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综合类   59篇
水产渔业   6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述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等自然资源租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渔业资源的经济特性,提出了渔业资源租金的理论框架及其计算方法。渔业资源除稀缺性外,还具有再生性、洄游性、共享性等特性。由于具有共享性以及存在所有权和产权分离等问题,使得渔民在捕捞作业中只重视使用捕捞权利,而忽视对捕捞种类的养护,因此在自由入渔情况下捕捞生产中存在"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我国近海实施渔业资源租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借鉴国内外渔业资源租金研究方法,以近海鲐鱼(Scomber japanicus)资源为例,提出了鲐鱼资源租金计算的基本框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5-10月份的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海上调查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体长分布、性腺成熟度、性比、摄食等级、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等,并且对其生长率和生长方程进行了分析,简要分析了秋刀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体长范围为108 ~ 344 mm,优势体长组为280~ 300 mm;性腺成熟度主要分布在Ⅱ、Ⅲ期,比例为41%和36%;秋刀鱼摄食等级主要分布在1、2、3期,分布占总样品的29.46%、43.92%和21.59%;性比接近1∶1;雌性优势体长组的个体出现频率明显多于雄性,群体可能属于不同种群,生长参数大于3.秋刀鱼体长相对生长率约为0.45%/d,绝对生长率约为1.26mm/d;秋刀鱼体重相对生长率约为3.18%/d,绝对生长率约为5.12 g/d.  相似文献   
3.
金枪鱼围网沉降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沿围网下纲缚扎的10只温度深度计(TDR-2050型)自动记录的23网次有效数据,对中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的下纲沉降速度、沉降深度及其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网具未达到理论沉降深度,网具中部平均沉降深度为160 m,为最大拉紧高度(311.1 m)的51.4%;(2)网具中部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为h=–0.000 2t2+0.3663 t;(3)网具各部位的沉降速度不同,取鱼部最慢,网具中部次之,后网头最快;(4)下纲各部位沉降速度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沉降速度波动幅度随深度增加按大—小—大的规则变化;(5)网具中部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3×10–7t2–7×10–4 t+0.418 9。本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海上生产提供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4.
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7-2008年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存在相关性,性成熟度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个体的耳石MW/TSL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雄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无关。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胴长也存在着相关性,胴长300~400mm的个体与500~600mm和600~700mm、胴长400~500mm与500~600mm和600-700mm的雌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差异显著(P<0.05),胴长为400~500mm至500~600mm的个体,其MW/TSL增加迅速,差异极显著(P<0.01)。胴长350~400mm与400~500mm、400~450mm与450~500mm的雄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胴长400~450mm时的MW/TSL值为最小。研究表明,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的生长有影响,但雌雄个体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李纲  陈新军  官文江 《水产学报》2010,34(5):740-750
运用基于贝叶斯的剩余产量模型,对东、黄海鲐资源进行评估,确定了当前鲐资源开发利用状态,估算了在不同收获率水平下未来5年鲐资源量和年总可捕捞量,分析了管理策略实施后鲐资源崩溃的风险。结果表明,2006年东、黄海鲐正遭受过度捕捞,但其资源量并未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决策分析表明,收获率为0.3是最适预防性的管理策略,在该策略下,鲐平均资源量将从2006年的451千吨将增加到2011年的871千吨,2011年资源量恢复到BMSY的概率为0.48,而过度捕捞的概率为0。  相似文献   
6.
渔业管理中生物学参考点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生物学参考点常被表示为与渔业管理相关联的捕捞死亡率和生物量,是单从生物学角度来衡量渔业资源及其开发状况的指标。通常可分为目标参考点、限制参考点和阈值参考点。目标参考点是为了持续获得某一目标渔获量所需的最小生物量和相应捕捞死亡率,包括目标生物量(Bmsy)、目标产卵亲体量(Smsy、SSB35%、SSB40%)、目标捕捞死亡率(Fmsy、Fmax、F0.1、Fmed、F40%、F40%)等参数。限制参考点用于保证捕捞死亡率不会高到危害鱼类种群的可持续利用和其生物量不会低到危害其生存,主要包括Fmsy、Fmax、F0.1、Fcrash、F20%、Bloss等参数。阈值参考点介于目标参考点和限制参考点之间,包括预防性捕捞死亡率Fpa、预防性生物量Bpa,主要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进行预警,防止生物量小于BL。生物学参考点主要应用动态综合模型、产量模型和亲体量补充量关系模型来估算,估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补充、生长、死亡等生命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对生物学参考点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以金枪鱼渔业为例阐述它在渔业管理上的应用。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衰退,亟需利用生物学参考点的原理和方法对重要渔业资源种类进行...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中南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调查期间收集的大眼金枪鱼生物学数据,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为57~184 cm,优势叉长组为101~110cm和121~130 cm,约占总数的41.7%,平均叉长为119.5 cm;(2)不分性别大眼金枪鱼叉长(FL)与加工后重(DW)的关系可表达为:DW=2.407 6×10-5FL2.931 6,雌雄个体差异不显著(F=0.207,P0.05);(3)调查期间,大眼金枪鱼雄性比例为56.55%,当叉长大于140 cm时,雄性占优势;调查期间,该海域大眼金枪鱼的繁殖期为10月~翌年4月,繁殖峰期为10月~翌年1月;(4)摄食种类中柔鱼、帆蜥鱼和虾类所占比重较高,分别占36.0%、20.1%和18.0%;各月份摄食等级1~4级分布呈显著性差异(χ2=191.20,P0.01),各叉长组大眼金枪鱼摄食等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χ2=41.08,P0.05)。  相似文献   
8.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耳石中心为黑色,呈水滴形;从核心到侧区边缘,轮纹宽度由窄至宽,亮度由明至暗;侧区到北区边缘,轮纹则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根据生长纹的宽度和颜色的明暗,可将整个耳石分为3个区域,即后核心区、暗区、外围区。不同群体间耳石总长(TSL)和最大宽度(MW)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性别间无差异。冬季产卵群TSL和MW的生长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耳石重量(SW)的生长存在群体和性别间差异,冬季产卵群雌、雄个体SW的生长分别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分别适合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表示。两个群体的TSL、MW、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都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而SW的绝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相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同一年龄段内冬季产卵群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基本上都大于秋季产卵群,雌性个体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要大于雄性个体。  相似文献   
9.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温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分析各海洋环境因子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推测不同月份柔鱼资源丰度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月在175°E、40°N,175°W、41°N以及178°W、43°N附近海域资源丰度相对较高,而在165°E以西传统作业渔场(40°N~45°N,145°E~165°E)资源丰度极低;7月在153°E~173°E、43°N~45°N海域资源丰度水平相对较高;8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0°E~157°E、40°N~45°N;9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2°E、40°N~45°N和158°E~165°E、41°N~45°N;10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4°E~158°E、41°N~44°N;11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5°E、39°N~42°N海域.  相似文献   
10.
头足类和鱼类一样,它的耳石微结构的形成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包含着许多丰富的生态信息.借助扫描电镜和核微探针技术可研究环境因子对耳石总长、轮纹和耳石中微量元素等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文献阅读,总结了温度、盐度、食物等环境因子对耳石微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认为目前温度对耳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影响的研究较多.多数学者采用耳石Sr/Ca组成作为温度影响的指标,但尚未见用实验室饲养法的证实报道,因此,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头足类.此外,盐度和食物等环境因子对耳石微结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盐度对耳石微结构的影响尚无相对一致的观点,但耳石总长与饵料丰富水平正相关,其微量元素组成和含量与饵料中成分基本相对应,取得了一致性的结论.随着头足类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建议结合海洋生物化学等学科,系统地开展环境对头足类耳石微结构形成及其机理的比较研究,以便为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以及资源量科学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