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4篇
  1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王国良  刘璐  李思源 《水产学报》2012,36(4):509-513
根据GenBank中蛳鱼诺卡氏菌16S-23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经反应体系优化后建立了检测蛳鱼诺卡氏菌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溶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为单一的特异峰;检测灵敏度可达10 6μg/μL的DNA含量,与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麦氏弧菌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应用建立的方法在蛳鱼诺卡氏菌病爆发时期,对16份鱼体组织、养殖水体、饲料等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7份为阳性,与细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 100%相符。既能检测发病鱼,又能检出未发病且已感染的病鱼,对病害的早期防控体现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等优点,可用于蛳鱼类致病鱼诺卡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2.
<正>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为东亚(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特产的一种名贵的一年生的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味而无腥,用火焙干后呈金黄色,色、香、味俱佳,有它独特的风味而被称之为八月香、油香鱼、留香鱼。香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秋季在河口繁育并孵化的仔稚鱼随水流入海,在沿海生长与越冬,翌年春季从海里上溯至江河溪流中肥育生长,年年循环往复,因此香鱼只分布在渤海、黄  相似文献   
83.
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道菌群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早期阶段是病害易感阶段,而消化道菌群结构与对虾健康关系密切。因此,探讨幼虾的消化道菌群尤其是弧菌类细菌与对虾发病的关系对病害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健康和患病幼虾的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并基于纯培养和16S r DNA,rec A和pyr 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了幼虾消化道中弧菌的主要种类组成。结果发现,健康幼虾消化道中α-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丰度较高,而患病幼虾中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β-变形菌纲较高,其中放线菌门丰度差异显著。基于科水平的响应比分析,发现患病幼虾消化道中动性球菌科和噬菌弧菌科的丰度显著降低,而弧菌科的丰度显著升高。相似度分析发现,驱动群落变异的OTU主要来源于弧菌属、海洋杆状菌属、冷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以及未分类至属的红杆菌科和微杆菌科。健康幼虾消化道弧菌组成以锡那罗亚州弧菌为主,而患病幼虾消化道弧菌组成以坎氏弧菌为主。尽管健康和患病幼虾消化道内细菌群落结构整体差异不显著,但一些重要类群丰度变化显著,其特征与已知的生态功能一致。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低盐胁迫下模拟酸雨对裂片石莼光合作用、抗氧化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2个p H水平,运用叶绿素荧光仪、液相氧电极等仪器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放氧速率,采用氮蓝四唑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及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结果发现:(1)模拟酸雨(pH 4.4)处理显著抑制了裂片石莼的生长,且受盐度的影响。p H 8.1、盐度10处理的裂片石莼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盐度越高,模拟酸雨的影响越大。(2)模拟酸雨(pH 4.4)处理显著抑制了裂片石莼的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有效光化学效率(F_v′/F_m′),但受盐度的影响不显著;模拟酸雨和低盐度协同降低了裂片石莼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3)模拟酸雨(pH 4.4)降低了裂片石莼的暗呼吸和光合放氧速率,但受盐度的影响不显著。(4)正常盐度及正常p H处理的裂片石莼SOD活性最高;在盐度(10、25)处理下,模拟酸雨抑制了裂片石莼的SOD活性;而在盐度5处理时,模拟酸雨提高了SOD活性。(5)相对于海水正常p H处理,模拟酸雨显著降低了裂片石莼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尤其是在低盐条件下。研究表明,模拟酸雨对裂片石莼生长的影响受海水盐度的调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近岸海域大型海藻的生态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85.
本文旨在研究鲈鱼视黄酸受体α(RARα)和视黄酸受体γ(RARγ)的结构及其基因的组织表达特点.采用反转录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从鲈鱼肝脏中克隆得到RARα和RARγ全长cDNA序列.检测鲈鱼肝脏、肌肉、心脏、眼、肠、肾脏、脂肪、脾脏、鳃和大脑10个组织中RARα和RAR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鲈鱼RARα cDNA全长2 094 bp,5 ′端和3 ′端的非翻译区分别为124和608 bp,开放阅读框为1 362 bp,推测编码45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50.64 ku,理论等电点为8.20.2)RARγcDNA全长1 671 bp,其中包括36 bp的5′端非翻译区、129 bp的3′端的非翻译区和1 506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0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56.20 ku,理论等电点为4.96.3)鲈鱼RARα和RARγ都具有典型的核受体结构,两者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63.1%.鲈鱼的RARα和RARγ与红鳍东方鲀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5.2%.4)RARα和RARγ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RARα基因在心脏和大脑中表达较少,在眼、鳃和肠中表达较高,而RARγ基因仅在鳃和脾脏中有较高表达.总之,本试验成功克隆了鲈鱼RARα和RARγ的全长cDNA;鲈鱼RARα和RARγ有着典型的核受体结构,在各组织中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86.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有毒微囊藻藻液中(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Scenedes musquadricand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5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rtosa);蓝藻组:只投喂铜绿微囊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肝组织中藻毒素浓度,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ug·L^-1;混合藻组(14.47±1.22)ug·L^-1;蓝藻组(29.47±2.43)ug·L^-1。螺在两种不同毒素浓度藻液中暴露15d后再移人四尾栅藻藻液中降解15d。结果表明,暴露期间,混合藻组、蓝藻组螺肝组织中MC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同期混合藻组MC含量都明显高于蓝藻组;作为机体代谢生物标志物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MC浓度及其暴露时间发生相应变化;作为解毒生物标志物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在混合藻组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在蓝藻组初期变化不明显后表现为诱导。在15d降解过程中,混合藻组和蓝藻组MC含量均持续下降;机体生物标志物ACP、AIJP和GST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结果为ACP、ALP和GST活性作为MC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87.
肌醇-1-磷酸合成酶(myo-inositol-1-phosphate synthase,MIPS)是生物肌醇代谢调节的关键酶之一,为了解MIPS基因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低温胁迫应激响应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大黄鱼MIPS基因的cDNA全长、进行了序列分析并检测了其在急性和慢性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大黄鱼MIPS基因cDNA(Gen Bank登录号:MG760436)全长为2 599 bp,含1个长度为1 659 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蛋白含55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0.5 kD。序列比对显示,大黄鱼与其他硬骨鱼类的MIPS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85.5%~88.4%),均含有4个高度保守核心区。系统进化树中大黄鱼MIPS与其他硬骨鱼类MIPS聚为1个大簇,并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MIPS的进化关系最近。慢性低温胁迫中(12℃缓降至6℃),大黄鱼MIPS基因在鳃、皮肤和心脏组织中均呈现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在8℃时达到峰值表达量,分别为12℃时的13.71、89.50和50.83倍;脑和肌肉中MIPS表达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持续升高,6℃时表达量比降温前分别升高了99.89和110.17倍;肠、肾、肝、脾中MIPS表达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急性低温胁迫(由12℃骤降至8℃并持续胁迫4 h)下,MIPS基因在除肠以外的其他组织均出现显著的表达量上调(P0.05),以脑和肌肉中变化最为显著,分别比胁迫前升高了54.53和32.89倍。急性和慢性低温胁迫实验的结果提示,MIPS基因参与了大黄鱼的低温胁迫应激响应,并可能与大黄鱼的低温适应性有关,脑和肌肉是大黄鱼应对低温胁迫调节中的重要组织。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大黄鱼MIPS基因的功能及研究大黄鱼低温耐受性、选育耐低温品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8.
虾蟹能量收支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壳动物生物能量学(Bioenergetics)的核心是研究虾蟹类体内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及环境因子(温度、盐度等)、营养因子(饵料种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和内源因子(体质量等)对这些关系的影响,探讨生物调节其能量分配的生理生态学机制[1].  相似文献   
89.
利用脂肪酸鉴定法和荧光微生物法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利马原甲藻的共生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利马原甲藻中分离出2株可培养的菌株.脂肪酸鉴定为人苍白杆菌和交替假单胞菌,用荧光法鉴定的菌株分别为弗氏枸橼酸杆菌和短稳黄杆菌.  相似文献   
90.
不同低温胁迫时间对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岱衢族大黄鱼在8.5 ℃低温胁迫下不同持续时间(0、12、24、36 h)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大黄鱼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而碱性磷酸酶和Ca2+相比于对照组呈下降趋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先降低后升高,而铁蛋白、肌酐、Na+和Cl-浓度先升高后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K+呈波动状变化.当低温胁迫持续24 h后,试验鱼开始进入低温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