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14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情速报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雪森 《水产学报》2003,27(6):600-605
The neon flying squid, Ommastrephes bartram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ig fisherie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vement of O. bartrami fishing-ground better and supply O. bartrami fishing-ground information for Chinese fishing boat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the fishing condition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system of O. bartrami was developed successfully. The system was based on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database, which included the catch data of O. bartrami (total yields, count of total fishing boats, fishing position etc. ) and oceanic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ST, SST gradient etc. ).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bout case-based reasoning was also combined with GIS component technology successfully in the system. The process and function of system establishment are composed of four parts: setting up of case database for central fishing-ground and its environmental factors, knowledge reasoning of fishery information, GIS visualization analyzing as well as trend forecasting of central fishing-ground and information production mapping. At last as an example of the results, an experimental central fishing-ground forecasting of O. bartrami from 9 to 15 in July 2002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was given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 three class similar searching forecasting central fishing-ground would move west, and indicating that forecasting of the system for O. bartrami central fishing-ground was correct by comparing to real fishing-ground from 16 to 22 in July 2002. Consequently, artificial intelligent expert system technology about case-based reasoning is a useful method for fishing condition and fishing-ground forecasting.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规格野生蟹种的营养状况,以3种规格体质量(A组:2~4 g,B组:4~6 g,C组:8~12g)的长江野生扣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研究其肝胰腺指数(HSI)、组织常规生化组成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随着野生蟹种规格的增大,其HSI也明显增大,其中雌性个体差异显著(P0.05)。(2)就常规生化组成而言,雌、雄个体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及躯体中蛋白质含量均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肝胰腺中水分含量的差异与之相反,表现为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3)肝胰腺脂肪酸中总饱和脂肪酸(ΣSFA)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的含量均随着规格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其中雄性个体ΣMUFA差异显著(P0.05);与此相反,肝胰腺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含量随着蟹种体质量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同样为雄性个体差异显著(P0.05)。(4)不同规格蟹种躯体的脂肪酸含量无明显规律可循,仅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ΣLC-PUFA)含量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综合分析结果,不同规格野生蟹种的HSI、常规生化和脂肪酸组成差异明显,其中大规格蟹种营养状况较好,更适合于进行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3.
底边界层动物是生活在海洋底边界层中的特定生物类群,通常包括超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底边界层动物的生态学意义表现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层系统底栖系统耦合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陆架海的碳垂直通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底边界层动物的采样装置主要包括滑橇式和陷阱式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渔业水域环境近况及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最后综合各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技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及水质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上海崇明岛水稻生产能耗与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上海崇明岛水稻生产能源消耗和温室效应两类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该LCA模型由水稻生产原料部分、农资部分和种植部分三个子系统组成,分段进行了清单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每生产1 t崇明岛水稻的能耗为4 039.32 MJ,能量耗竭环境影响指数为0.001 6;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973.11 kg,温室效应环境影响指数为0.141 7。造成水稻生产能量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施用过量的尿素,而造成水稻生产碳足迹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生长过程中CH4和N2O的排放,以及尿素的施用。情景分析建议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提高N的利用效率,改进耕作方式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LCA方法不仅可以认识水稻生产的环境影响,还能够确认水稻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和碳足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的方法,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沉积物胞外酶活性和温室气体排放潜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沉积物脲酶活性为0.05~0.35μmol/g,蔗糖酶活性为0.47~1.34μmol/g,纤维素酶活性为0.02~0.03μmol/g,过氧化氢酶活性为477.9~659.8μmol/g,多酚氧化酶活性为86.7~457.8μmol/g,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04~0.06μmol/g。酶活性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低潮滩沉积物脲酶最高,中潮滩沉积物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最高,高潮滩沉积物过氧化氢酶最高。沉积物中脲酶活性与pH、含水量以及NO3-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盐度和Eh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受NO2-、OC、TN和C/N比值的影响。沉积物中CO2排放潜力为(2.69×10-4)~(1.07×10-3)mg/g,CH4和N2O分别为(6.17×10-8)~(5.99×10-6)mg/g和(8.14×10-10)~(2.99×10-7)mg/g。从沉积物中温室气体排放潜力的影响因素来看,CH4排放潜力主要受pH、温度和NO3-的影响,CO2主要受C/N比值和砂粒影响,而NO3-和含水量影响着N2O的排放。CH4和N2O排放潜力与脲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河口湿地沉积物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而沉积物中胞外酶活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三垟湿地不同底泥疏浚量对水体的影响,采用STELLA软件,构建了三垟湿地水体TP变化的生态模型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若不疏浚,水体TP会进一步增加;若将1/4的底泥清除,可维持现有水质不再恶化;若清除3/4的底泥,会对水质起到改善作用,第13个月TP浓度可接近Ⅴ类水标准,3年后达Ⅳ类水标准。模拟注入Ⅳ类水,不进行底泥疏浚,TP浓度会迅速增加,1个月后增加到407.09mg.m-3,超过Ⅴ类水标准;若清除底泥的1/4,水质也迅速恶化,2个月后为433.50mg.m-3;若清除底泥的1/2,TP浓度会缓慢上升,3个月后仍好于Ⅴ类水,但水质仍缓慢趋于恶化;若清除3/4的底泥,则TP浓度缓慢下降,具有维持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滇池水环境退化与区域内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滇池草海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由20世纪50年代的2.70(ShannonˉW iener Index)降到90年代的0.29;滇池外海在20世纪50年代末,湖水面积90%以上为海菜花群落、马来眼子菜群落等,70年代仅占20%弱,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生植物覆盖率不及3%;分析了藻类的种群优势度向着蓝藻种群优势度不断增加的方向发展,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增加,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结构趋向单一化,鱼类多样性指数由1957年的1.81降为1997年的0.11,滇池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由20世纪60年代的1.08降到90年代的0.67,认为滇池水环境退化与物种多样性丧失呈双向恶化效应,物种多样性重建是滇池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全球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Global-FVCOM)计算的全球海洋潮汐东中国海部分进行了验证。模式与资料的比较范围为24°N到41°N、118°E到132°E。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了东中国海的M2、S2、K1、O1分潮的同潮图。分潮计算结果与东中国海区域99个实测站点比较结果总体较好,局部区域水深和网格精度欠缺导致偏差偏大。M2分潮振幅均方根偏差为15 cm,迟角均方根偏差为10°,K1分潮振幅均方根偏差为8.2 cm,迟角均方根偏差为9°。初步结果将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全球多尺度潮流-洋流耦合模型。研究亮点:采用全球一体化的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模式计算了全球潮汐,东海潮汐比较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反演了该地区潮波特征。全球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全球变化和近海变化的理解,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整合驱动因素和适宜性评价的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了破解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保护农户合法权益,减少农村居民点整合过程中的争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区通渭县四合村为案例区,综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适应性评价(suitability evaluation, SE)”方法,剖析农户对乡村聚落的整合意愿及驱动机制,并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探究乡村聚落重构模式,为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优化与整合提供一种方法与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190户受访农户中79.5%的农户不愿意整合,整合意愿受到家庭、居住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房屋建造时间、交通通达度及家庭非农收入是影响农户整合意愿主要驱动因素;2)四合村域由外向内依次可分为不适宜居住区、较适宜居住区和适宜居住区3级,其中位于适宜居住区的农户共计168户,占四合村农户数量的51.38%,超过半数的农户位于不适宜居住区和较适宜居住区,具有一定程度的整治潜力和较大的乡村聚落居住质量提升空间;3)构建基于整合驱动因素和适宜性评价的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生态转化模式、异地搬迁模式、旧村整治模式和改造提升模式,并对现有聚落进行空间重构。重构后,四合村宅基地数量将由354个减少至275个,面积由102 105.63 m2减少至79 708.79 m2,节约土地22 396.84 m2。研究结果对于引导宜居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亦可为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重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