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8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澜沧江干流(中国境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探究其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与生态分布特点,根据其流域特点,2011年5月28日至7月14日在干流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2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104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72种,占检出种类的69.23%;绿藻门15种,占14.43%;蓝藻门11种,占10.58%;甲藻门和金藻门各2种,分别占1.92%;裸藻门和红藻门各1种,分别占0.9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0.280×104~95.064×104个/L,平均密度为41.5171×104个/L个/L,小湾库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旧州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3~0.87 mg/L,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漫湾库区的生物量最高,橄榄坝最低;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占总密度的90.77%和总生物量的68.8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9~3.31,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均匀度指数为0.12~0.65,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8~3.18,旧州最高,糯扎渡最低。  相似文献   
92.
根据2009-2012年在金沙江干流攀枝花雅砻江河口至格里坪镇江段的渔获物调查,对该区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共收集到鱼类60种,隶属于3目10科37属,各年种类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年间的种类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4年的鱼类种类组成可以分为2个类群:类群I包括2009年和2010年,类群II包括2011年和2012年;单因素的相似性分析表明2个类群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R=1,P=33.3%0.05)。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后攀枝花江段鱼类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所下降。CA方法对4年间的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4年的鱼类群落结构分为2个类群:类群I包括2009年和2010年,类群II包括2011年和2012年,但one-way ANOSIM分析表明2个类群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R=0.92,P=27.6%0.05)。SIMPER分析的结果表明,4年间丰度减少的种类多为喜流水性的鳅科鱼类和大型冷水性鱼类,而丰度增加的种类为喜流水的2种鮈亚科鱼类以及喜静、缓流生境的2种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93.
匙吻鲟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测定不同规格(全长15.2-95.5 mm)、不同水温(21.2℃、16.8℃)和一天当中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稚鱼饱满指数的变化,研究了匙吻鲟仔稚鱼摄食特性。结果表明,在平均全长达到20.1 mm之前(约开口摄食3 d),随着个体的生长,饱满指数逐渐增大并在20.1 mm达到最大值,且在规格相近的个体之间,饱满指数相差较大,最高达78.4倍。平均全长达到20.1 mm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饱满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在规格相近的个体之间,饱满指数相差较小。水温从21.2℃降到16.8℃,20.0-23.2 mm的仔鱼饱满指数降低53.3%。仔鱼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属晨昏摄食,全天出现1个摄食高峰和1个摄食低谷,从低谷到高峰,饱满指数呈强弱交替波动性上升。以"时平均饱满指数法"计算匙吻鲟仔鱼(16.3-21.0 mm)的日摄食率为6.5%。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水体微囊藻毒素无二次污染的高效降解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国内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的藻毒素异构体MC-RR、MC-LR在叶绿素的添加与否条件下,研究UV-B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和微囊藻毒素的协同降解效应。[结果]2 mW/cm2的UV-B照射1 h, MC-RR、MC-LR降解率分别为29.8%和16.9%,而添加叶绿素后MC-RR、MC-LR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9.8%和100.0%;2 mW/cm2的UV-B照射2 h, MC-RR、MC-LR均产生大量的光降解异构体产物,异构体产物与残余MC的色谱面积比分别为28.9%和21.7%,而添加叶绿素后MC-RR、MC-LR均被完全降解,MC和异构体产物均未检出。添加叶绿素后MC呈现出高效完全光降解,避免了常规光降解产生大量潜在毒性的异构体产物的缺点;2 mW/cm2的UV-B照射1 h,对Chla、Chla与MC-RR混合溶液、Chla与MC-LR混合溶液中的叶绿素a的降解率分别为86.7%、18.9%和70.3%。[结论]叶绿素能高效催化UV-B对微囊藻毒素的...  相似文献   
95.
水电开发造成的栖息地片段化可能导致鱼类群体间出现生殖隔离,对流域内重要经济和特有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长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可能对泉水鱼(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群体产生的遗传影响,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对泉水鱼长江流域的乌江、金沙江、大渡河3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平均核苷酸差异(k)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4.893和0.00668;金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最小,k和Pi值分别为0.561和0.00077,大渡河群体遗传多样性与乌江群体相近。泉水鱼3个地理群体之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乌江群体和大渡河群体间的基因流大于金沙江群体和其他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金沙江群体和其他2个群体间有着较远的遗传距离。Fu's Fs检验结果显示,3个地理群体的Fs值均为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揭示了各个泉水鱼群体均经历了明显的群体扩张。研究结果反映出泉水鱼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金沙江群体和其他群体间显著的遗传差异可能是由于历史扩张而非自然选择造成的,泉水鱼存在区域化适应的地理群体,可预见梯级水电开发对其遗传结构的影响将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6.
通过合成含铌类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开展其光催化降解藻毒素试验,研究其光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降解效率和机理,为去除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提供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铌酸盐光催化剂K6Nb10.8O30,利用X射线衍射、扫面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对光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化合物结构是属于四方相钨青铜结构,空间群为P4/mbm(127),晶粒呈长方柱性,直径约为150nm,长度约400~600nm,吸收能带为2.92eV;在紫外光(UVA)辐照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光催化剂K6Nb10.8O30能够有效的降解藻毒素,降解过程受到pH值、藻毒素的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和光照的影响;在光辐射强度为556μW/cm2、pH4.24、催化剂投加量为0.375g/L的试验条件下,初始浓度3mg/L的藻毒素在180min之内降解率达到93%;对催化剂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藻毒素的降解最终不是被催化剂吸附,而是被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的光催化剂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微囊藻毒素初始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常数逐步降低,半衰期也逐渐变长。  相似文献   
97.
2008、2010-2013年在金沙江下游水富/宜宾断面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共采获圆口铜鱼卵苗6190粒(尾),其中鱼卵74粒、鱼苗6116尾;2013年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后在水富/宜宾断面未采集到圆口铜鱼卵、苗。各年圆口铜鱼卵苗江汛期和最大日径流量分别为:2008年6月12日-7月2日、3.79×107粒(尾),2010年6月22日-7月10日、3.47×107粒(尾);2011年6月23日-7月4日、9.58×107粒(尾);2012年6月24日-7月13日、1.22×107粒(尾)。圆口铜鱼卵苗江汛与金沙江下游的水文流量持续增长相关,卵苗日径流量高峰值与洪峰过程较一致,最大日径流量基本先于最大水文流量前出现。圆口铜鱼繁殖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较短时间内(2~3周)。2008年向家坝水电站截流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量为2.12亿粒(尾);2010-2012年导流施工期间早期资源补充量分别为1.65亿、1.61亿、0.82亿粒(尾),呈下降趋势;2013年无早期资源补充。溪洛渡、向家坝2个梯级大坝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圆口铜鱼卵苗向下游漂流的途径。要合理制定水电梯级调度方案,促进或引起圆口铜鱼自然繁殖过程,并降低圆口铜鱼卵苗在库区的死亡率;加强圆口铜鱼现有栖息地保护,严格控制或禁止在产卵场捕捞亲鱼;开展圆口铜鱼在梯级大坝上下游间群体交流连通性的可能性研究和圆口铜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8.
对现行使用有毒有害试剂和工艺制作鱼类标本的技术进行创新,寻求一种无害化的大型中华鲟标本剥制制作新技术。通过高浓度酒精长时间浸制脱脂、无毒害试剂防腐防虫、制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制作工艺技术,实现对环境和人体无毒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为探究养殖长臀■(Cranoglanis bouderius)肌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并与野生长臀■和几种常见经济鱼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养殖长臀■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4.98%、16.33%、7.62%和1.13%;其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37%,呈味氨基酸质量分数(DAA)为28.24%,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显示,养殖长臀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其肌肉中共检测出15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68.33%,且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臀■是一种高蛋白、口感好、营养丰富的优质淡水鱼类,养殖群体的营养成分和品质与野生群体相比差异不大,具有推广的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围绕生物通道恢复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方案设计与分析,搭建生物通道恢复技术框架,为推动长江中下游江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思路与借鉴参考。以涨渡湖群为研究试点,系统总结了该水域江湖洄游鱼类在“长江-湖泊”的迁徙、洄游规律,掌握鱼类入湖和出湖习性。围绕幼鱼入湖、成鱼入湖与出湖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需求,结合河湖水位变化特征与影响、现有工程及调度措施的局限性,提出了“季节性灌江纳苗”“生态水网+过鱼设施”及调度运行等方案,从保障江湖洄游性鱼类生活史完成的角度搭建生物通道恢复框架。工程建设、综合调度和管理措施旨在解决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江湖阻隔问题,以达到洄游鱼类及生物多样性恢复、河湖水生生境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