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8篇
  649篇
综合类   480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8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基于GIS和USLE的密云县土壤侵蚀评价及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进行密云县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在全面调查,收集研究区气候、地形、土壤等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Landsat—TM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植被覆盖度信息,并建立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库。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模型USLE定量计算出土壤侵蚀量,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旨在探求密云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特点及成因,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和北京市的安全供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是密云县土壤侵蚀中影响较大的因子。  相似文献   
112.
嫩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及可持续管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嫩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环境从自然驱动因子:流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气候变化和人为驱动因子:人类开垦活动、水利工程等条件下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3.
开垦对黑土有机碳在有机无机复合体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黑土粘粒、粉砂和细砂级复合体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以细砂级复合体为主,粘粒及粉砂级复合体次之。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黑土耕层和犁底层土壤粒粘级复合体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粉粒及细砂级复合体的含量相应减少;黑土耕层各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减少,犁底层亦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犁底层各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百分数表现各异,在粘粒级复合体中随着开垦年限延长趋于增加,而在粉粒和细砂级复合体中趋于减少。黑土耕层土壤粘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与粘粒级复合体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粉砂和细砂级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与粉砂和细砂级复合体含量则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4.
近些年土壤固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影响土壤固碳的因素中,团聚体结构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是研究的焦点。土壤中原始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结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以及施肥措施发生变化后,团聚体及其结构在土壤有机碳固定中的作用变得更加凸显。团聚体结构包含众多的孔隙,这些孔隙的大小、数量、形状以及空间分布等都会影响土壤中水分运移、植物根系生长、土壤生物活动以及土壤有机碳分配,它们相互作用影响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定。本文分析了水分、植物根系以及土壤生物与团聚体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这些因素在土壤有机碳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并对目前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概述。同时,阐述了不同CT(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土壤团聚体结构探测中的应用及其对结构数据的提取方法,探讨了团聚体孔隙结构对有机碳固定的影响,展望了团聚体结构对有机碳固定影响需要加强的研究内容。参66。  相似文献   
115.
以吉林省长春西部地区合心与合隆镇为研究区,利用高光谱Hyperion遥感影像,结合与其同步实测LAI数据,分别建立影像波段与玉米LAI线性及非线性统计回归模型,最终选出以SAVI为自变量的指数函数模型y=1.717e1.064x为最优反演模型,其估测精度高达96.8%。经实验证实,高光谱遥感可以实现大范围、快速、较精确地获取玉米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16.
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以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43类、1234只,优势类群是蚁科(Formicidae)和金龟子科(Scarabaeidae)幼虫,常见类群14类,稀有类群27类。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垂直分布类群数上均匀递减,个体数上表聚性明显。夏季类群数和个体数都明显多于秋季。地温对大型土壤动物影响最明显,其次是气温和降水。  相似文献   
117.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确定其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3R"原则构建了辽宁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GIS方法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上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沈大沿线好于周边地区,并向东西两侧逐级递减;资源型城市水平普遍偏低;辽西半干旱地区水平最低。最后分析影响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8.
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参与调节大部分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土壤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措施的变化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又影响着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等。因此为深入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简述了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密度、孔隙、水分、温度)及化学性质(土壤pH、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且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9.
目前,转基因大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大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国外已成功将转基因大豆作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基因大豆品种,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转化技术和成功经验,立足现有技术,改进遗传转化体系.文章综述转基因大豆的应用概况和研究现状,介绍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和大豆转基因方法,阐述目前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0.
 2010年10-11月,在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N)、磷(P)浓度对黄河口潮滩湿地不同生境条件下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潮滩碱蓬(JP1)和低潮滩碱蓬(JP2)的出芽率均随盐分的升高而降低;相同盐分条件下JP1的出芽率均高于JP2,原因可能与二者生长节律有关;高盐分条件下,JP1和JP2种子的萌发率、根重比及根冠比均在高N 条件下取得最大值,分别为20.6%和2.0%,0.06和0.07,0.10和0.11,说明高N 可缓解盐分胁迫对碱蓬的毒害作用。P对JP1、JP2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复杂。在无盐分胁迫下,P对二者根重比、茎重比、叶重比和根冠比的影响几乎无差别;在中等盐分胁迫下(300 mmol/L),不同P 浓度对二者幼苗生长的影响相近,均表现为中等P 浓度不利于根、茎生长,但有利于叶生长,且根冠比均在最大P 浓度(10mmol/L)时最大(0.10,0.18);在高盐分胁迫下(600 mmol/L),JP1 的根重比、根冠比随P 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叶重比随P浓度的增加而降低,JP2的生长状况正好与之相反。总的来说,N、P 浓度对不同生境下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存在影响,且整体表现在高盐分胁迫条件下,高N 浓度或低P 浓度有助于二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加之近年来黄河口营养盐呈增加趋势,且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P含量相对较低,由此可见黄河水的输入对黄河口潮滩碱蓬退化区的恢复具有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