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概况天津位于渤海之滨,天然养殖环境条件优越,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是北方地区重要的海水鱼苗种繁育生产基地和商品鱼养殖基地。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快速发展成熟,工厂化育苗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工厂化育苗产业,海水工厂化养殖进入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石油类物质是指原油和石油制品的总称,其品种繁复杂,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石油类物质可以溶解态、乳化态和分散态存在于各种水体中。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石油泄露等原因进入正常水体的石油类物质日益增加,导致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3.
HACCP在渔业监测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CCP计划一般可以分为七大原则和十二个步骤,我们认为,对渔业环境质检中心质量控制有借鉴作用的原则有1、进行危害(或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2、确立影响产品质量(或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关键控制点(CCP);3、确立或建立危害的关键限值(CL),关键限值是为防止产品质量下降所设立的标准;4、建立检测中关键控制点的程序,即有计划的观察与测定某一控制点;5、制定矫正措施,即当发现在检测中CCP失控时采取补救措施;6、建立记录和文件保证程序。一、应用HACCP思想提高渔业环境检测数据质量近年来,为了建立健全农业监测体系,完善农业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饲料粗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加入双氧水作为消解催化剂,并且针对不同粗蛋白含量的样品同时做了国标方法和改进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得出,加入2 ml 30%的H2O2及半量混合催化剂消解的检测方法能够大大的提高效率,减少投入成本,节约资源,检测结果亦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5.
为初步掌握天津市流通领域鲆鲽类水产品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情况,按照代表性、适时性和随机性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采集样品6批次共计120个,按照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了大菱鲆鱼皮中呋喃唑酮代谢物以外,大菱鲆中的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类均高于半滑舌鳎,T检验结果为差异不显著。超市采集的鲆鲽类水产品中的鱼皮、肌肉、内脏中的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均低于市场所采集的样品,T检验结果为差异显著。分析不同检测部位鲆鲽类水产品中的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含量,由低到高排列分别为鱼皮肌肉内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q检验以及SNK检验,结果为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海马养殖在我国由来已久,1957年广东汕头海水养殖试验场试养海马首获成功,继而有"南海马北移"试验。海马养殖不仅能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养殖,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沿海也试养成功。养殖的海马品种主要有三斑海马、日本海马、大海马等[1-3]。由于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在抗病能力、繁殖能力等性状上的优势,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引进线纹海马试养成功,吸引了不少养殖户的关注,养殖户  相似文献   
7.
高猛酸盐指数与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是测定水中还原物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常用指标。本文主要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对于海洋悬浮物就予以了高度重视。悬浮物作为海洋中最普遍的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很大危害。本文用海洋疏浚淤泥悬浮物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梭鱼幼鱼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半致死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密度的海洋生物半致死浓度相差不大。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梭鱼幼鱼试验表明,水温为24℃时其半致死浓度比21℃时要低,其安全浓度也呈现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秀芹  张玲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3):18-19,24
本文作者对水产品中氟含量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提高了方法的精度和检出率,操作更加方便可行,在实际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 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菱形藻和舟形藻;隐藻门的啮蚀隐藻和卵形隐藻。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整体变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密度以2009年5月最高,为14936.63×104 cells/L,而在2013年5月最低,为493.6×104 cells /L;生物量峰值为206.82 mg/L,最低值为4.74 mg/L。经ANOVA检验,这两者在各年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五年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基本持平,丰富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均匀度呈逐年上升态势。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稳定性较差。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海河干流的水质处于α中污—重污型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