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35篇
水产渔业   19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海灵 《水产养殖》2007,28(1):24-24
1科学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了求得最好的利益,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泥多沙少、“油泥”较厚(底硒硅藻丰富)且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流速平稳、倾斜度较小、涂面稳定的潮间带中下滩涂。  相似文献   
2.
登步是海岛特色的甜瓜地方良种。具有独特香、甜、脆的上乘品质,是海岛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栽品种。总结了登步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Temminck and Schlegel),俗称海鲶鱼、泥鱼,属鲈形目、鰕虎鱼科、复鰕虎鱼属,矛尾复鰕虎鱼分布甚广,我国沿海以及朝鲜、日本直到爪哇等地的近海或咸淡水域坶有分布。该鱼具有广盐广温、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繁殖力强的特点,同时其市场价位中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开展近海人工养殖和垂钓业的适宜品种。目前本省有的养殖户已经进行了矛尾复嘏虎鱼的池塘养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苗种主要是采集的天然苗,很难形成大的规模,苗种供应也不稳定,大大影响了其养殖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反义PSY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中国水仙的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从中国水仙花瓣中分离得到该基因的572bp的片段,将该片段反向连接到pCAMBIA1301双元载体质粒上,得到CaMV 35S组成型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AM35S-PSY,用“冻融法”将pCAM35S-PSY质粒转入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两个菌株中。PCR扩增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反义表达载体pCAM35S-PSY是正确的并已经成功导入农杆菌中。随后,按照业已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对中国水仙进行了遗传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抗性芽。  相似文献   
5.
普陀水仙花大球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普陀水仙花采用优质种球繁育技术、湿生栽培技术、种球阉割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氮、磷、钾合理配方施肥技术5项技术措施后,其病害减轻,分生球减少,主球的大球率从原来的30%以下提高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魚免)状黄姑鱼的分类地位和生态习性,描述了该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过程,总结了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鱼选择和暂养、催产、苗种培育和海水网箱养殖等技术;探讨了(魚免)状黄姑鱼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汉祥 《水产学报》2003,27(4):322-327
根据1986—2000年对东海和南黄海渔获带鱼的生物学基础调查,利用世代分析方法计算了东海带鱼的资源数量,分析了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状况,同时研究了环境与带鱼补充量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压力的增大,东海带鱼的最小成熟体长、产卵亲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组成进一步缩小,个体繁殖力提高而卵径变小;实行伏季休渔后,东海带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亲体的补充量比伏休前增加45%~60%,证明了伏季休渔的生态效益;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亲体数量、海中温度、伏休时间成正比。目前东海带鱼的亲体数量仍显不足,应进一步减少对带鱼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海水鱼类的增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以提高增养殖鱼类产量和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染色体组工程已成为海水鱼类育种的热点.作为一种实用的染色体组操作技术,雌核发育是在雌核控制下的发育,精子只作为"激活源",入卵后不形成雄核,所以后代的遗传特质仅仅来源于母性亲本.  相似文献   
9.
牙鲆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文军 《海洋渔业》2003,25(1):21-23,30
2000年12月20日至2001年2月15日在日本静冈栽培中心进行牙鲆人工育苗试验。4.3万粒受精卵经50多h后,共计孵出仔鱼2.9万尾。在水温17-18℃,pH8.0-8.2,海水比重1.021的条件下,经55d培育,共育出平均全长25mm的鱼苗1.6万尾,育苗成活率的55%。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日本黄姑鱼(8.14±1.07 g)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的耗氧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耗氧率逐渐降低;恢复投喂之后,其耗氧率开始逐步上升。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而胃、肠和肝胰脏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饥饿5 d组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5 d组变化明显,表现为胃腺细胞收缩,皱壁和上皮细胞高度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肠胃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饥饿10 d组介于饥饿5 d组和饥饿15 d组之间,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