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8篇
  57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90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克服美国香豌豆的自身缺点,提高其繁殖率和繁殖速度。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沼液对美国香豌豆进行浸种和扦插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香豌豆采用φ=70%的沼液浸种时,其发芽势、发芽率分别达到63%、72%,根长、茎长和单株芽质量分别达到4.7cm、8.8cm和0.13g,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对美国香豌豆采用φ=70%的沼液扦插施肥时,其生根率、根长分别达到78%、22cm,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采用φ=80%的沼液时,其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达到9.6cm2、0.17cm3,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沼液体积分数之间,地上部分的新梢高差异极显著(P<0.01),以φ=70%沼液为好,而新叶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鸡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沼气产量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物料配比、发酵温度、初始发酵浓度与产气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的重要性,通过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玉米秸秆和鸡粪混合物为原料,在20、25、30、35、40℃下按不同干物质配比及初始发酵浓度分别进行厌氧发酵,分析不同物料配比、发酵温度、初始发酵浓度对发酵过程中pH值、累积产气量和TS产气量的影响,并对影响沼气发酵的各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物料配比、初始发酵浓度和发酵温度是影响产气量的重要因子,鸡粪与玉米秸秆2∶1、初始发酵浓度为20%时沼气产量最大;发酵温度在35℃左右时,各处理均能达到最优发酵效果;各因子对沼气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温度>初始发酵浓度>配比。因此,适当调整发酵温度以及初始发酵浓度将会有效提高沼气发酵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杂油77与低芥酸黄籽油菜宁油10号杂交,经定向高油连续选择,育成黄籽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1521C(48.5%).育成的1521C耐寒抗冻,适应性广,用其育成适宜陕西不同生态类形的油菜品种4个,陕油12和陕油17适宜陕西南部种植,陕油18适宜关中灌区种植,合杂油2号表现耐寒性强,产油量高,适宜渭北旱塬种植,比现有推广的对照品种甘杂1号产油量增产16.72%.  相似文献   
14.
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精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沙藏温度、温水及外源生长调节物质浸种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黄精有性繁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0℃低温沙藏120d的条件下,最有利种子的萌发;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比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高37.78%,其差异显著,说明黑暗更有利于黄精种子的萌发;40℃温水浸种24 ~30 h,可有效促进黄精种子的萌发,发芽率达到93.33%.适宜浓度的GA3、6-BA、水杨酸和壳聚糖均能促进黄精种子的萌发,显著缩短发芽时间,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浓度为150 mg/L的GA3浸种24h,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1.11%、62.22%、0.87和5.16;100 mg/L的6-BA除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还可以打破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芽的休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新抗源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的抗病性及遗传基础,对其苗期和成株期分别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并以小麦全基因组SSR标记为工具分析了新抗源与四个感病材料(Avocet S、铭贤169、790-149-34、中国春)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对当前条锈病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 在975个SSR多态性位点共有3 390个等位性变异,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变异3.48;全基因组和A、B、D基因组范围聚类结果基本一致,8个材料可分成三类,其中品冬34遗传背景与其他材料差异较大;随机抽取部分标记进行标记数量累加聚类,标记数量愈多,聚类结果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探明刈割对青稞植株再生恢复农艺与理化特性变化规律,解析青稞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指标对刈割处理响应规律,为青稞“粮苗草三用”生产模式应用和青稞植株再生恢复调控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以青稞品种昆仑18号和藏1257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生长(CK)为对照,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刈割后于0 h (T0)、2 h (T1)、24 h (T2)、72 h (T3)、拔节期(T4)、抽穗期(T5)、灌浆期(T6) 7个发育阶段取材,以分析刈割后茎部再生恢复速率及残茬中抗氧化酶的变化规律;并对刈割后青稞秸秆和籽粒产量品质特性和内源激素快速响应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刈割使再生青稞秸秆及籽粒产量升高,并使茎秆中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升高,纤维类物质含量降低,使秸秆相对饲喂价值显著升高。刈割使青稞茎部株高和单株生物量生长恢复速率升高;使青稞每公顷穗数和千粒重增加,致使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并使籽粒中累积更多粗蛋白与淀粉。刈割后青稞残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迅速升高,并使残茬中的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异戊烯基腺苷(iPA)含量显著升高,吲哚-3-乙酸(IAA...  相似文献   
17.
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长武早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的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4种肥力处理下连作冬小麦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8.6、8.6、11.1和13.7 mm,无肥和低肥与中肥和高肥处理间土壤有效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但无肥和低肥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模拟初期出现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在连作第5~8年以后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无肥和低肥处理土壤干层均分布于2~3 m土层,中肥和高肥肥处理分别分布于2~4 m和2~5 m土层,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土壤干层厚度增厚;4种肥力处理麦田生产年度耗水量接近且呈现波动性缓慢降低趋势,但前1~4年中肥和高肥处理麦田共计较无肥处理麦田多耗水91和203 mm,长武旱塬地麦田土壤水分承载力为1.422~2.405 t/hm2,相应的肥力水平为N45~90 kg/hm2和P 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生物活性与肥力恢复过程,选择退耕种植柠条后恢复15a、30a、40a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坡耕地(CK)为对照,研究了柠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4种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碳氮磷养分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柠条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随着柠条年限的增长,脲酶、蔗糖酶活性变化比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更敏感,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对比耕地,在0~10cm土层蔗糖酶增幅可达40%,84%,109%,而脲酶增幅可达5.32,6.11,8.58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速效磷,有机碳,全氮,全磷之间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可以作为评价柠条林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探明不同生产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科学施用生物炭和提高农田土壤碳库储量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基于已公开发表的施加生物炭对于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相关文献,以不施加生物炭为对照组,施加生物炭为试验组,使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整合分析了不同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下生物炭施用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P <0.05),平均提高33.98%;当年均温在10~15℃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可显著提高48.05%(P <0.05),且不同年均温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 <0.01),年均降雨量对生物炭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效应也有显著影响(P <0.05);在壤土上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果较其他质地土壤极显著提高26.66%(P <0.01);随着施用生物炭pH的提高,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应越大,当生物炭pH> 10时平均可显著提高49.20%(P <0.05);在生物炭施用下,轮作相比于连作,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率为28.42%(P &l...  相似文献   
20.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在生物体内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重金属解毒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GCS)是合成谷胱甘肽的关键酶,又名γ-谷氨酰基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 γ-ECS)。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镉低积累品种‘美国油王88’中克隆到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CS的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Bn-GCS-1和Bn-GCS-2。序列分析表明Bn-GCS-1的ORF长度为1 536 bp,推测编码蛋白含有51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58 kD,等电点为6.02;Bn-GCS-2的ORF为1 545 bp,推测编码5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95 kD,等电点为5.90。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Bn-GCS-1和Bn-GCS-2与其他植物同源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归为一类,亲缘关系最近。2个蛋白都由保守结构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组成,属于谷氨酰半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