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研究了流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摄食量、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和肠道组织的影响,旨在探究牙鲆成鱼的最适投喂频率。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每天分别投喂2 (T2)、3 (T3)、4 (T4)次,持续60 d。结果显示,T3组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T2和T4组(P0.05);T2和T3组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T4组(特定生长率:P0.05;成活率:P0.01);3组间增重率有显著差异(P0.05);T2和T3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脂肪酶(LPS)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4组(CAT、LPS:P0.01;T-SOD:P0.05);3组间胃蛋白酶(PPS)有显著差异(P0.05),T3、T2、T4组依次降低;T4组的肠壁厚度、环肌厚度和杯状细胞数均显著低于T2和T3组(P0.01),但T2和T3组间无显著差异;T3组的上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T2和T4组差异不显著。结合研究结果和养殖实际情况,流水养殖条件下牙鲆养成过程中的最适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连续两年对引进苗种养成的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全人工养殖亲鱼进行了繁育技术研究。两年间分别在威海和海阳两个实验基地共对33尾成熟雌鱼进行了LHRH-a肌肉注射催产和人工采卵授精,正常获产31尾,共获得受精卵7·3×106粒,平均受精率为64·3%,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0·5%。两个实验基地分别培育出全长21~33mm苗种249万尾和全长22~36mm苗种112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分别达到62·7%和58·2%。本研究成功地通过人工催产的方法,稳定获得塞内加尔鳎批量受精卵,并达到苗种生产量连续超过100万尾的规模化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认识消化道菌群结构在宿主营养代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探讨饵料菌群对其的影响,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条鰤(Seriola lalandi)幼鱼一个完整摄食周期内的消化道菌群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解析其与饵料菌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掌控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个体动态生长状况,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理论,获取了构建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5个必需参数.通过生物学测量得到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和湿重,将二者进行转化回归,得到形状系数δm;根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生理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投喂频率对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生长、生理指标以及水质因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50.64±5.43) g的星康吉鳗为研究对象,实验共设2组,分别为1次/天(T1组)、2次/天(T2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d。实验每14d检测各养殖池实验鱼平均体重和循环水系统水质指标;实验结束时,采集星康吉鳗血液、组织相关样品,用于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T2组终末体重(FBW)、终末体长(FBL)、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T1组(P<0.05),T1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T2组(P<0.05)。T1组血清丙二醛(MDA)显著高于T2组(P<0.05),T2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肠道胰蛋白酶(TPS)显著高于T1组(P<0.05)。T1组、T2组出口水NH4+-N、NO2--N 24 h变化中分别有1处(24:00)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