛋白粉和鸡肉粉可以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而不会对卵形鲳鲹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通过函数模型计算得出卵形鲳鲹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0.91%~10.96%,鸡肉粉的适宜添加量为20.80%~21.2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越南淡水鱼排粉和南美全鱼粉的镜检特征、感官、常规等指标进行比较。其中越南淡水鱼排粉在镜检特征、感官、常规指标与南美全鱼粉都有较大的差异,故对此需结合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与区分,以期更加客观、科学评价越南淡水鱼排粉,供同行参考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草鱼全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并开发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亲子鉴定平台,实验利用已发布的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开发高度多态、准确度高、重复单元在4~6碱基范围的微卫星标记.结果显示,在草鱼900.51 Mb基因组序列中共筛选到微卫星序列677363个,总长度12 835 407 bp,占全基因组长度的1.4254%,平均跨度为1...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鱼粉,制成6组等脂等能的蛋白质梯度实验饲料(P1~P6),研究中成鱼阶段(初始体质量范围定义为100 g/只的个体)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研究发现,随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P1~P6),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如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以及全鱼粗蛋白含量均呈现先显著升高(P0.05)而后逐渐平稳的趋势(P0.05),而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呈现先显著降低(P0.05)而后轻微升高的趋势(P0.05)。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生长性能,计算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质量分数)为49.75%。在获得蛋白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豆油,制成6组等氮的脂肪梯度实验饲料(L1~L6),研究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需求量。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提高(L1~L6),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等生长性能呈现先显著升高后稳定的趋势(P0.05),而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则呈现先显著降低后稳定的趋势(P0.05)。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生长性能,计算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需求量(质量分数)为12.20%~12.27%。  相似文献   
19.
试验探究复方中药发酵料在猪生产中的运用效果及有效的生猪健康养殖模式。试验选择体质健康、体重为50~55 kg的母猪26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1%复方中药发酵料。试验期25 d,期间每3 d使用干粉环境改良剂,持续4次。将使用复方中药发酵料和环境改良剂的猪粪进行收集,并添加辅料和海大研究院自研的菌种,进行堆肥发酵处理。结果显示,母猪舍使用综合养殖方案(复方中药发酵料+干粉型环境改良剂),氨气降解速率大幅提升、空气沉降菌降低率提高;母猪采食量稳定提升、猪群腹泻率下降;粪肥有机发酵后所有检测指标均满足且优于国家标准。研究表明,复方中药发酵料可以有效调理猪群肠道健康,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粪臭味;环境改良剂具有干燥养殖环境、降解臭味、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