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介绍了对腹泻性贝毒(DSP)的生物分析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并采用小白鼠生物试验法检测了低温储藏12个月的贝类的DSP.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可能使无毒的贝类肠腺产生某种生化物质以致小白鼠死亡,从而影响小白鼠法贝毒的检疫结果.试验条件下储藏12个月的贝类样品提取液0.14~0.20 g可致小白鼠在24 h内死亡.  相似文献   
22.
滤纸片法测定黄花蒿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黄花蒿对霉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黄花蒿提取物浓度为50mg·mL-1时对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15mm,其对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9~12 mg·mL-1.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栉孔扇贝成长因子。[方法]对麻子港自然海域的栉孔扇贝养殖场进行水质、浮游植物及地形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扇贝的1个生长周期内各种条件的变化对扇贝的生长都有影响。其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对其影响作用最关键:密度小时扇贝食物来源少生长缓慢,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扇贝快速增长,当达到赤潮的密度时又会导致扇贝的大量死亡。其他条件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密度对扇贝起间接的作用。温度也是影响扇贝成长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10月水温在18℃左右,此时浮游植物的密度相对较大,是扇贝的黄金生长期,扇贝的壳高和肥度有明显的变化,11月中旬扇贝壳高达8 cm,产量可达17 kg/笼,11月中旬后,温度下降,浮游植物含量也随之下降,扇贝大小基本无变化。此时海水只是暂时的存放地,以供鲜货上市。[结论]为找到一种改善栉孔扇贝养殖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白色噬琼胶菌(Agarivorans albus)菌株QM38产琼胶酶的发酵条件,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蛋白胨5.0 g/L、酵母粉1.0 g/L、柠檬酸铁0.01 g/L、装液量1/4(150 ml三角瓶)、培养基琼脂浓度0.4%是其最适发酵条件,发酵48 h时产酶活性达到最高,为0.61 μmol/(L·min);23 h时菌种生长最旺盛,OD值为0.543.  相似文献   
25.
壳聚糖作载体固定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为材料,用戊二醛作交联剂,制备了2种不同形态固定化酶的载体,对木聚糖酶进行了固定.研究了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并与游离酶进行了比较,且对固定化木聚糖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游离酶、固定化酶Ⅰ、固定化酶Ⅱ的Km值分别为1.27、0.259、0.524 g/L,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较游离酶有很大的提高,且适用于饲料加工工业.  相似文献   
26.
从平菇中提取纤维素酶,通过戊二醛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戊二醛浓度为3%、给酶量为4 ml时固定化效果最好.原酶最适pH值为5.0,固定化酶最适pH值为3.0.原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 ℃,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70 ℃,60~90 ℃时均有较高酶活.  相似文献   
27.
平菇产半纤维素酶条件及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装液量对平菇产半纤维素酶的影响及酶的部分性质.结果表明:麸皮作碳源,玉米面作氮源,接种量为4片,装液量为1/5(250 ml锥形瓶)时有利于半纤维素酶的分泌;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最适反应pH值为5.0.  相似文献   
28.
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翼手类物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9月,对南岭自然保护区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采集蝙蝠标本9种36号,其中西南鼠耳蝠和中管鼻蝠为广东省蝙蝠新纪录。结合以往调查资料,得出该保护区共有翼手类25种,隶属5科12属,其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9.
盐度对仿刺参蛋白摄入量及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度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蛋白摄入量及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间接测定仿刺参蛋白摄入量,福林-酚法测定仿刺参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时,仿刺参蛋白摄入量最多,消化道蛋白酶活力最强;在盐度2.5%~3.1%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仿刺参蛋白摄入量和消化道蛋白酶活力逐渐升高;在3.1%~3.4%范围内,随着盐度升高,仿刺参蛋白摄入量和消化道酶活力均下降。盐度对仿刺参蛋白摄入量及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0.
在水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在静水系统中,利用半现场实验法,研究了不同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的河蚌在4个外界水体氨氮水平下的滤水特征,其中,氨氮浓度依靠河蚌自身排泄和逐步添加氯化铵获得。结果表明,在固定的氨氮水平下,单位体重滤水率Fr随体重w增加而下降;在试验的体重和氨氮浓度(n)范围内,体重和氨氮浓度对河蚌耗氧均具有主效应,且产生交互效应,单位体重滤水率的自然对数y′=lnFr=0.90±1.29-1.91±0.74lnw-0.51±0.45lnn+0.57±0.40lnnlnw-0.07±0.07wlnn,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滤水率随氨氮浓度和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体重和氨氮浓度的交互效应对河蚌滤水率产生增益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