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旱作作物垄膜种植增温作用及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部分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与大兴安岭南麓典型旱作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增温效应及产量形成关系进行了研究,设置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种植方式为对照,分别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和传统大面积种植作物玉米为研究材料,总结分析了垄膜种植技术的增温增产作用机理:两种作物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全生育期在株间5 cm、15 cm、25 cm土层与行间5 cm、1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0.17~4.39℃与0.26~4.17℃;苗期行间日平均温度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分别高1.71℃、2.43℃,株间日平均温度高3.41℃、3.59℃;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2178.8℃、2621.4℃,较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174.7℃、217.6℃;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收获时两种作物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各处理中皆为最优;向日葵与玉米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165.5 kg hm~(-2)、13633.5 kg hm~(-2),与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处理对比增产率分别为29.1%、45.9%和29.1%、17.9%。  相似文献   
62.
保护性耕作玉米杂草防除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农田保护性耕作深入,杂草发生种类、变化规律、造成危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通过杂草普查发现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采用莠去津、乙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苗期茎叶喷雾使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配伍组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与苗期茎叶喷雾采用(乙草胺+莠去津)+(玉农乐+2,4-D丁酯);机械除草用浅旋+深松+中耕除草;机械与化学组合用浅旋+化除、深松+化除、中耕+化除,除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3.
草炭复配基质特性及对黄瓜、番茄、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厂化育苗中,科学的基质配比是降低成本,培育优质壮苗的关键。本试验以德国进口草炭、珍珠岩为基础,加入不同比例的国产草炭与菌剂,科学复配成6种营养型蔬菜穴盘育苗基质。在现代化育苗温室条件下研究其理化特性及其对黄瓜、番茄、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不同种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后6,种基质的容重与孔隙度均在理想基质范围内;S2(进口草炭∶国产草炭∶珍珠岩=7∶3∶10)与S5(进口草炭∶国产草炭∶珍珠岩∶菌剂=7∶3∶10∶10)的pH值、EC值、可溶性盐总量、养分含量适中并具有较强的脱氢能力与较多的放线菌数量;S2具有较强的氮素转化能力。S5对黄瓜苗和辣椒苗效果最好,S2对番茄幼苗效果最好,均超过了S0(进口草炭∶珍珠岩=10∶10)。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旨在开发杀线虫活性高的生防资源以防控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以34个细菌菌株发酵液为试材,通过直接触杀法测定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利用16S rDNA基因,并结合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筛选出9个细菌菌株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较高,48 h线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2.36%~82.59%;经鉴定,菌株Chi9-7、Nong3-5、Nong5-6和b1-3为枯草芽胞杆菌,菌株b5-4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Chi9-2、Xia4-11、Gu4-7和Z-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本研究筛选并鉴定了杀线虫作用明显的9株芽胞杆菌,为微生物杀线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生防资源,也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不同灌水量对免耕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保护性耕作玉米田的出苗率、产量和经济效益,文章研究了免耕条件下播前不同灌溉量对玉米出苗率、土壤含水量、玉米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灌溉和灭茬浅旋灌溉的出苗率、不同土层含水量、玉米的植物学性状、产量以及总收益和纯收益均高于留茬不灌溉,且留茬灌溉和灭茬浅旋灌溉的出苗率比留茬不灌溉高5.48%和6.38%,不同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呈M型变化趋势,留茬灌溉和灭茬浅旋灌溉的产量比留茬不灌溉高13.6%和14.7%,留茬灌溉和灭茬浅旋灌溉的纯收益比留茬不灌溉高11.7%和9.9%。结论:播前灌溉可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66.
在大田条件下,以扬饲麦3号、港啤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 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大麦子粒增重动态和特征.结果表明:大麦子粒增重动态可以用Richards方程W=A/(1+be-kt)m来描述;逐步回归分析方程各特征参数与产量的关系表明,影响大麦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最大积累速率,其次是起始积累势,最大积累速率越高,起始积累势越小,越有利于子粒灌浆.同时渐增阶段的积累速率和快增阶段的积累量对大麦子粒灌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为了确定不同地区采集的辣椒疫病病原菌的菌种类型及其生理小种类型,首先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广东、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的辣椒疫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7株病原菌均为辣椒疫霉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分离到的疫霉菌生物学特性,发现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在菌落形态、孢子囊的数量、生长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利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对分离到的7个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广东的辣椒疫霉菌P1是2号生理小种,而来源于山西和内蒙古的6株辣椒疫霉菌P2~P7都是3号生理小种。目前,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并没有关于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的任何报道,确定了这2个地区的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生理小种为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68.
不同抗性油菜品种接种黑胫病菌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PPO、CAT、PAL、SOD的酶活性与油菜的抗病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些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的高低与早晚,可作为早期鉴定油菜抗黑胫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9.
血小板衍生因子A(platele-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是PDGF家族中的一种多肽,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细胞与细胞间质相互作用、影响毛囊生长的功能。从PDGFA的蛋白结构、主要基因表达通路Wnt、SHH、BMP和在皮肤、肺部以及绒毛生长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PDGFA在毛囊生长和周期维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绒毛生长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讨气化渣对毛乌素沙漠风沙土的改良效果,利用气化渣作为一种风沙土改良材料,与风沙土按不同掺入量混合,通过对土壤粒径组成、保水性能以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探讨了气化渣对风沙土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气化渣使风沙土的粒径组成得到明显改善,砂粒含量降低5.89%~35.8%,黏粒、粉粒含量分别提高0.89%~2.92%,7.94%~32.88%,风沙土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7.75%~55.5%; 风沙土土壤质地也由砂土转向砂质壤土,保水性能也随之呈现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了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p<0.05),增长幅度分别为13.53%~158.93%,7.12%~126.95%,23.19%~252.47%; Van Genuchten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气化渣添加后风沙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明气化渣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土壤保水性,并且风沙土土壤保水性能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气化渣添加量越高土壤保水性提高越明显。由此可以得出,水煤浆气化渣能够有效地改善风沙土的水分物理性质,显著提高风沙土的保水性能,对风沙土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