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目前国内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臭氧(O3)水处理装置使用方法和处理装置本身不能满足水质净化的问题所在,分析了臭氧水净化水质用于水产养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臭氧(O3)水处理装置应用于海水养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还介绍了许多国外将O3用于海洋世界和水族馆的成功例子。  相似文献   
2.
微藻日益重要的生态作用,已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微藻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其中包括:光合制氢、固氮、利用微藻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改良水质,作为优质饵料、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分析了微藻爆发形成的水华、赤潮以及其产生相应毒素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并对微藻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 ,石斑鱼的网箱和池塘养殖蓬勃发展 ,但由于管理不善 ,养殖密度高 ,水质恶化等因素 ,致使病害不断发生 ,养殖石斑鱼常因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侵袭而大批死亡。病害的发生必然使用药物 ,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方法是用药物对鱼体进行浸泡或全池泼洒 ,但在用药过程中因对药物的毒性不明、浓度使用不当而造成鱼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 ,有必要确定常用药物对石斑鱼的安全浓度范围。本试验得出的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网纹石斑鱼 (Epinepheluschlorostigma)的安全浓度 ,可供养殖者使用药物时参考。1 材料与方法供…  相似文献   
4.
鲍,为养殖的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沿海水质的日趋恶化,鲍病暴发流行,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鲍养养殖业的发展。根据病原来分,鲍病可分为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和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两大类。国外对鲍病的研究开展的较早,20世纪20年代就有鲍感染穿 孔生物的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的不者先后报道了鲍的外伤感染化脓、真菌病、肌肉萎缩症、细菌病及寄生性敌害生物等。我国学者近几年对气泡病、脓疱病、脓毒败血症、溃烂病、裂壳病及纤毛虫病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以对国内外有关鲍病研究的状况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根据其他鱼类MHC-Ⅱα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运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方法扩增了军曹鱼MHC-Ⅱα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cDNA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军曹鱼和其他物种的MHC-Ⅱα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分析了军曹鱼MHC-Ⅱα基因的组织分布及经LPS刺激后头肾组织中MHC-Ⅱα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军曹鱼MHC-Ⅱα cDNA全长998 bp,包括53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5′UTR)、234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3′UTR)及71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36个氮基酸,其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25.94 ku,等电点为4.39;军曹鱼MHC-Ⅱα蛋白质序列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包括前导肽、α1、α2、CP/TM/CYT区和保守的半胱氨酸等;军曹鱼MHC-Ⅱα与鼠、人及其它鱼类的氨基酸同源性在25.0%~69.5%之间。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MHC-Ⅱα基因在正常军曹鱼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在各种组织中存在差异,其中较强表达于头肾、鳃,中等程度表达于脾脏、肠,在心脏、脑、肌肉中表达较弱;经LPS刺激后,头肾中MHC-Ⅱα基因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6.
1 人工鱼礁的起源和发展 1.1 我国古代的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从事打猎、捕鱼、种植.已有学者考证过,我国"罧业"的出现,最早在春秋战国,最晚也在汉代;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在古籍晋朝的《尔雅》一书中就有我国渔民"投树枝垒石块于海中诱集鱼类,然后聚而捕之"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鯵科鱼类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了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调查分春(4-6月)、夏(7-9月)、秋(10-12月)、冬(12-2月)4个季节,每个季节都进行全海域的大面积定点调查,共采获鲹科鱼类31种,分隶属于11属.通过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率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深以及昼夜变化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区的渔获率最高,粤东海区最低,并由西往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冬季鲹科鱼类的渔获率较高,而春、秋季较低;渔获率沿水深梯度的变化为≤100m水深海域沿水深的增加而增加,>100m水深海域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以80~100m海域的渔获率相对较高;午夜的渔获率最低,14时最高.  相似文献   
8.
鲍病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鲍,为养殖的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沿海水质的日趋恶化,鲍病暴发流行,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鲍养养殖业的发展。根据病原来分,鲍病可分为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和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两大类。国外对鲍病的研究开展的较早,20世纪20年代就有鲍感染穿 孔生物的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的不者先后报道了鲍的外伤感染化脓、真菌病、肌肉萎缩症、细菌病及寄生性敌害生物等。我国学者近几年对气泡病、脓疱病、脓毒败血症、溃烂病、裂壳病及纤毛虫病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以对国内外有关鲍病研究的状况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9.
选用平均体重为(8.25±1.18) g的池塘养殖斑节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泥池(100 cm×100 cm×100 cm)养虾60尾,分别投喂添加0、50、100和200 mg/kg L-肉碱的配合饲料4周.在实验的第0、1、2、3、4周分别从每个重复中随机取样,测定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研究L-肉碱对斑节对虾肌肉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1周后,实验组对虾肌肉肌苷酸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50 mg/kg的实验组肌苷酸含量比对照组高27.39%(P<0.05);2周后50 mg/kg的实验组比对照组高15.85% (P<0.05),随着肉碱添加浓度升高对虾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呈下降趋势;3、4周后,实验组肌苷酸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野生斑节对虾相比,池塘养殖对虾肌苷酸含量均比野生的低,但使用实验配制的饲料养殖4周后的对照组则与其有接近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有关金枪鱼的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资料不多,1980年以前,日本开展过几次小规模的金枪鱼人工繁育和仔稚鱼培育试验,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了几个诱导金枪鱼产卵和养殖计划。日本对在海上网箱蓄养的黄鳍金枪鱼和蓝鳍金枪鱼亲鱼进行催熟并产卵。2004年底,在巴厘岛的陆基水槽中,成功使养殖金枪鱼产卵,并发表了描述该鱼仔稚鱼发育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