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19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采自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的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并进行了沉积物分类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北部近海的表层沉积物粒度主要由粉砂组成,平均含量65.15%,平均粒径5.031。总的特征是在5~10 m等深线,沉积物粒度的平均粒径由东部的4.530、中部的5.050逐渐增大到西部的6.236。沉积物粒度的组成类型由东向西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由粗至细排列。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与趋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伦  周遵春  王年斌  吴金浩  姜北 《水产科学》2007,26(11):613-618
根据2004—2006年辽宁省近岸海域的生物和沉积物质量监测,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呈逐年恶化的态势,尤其是重金属Pb和Cd残留量超标较严重,2006年生物体重金属Pb、As和沉积物As残留量超标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3.
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由于沿海城市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不断排入,造成近岸海域严重污染,导致了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下降[1-2].  相似文献   
4.
于2007、2008年每年的3-11月,对大连沿海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连沿海各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a年均含量为2.11~5.40 mg/m3,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8月的庄河,平均值为12.96 mg/m3,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0.17 mg/m3.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初级生产力的年均值为111.38~272.58 mg/(m2 · d),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6月的瓦房店复州湾地区,平均值为602.72 mg/(m2 · d),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16.47 mg/(m2 · d).  相似文献   
5.
利用cDNA-AFLP技术筛选与海胆数量性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的F1代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与海胆壳径、体质量和生殖腺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对这些数量性状与分子标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筛选出与壳径、体质量、生殖腺质量显著相关cDNA-AFLP标记数分别为43、48和42个;极显著相关cDNA-AFLP标记数分别为38、38和23个;与3个数量性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贡献率分别为7.62%~12.48%、8.02%~14.15%和7.94%~13.71%;相关极显著的分子标记贡献率分别为15.36%~34.55%、11.88%~39.88%和13.39%~32.26%.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北部海域水质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立  王年斌  杜牛  马志强  薛克  孙冰 《水产科学》2008,27(6):302-305
根据辽东湾海域2004年6月与8月调查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水体中主成分及污染源分布的特点,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海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水体中8种污染物的全部信息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39.89%、21.01%、12.74%。本次研究所调查的16个站位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4类,具有污染物近岸浓度高远岸浓度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辽东湾北部海域局部受到污染,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口与双台子河口海域。辽东湾海域8月与6月Ⅰ类水质的隶属度分别为78%和67%,8月海水水质优于6月。  相似文献   
7.
王年斌  宋国庆  杨斌  陈丹凤 《水产科学》2007,26(11):601-605
为了实现赤潮灾害预报的智能化,加快赤潮灾害预报业务化的进程,本研究基于细胞密度阈值法赤潮统计预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密度阈值法赤潮预报软件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流程。赤潮灾害预测预报软件框架分为二部分,RedTide_Server、RedTide_Platform。RedTide_Server提供多用户访问的服务功能,RedTide_Platform接受客户端的应用请求,并将应用模块计算结果回传给客户端。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在统一的集成环境下(赤潮信息平台系统)运行,也可以独立于集成环境单独运行,用户只需输入相关参数,软件将自动计算出结果,并对结果做出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8.
9.
DGGE分析不同盐度仿刺参养殖环境中菌群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S rDNA的PCR-DGGE基因指纹技术对不同盐度仿刺参养殖水环境中的菌群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试验设置了22、26、30、34,4个盐度梯度,每隔10 d采样1次,通过PCR-DGGE指纹分析发现,仿刺参养殖环境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细菌。其中大多属于非可培养细菌,变形菌门和CFB门的种类是水体中的优势菌群,交替假单胞菌属是报道过的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根据DGGE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发现,同等盐度条件下的样品之间存在一定的菌群相似性,并在聚类分析图中分别各自成簇。样品的多样性指数为1.7~2.3,不同盐度条件下,样品的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辽东湾水体中石油类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3-2014年春、夏、秋、冬季对辽东湾海域8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水体中石油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趋势,分析了其污染状况,探讨了其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辽东湾海域海水石油类含量范围为(0.003-0.239) mg/L,平均为0.027 mg/L,随着季节周期性变化波动,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春、秋、冬季各航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水质超标准现象,表底层石油类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具有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趋势,石油类含量呈沿岸高于远岸,开放海域大于海洋保护区的平面分布特征.深入分析发现,石油类含量范围为0.030-0.032 mg/L,分布区域面积最广,为6960 km2,占调查海域的27.0%;集中分布在辽东湾北部沿岸和西部近岸海域.石油类含量低于0.024 mg/L的区域分布面积为2806 km2,占辽东湾调查面积的10.9%,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石油类含量高于0.032 mg/L,区域分布面积为1170 km2,仅占辽东湾调查面积的4.5%,集中分布在辽东湾西部沿岸港口区海域.季节变化主要受机动渔船海上作业污染影响;陆源输入和人类海上活动的输入为辽东湾海域石油类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