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的特色经济鱼类和增殖放流鱼类,研究黄鳍棘鲷的食性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其的食物来源及其在食物网中的功能地位。通过胃含物形态学和18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万山群岛海域不同年龄(1~3龄)黄鳍棘鲷的食性变化特征。形态学鉴定发现黄鳍棘鲷胃含物中有贝类、蟹类和食糜。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共鉴定出黄鳍棘鲷胃含物中有真核生物16门84种,黄鳍棘鲷主要的食物来源为节肢动物门的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和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软体动物门的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variabilis),脊索动物门的圆吻海鰶(Nematalosanasus),红藻门的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其共占总食物来源的66.73%。万山群岛黄鳍棘鲷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食,对植物性饵料的摄食相对较少。对1~3龄黄鳍棘鲷食性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黄鳍棘鲷的主要摄食种类逐渐由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转向脊索动物门,摄食的生物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找出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幼鱼的适宜日投饲率,试验中设日投饲量占鱼体重0.8%、1.0%、1.2%、1.4%四个水平,连续喂食初始体质量为(170±10) g的半滑舌鳎60 d。结果表明,日投饲率对半滑舌鳎的体重、增重率、瞬时生长率、积温生长系数、特定生长率、蛋白保留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日投饲率的增加,上述指标先升高后降低,日投饲率1.0%时最高;0.8%、1.0%组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1.2%、1.4%组。0.8%、1.0%组的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且显著低于另外两组。结论:体重为(170±10)g的半滑舌鳎适宜日投饲率为体重的1.0%。  相似文献   
4.
从西沙群岛永兴岛滩涂底泥中,通过富集分离纯化得到1株光合细菌(编号YX-1),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经16S rDNA鉴定为红假单胞菌。将该菌株接种到模拟富营养化养殖污水中,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COD、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能力,优于阳性对照菌株,可开发应用于海南水产养殖污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