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1篇
  3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61.
受高砷背景的影响,渫水河及其支流存在不同程度的砷污染,为揭示砷污染的生态效应,探寻防治对策,研究了该水域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变化,分析其密度与砷含量及TN、TP的关系.2006-2007年共进行3次调查,设置8个采样断面;共检出浮游动物166种,其中,原生动物(95种)>轮虫(55种)>桡足类(10种)>枝角类(6种);丰水期有104种,远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浮游动物现存量以丰水期最高,其次是平水期,枯水期最少;空间分布上以断面Ⅱ最高,黄水河支流高于渫水河干流,而渫水干流中段的现存量最小.种类组成上,由于桡足类和枝角类对重金属污染较为敏感,检出种类极少,且均是耐污型,轮虫则以α-β型种类为主,纤毛虫比例不高,只在断面Ⅱ和断面Ⅳ超过肉足虫比例.渫水河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均<2.生物多样性指数与As含量不相关(r=0.674),但轮虫密度与As含量显著相关(r=0.931).浮游动物密度与TN显著相关(r=0.826),TN对渫水河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起着关键作用,而As只对轮虫的生物量影响较大,并不能决定整个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62.
2011年3-6月和9-12月,在乌江思林江段采集性腺达Ⅲ期的泉水鱼(Pseudogyrinocheilus prochilus)雌鱼个体,测量了卵径,并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调查样本由1+~3+龄组成.结果表明,泉水鱼的绝对生殖力(F)平均值为3 60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平均值为19.4粒/mm,体重相对生殖力(FW)平均为27.0粒/g;个体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和净体重均呈二次函数相关,与性腺重呈幂函数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性腺重和成熟系数分别呈幂函数和对数函数相关.依据卵径频数分布结果推测,泉水鱼属于分批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63.
2010年9月对大渡河河口水域的主河道、左汊河道、峨嵋河、青衣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92属、165种,平均密度376.19个/L,平均生物量0.0604mg/L;不同水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及群落特征的比较可见,峨嵋河>青衣江>左汊河道>主河道,各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的相似度较低。聚类分析将大渡河河口31个点聚合为大渡河主河道和左汊河道、青衣江、峨眉河3大类群;分析了水环境与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浮游动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流生态恢复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4.
汉丰湖入湖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反映汉丰湖的水环境状况,通过浮游植物监测和环境因子监测相结合,探讨汉丰湖入湖支流东河、桃溪河、南河、头道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对小江中上游开县汉丰湖4条主要支流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分析,在东河、南河、桃溪河、头道河各设置3个监测点,于2013年3、6、9、12月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4条入湖支流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8门、84属、218种(含变种),以硅藻(107种)和绿藻(64种)种类居多,其次是蓝藻(31种),这3类的种数占浮游植物总数的92.7%,其它5门的种类数较少。各支流浮游植物种类数由低到高依次为东河(83种)、桃溪河(100种)、南河(106种)、头道河(120种),其密度均值在105数量级,南河下游浮游植物密度在夏季出现最大峰值,达到1.06×107 个/L,在大部分时段均以蓝藻占优势。水体理化指标监测数据显示,汉丰湖4条主要支流的总氮、总磷、pH、溶氧、水温、CODMn和电导率均值分别为1.00~1.61 mg/L、0.03~0.11 mg/L、7.82~8.53、6.65~7.03 mg/L、17.9~20.4℃、2.07~4.57 mg/L、269.25~522.50 μS/cm;其中,南河的总氮、CODMn较高,头道河的总磷较高,各支流的水温、溶氧、pH较为接近。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东河的裸藻、桃溪河的绿藻以及头道河的蓝藻密度均与水温显著相关(P<0.05),南河的硅藻和绿藻密度与水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东河的甲藻密度与总磷浓度极显著相关(P<0.01),桃溪河的硅藻和甲藻密度与总磷浓度显著相关(P<0.05),绿藻密度与总氮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硅藻密度与总氮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浮游植物分布及密度主要受水温、总氮和总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澎溪河枝角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特点以及三峡水库蓄水对库湾回水末端区域枝角类的影响,为防治三峡水库富营养化和水华发生提供基础资料,于2013年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12月(冬季)对澎溪河库湾6个断面(河口、双江、黄石、高阳、养鹿和渠口)的枝角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次采样共采集到枝角类7属、7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为全年优势种,优势度值分别为0.330、0.128、0.034;受上游2个断面(养鹿和渠口)3月份枝角类的影响,澎溪河库湾春、夏、秋、冬枝角类密度(65.9、17.4、4.0、0.6个/L)呈递减趋势,生物量(20.6436、0.6772、0.1072、0.1469 mg/L)基本呈递减趋势;从下游至上游,澎溪河库湾河口、双江、黄石、高阳、养鹿、渠口采样断面枝角类密度(0.5、1.4、11.4、18.8、50.3、49.6个/L)和生物量(0.0348、0.0528、0.6230、1.1538、15.1529、15.3450 mg/L)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66.
2006-2012年在金沙江下游非倒灌区域的巧家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对该区域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年际动态进行了研究。5年共调查发现鱼类57种,隶属于3目8科42属。鲤形目3科33属43种,占总种类数的75.44%;鲇形目4科8属12种,占总种类数的21.05%;鲈形目2科2属2种,占总种类数的3.51%。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0种,占总种类数的35.09%;其中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保护名录。2006、2008、2011和2012年之间的鱼类种类数(分别为36、32、37、37种)差异很小,均与2010年种类数(47)种有差异,但One-way ANOSIM检验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R=1, p=20%>0.05)。调查区域的优势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上升趋势,丰富度则各年大致相当。聚类分析(CA)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对5年间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5年的鱼类群落结构可以分为2组,但One-way ANOSIM检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1, p=10%>0.05)。SIMPER分析的结果表明,5年间丰度减少的种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而丰度增加的种类既有喜流水性的鱼类也有适应静、缓流水的鱼类。鱼类丰度在年份梯度上的变化不明显,各年间各种鱼类的丰度分布呈偏正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非倒灌区域的鱼类仍然受到流域内梯级电站修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鱼用麻醉剂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纯  潘磊  乔晔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1):28-32, 36
近年来,麻醉剂在鱼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为全面了解这些麻醉药物的特点,对常用鱼用麻醉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影响因子、麻醉方法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鱼用麻醉剂的有效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鳜类遗传变异特征及其多样性水平,基于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个群体97尾鱼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鳜序列长度为843 bp,无变异位点,只有1种单倍型,斑鳜有852 bp和856 bp两种序列,28个多态位点和11个单倍型,中国少鳞鳜也有845 bp和846 bp两种长度,5个多态位点和5个单倍型;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种鳜鱼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00 0、0. 008 7±0. 002 0和0. 002 0±0. 000 9,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 000 0、0. 859 9、0. 736 7和0. 000 0、0. 008 7、0. 002 0。分析表明,3种鳜鱼在终止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存在种或属间差异,锦江斑鳜是一个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的稳定种群;中国少鳞鳜虽然单倍型多样度丰富,但遭受过瓶颈效应,导致其核苷酸多样性偏低;大眼鳜遗传组成单一,多样性十分贫乏,推测可能有入侵的养殖群体。锦江系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历史上鳜类资源丰富,但已遭严重的破坏,加强其鳜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9.
贵州境内3个野生大眼鳜群体的形态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长江和珠江流域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的外形差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和框架测量数据,运用多元分析法比较了长江流域乌江沿河、锦江铜仁大眼鳜群体和珠江流域北盘江关岭大眼鳜群体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铜仁段大眼鳜群体的眼最小,沿河段大眼鳜群体的体型最薄,而关岭段大眼鳜群体的体型最厚,吻最短但尾柄最长。经数据标准化和参数选择后,12个性状参数的数据被用来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4.255%,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受体宽、尾柄形态、眼间距等性状参数的影响,而第2主成分主要受吻长和眼径大小的影响。应用逐步判别方法(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建立了这3个群体的特征判别函数,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为91.85%。在3个群体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12项性状的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difference,CD)均未达到1.28这一亚种分化临界值。长江流域乌江沿河和锦江铜仁大眼鳜群体的外形较为相似,而它们与珠江流域北盘江关岭大眼鳜群体的形态差异较大,但本研究3个群体的形态变异仍为同一物种下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变异,该变异还没有达到亚种变异水平。  相似文献   
70.
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是主管美国鱼类、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栖息地的联邦政府机构,主要工作有保护濒危物种、管理候鸟、恢复重要的渔业、保护和恢复湿地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执行联邦野生动物的法律、参与国际保护工作、征收捕鱼和狩猎消费税和开展公众教育等。介绍了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内容、保护案例等。美国在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的管理与保护方面机构设置完备、职责清晰,法制健全,实施得当,充分发动民众参与,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