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18篇
  427篇
综合类   222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卫锋  杨晓青  张岁岐  山仑 《作物学报》2013,39(8):1462-1468
剪去小麦部分根系能瞬间打破其水分平衡,研究根系导水特性对剪根的响应有助于解释静水压对作物根系吸水的调节机制。通过对苗期小麦(Triticum aestivum)剪根与水分胁迫处理,用压力探针技术测定单根和细胞两种尺度上的根导水特性变化,以及根中TaPIP1;2和TaPIP2;5的转录调节变化。结果显示,剪根处理或水分胁迫处理使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单根导水率和细胞导水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剪根处理的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水势、单根导水率和细胞导水率均显著高于水分胁迫处理,而剪根且水分胁迫处理的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单根导水率与细胞导水率显著正相关。各处理根中TaPIP1;2和TaPIP2;5相对mR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单根和细胞导水率的变化规律相似。剪根处理显著上调了TaPIP1;2和TaPIP2;5转录,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下调了其转录,但TaPIP1;2和TaPIP2;5在剪根且水分胁迫处理中的转录水平最低。这些结果表明,小麦的根导水特性在单根尺度和细胞尺度上具有一致性;剪根短期内能够增加小麦幼苗的水分敏感性。推测TaPIP1;2和TaPIP2;5参与了静水压对小麦根导水特性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并用硫酸铵沉淀芹菜籽中的多肽类成分,且以不同条件下硫酸铵沉淀(80%)的多肽量为考察指标,来确定活性多肽的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芹菜籽中多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磷酸盐缓;中溶液pH9.0,超声提取30min,液固比5.0:1(ml:g),提取的多肽具有较好的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关键词芹菜籽;活性多肽;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3.
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建阅  梁耀  董安强  邢福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84-18487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对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690种,隶属165科470属。其中蕨类药用植物26科40属56种,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34科425属628种。因药用部位不同,同一种植物可为多种中药,故共有中药945种;按药效划分为17类进行介绍,数量上以清热药及袪风湿药居多。同时重点介绍了其中具抗肿瘤作用的药用植物及珍稀药用植物,最后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揭示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稻麦轮作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平台,开展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在稻麦轮作系统共观察到线虫35属,15个功能团。拟丽突属、真头叶属、丝尾属和潜根属为优势属,其中丝尾属和真头叶属对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反应敏感。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线虫总数、功能团Fu2和Om4的线虫多度均显著增加,其中Fu2多度在CO2和氮肥的交互影响下变化明显。【结论】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改变了土壤腐屑食物网的结构和有机质的分解途径。高氮条件下,CO2浓度升高降低了线虫的通路指数(CI),细菌为主的分解通道在小麦季的FACE(HN)处理中占优势。不同施氮水平对线虫结构指数(SI)产生显著影响,低氮条件下较高的SI值表明土壤环境受到的扰动较小,食物网处于结构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5.
细叶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鸢尾种子存在休眠。通过种子的吸水性研究、切割处理、萌发抑制物测试等方法对其内在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解除其休眠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内部产生的响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的离体胚不休眠,种皮和珠孔端胚乳均能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种皮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且为醇溶性的极性物质;浓硫酸处理60 min和变温层积(4℃/25℃)120和150 d均能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分别从0升至51.11%,36.67%,40.00%,发芽指数也提高为0.45,0.42和0.51,而低温层积150 d的萌发率仅为7.78%;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子的珠孔端组织(种皮和胚乳)机械阻力的降低和胚生长势的增大是萌发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整个试验结果得出,细叶鸢尾种子属生理休眠,是由珠孔端组织的机械阻力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06.
天然有机物包裹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及其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木质纤维素类有机物在缓/控释肥上的应用效果,采用静水浸泡法,研究3种天然木粉包裹控释尿素在常温条件下的养分释放规律,并通过盆栽试验考察包裹控释尿素在白菜上的肥效。结果表明,包裹控释尿素对氮素养分有很好的控释效果,不同的包裹量表现出不同的释放模式;缓释期随着包裹量的增加而变长;盆栽试验证明,等养分控释尿素处理(CRU1)能够促进白菜的生长,白菜产量(鲜重)和氮素利用率比普通尿素处理(CCU)分别提高17.7%、12.4%,差异显著(P<0.05);与普通尿素处理(CCU)相比,氮肥减量10%处理(CRU2)和20%处理(CRU3)的白菜产量(鲜重)差异不显著;等养分控释尿素处理(CRU1)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增加不显著,施肥处理间白菜的品质没有显著差异。包裹控释尿素能够与白菜的营养需求匹配,减少对根的伤害,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7.
青海胡麻新品种选引及适宜播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胡麻主产区引进19个新育成的品种(系),2005年进行预备试验,综合其产量、农艺性状和抗病性,从中筛选出晋亚8号、8858、陇亚9号、97047、0144(甘肃)、91-197-8和3号胡麻7个表现较好的品种(系);2006年进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各引进胡麻品种(系)的产量在总体上都比作为对照的青海当地品种的产量高;晋亚8号、97047和陇亚9号是表现最好的3个品种,其适宜播种量为375~450万粒/hm2,具体为:晋亚8号和97047为375~450万粒/hm2,陇亚9号为375万粒/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8.
不同沙丘部位和不同结皮类型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萌发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垄不同部位生物结皮类型的种子库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沙丘部位和结皮类型种子分布特征有一定的规律性:藻类结皮的种子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地衣和苔藓结皮。生物结皮从藻类到地衣和苔藓的演替,有降低种子数量和种子多样性的现象。在不同沙丘部位,沙丘顶部流沙的种子数量和多样性较低,与丘顶流沙相比沙丘底部的藻类结皮显示出较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沙丘底部的地衣和苔藓结皮与丘顶流沙相比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背风坡中部的藻类结皮种子多样性较高,显著高于迎风坡中部的藻类结皮。  相似文献   
109.
黑土坡耕地土壤流失形态分析——以一次降雨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次降雨条件下整个集水盆地出口处的径流体积及其含沙量,研究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特征、碳氮富集度以及可溶性养分的流失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只有在强降雨的情况下才会在集水盆地尺度上发生水土流失现象。20.5 mm降雨条件下(2006年8月1日)径流泥沙含量为1.0~2.5 g/L,泥沙C、N富集系数分别为2.10和3.31。径流液中DOC的浓度介于2.47~3.93 mg/L之间,TN浓度介于1.61~3.28 mg/L之间,径流携带养分量在整个养分流失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流失途径。侵蚀泥沙(未加分散剂)的团聚体组成和原土壤有很大差异,径流泥沙的流失主要是粒径为0.053 mm以下的团聚体,尤其是0.002~0.02 mm的粉粒团聚体为主。  相似文献   
110.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物候特征观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对象,对胡杨的开花期、展叶期、第一次展叶期、第二次展叶期、果熟期、叶黄期及落叶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胡杨各物候期中,开花期持续时间最短,3月29日至4月19日,果熟期持续时间最长,5月25日开始,10月13日结束。由于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的危害,胡杨有"二次展叶"现象,第一次展叶期为4月4日至5月1日,第二次展叶期为5月13日至6月4日。胡杨叶黄期和落叶期相重叠,叶黄期从9月26日开始,10月28日结束,落叶期从10月11日开始,11月12日结束。胡杨长达4个多月的果熟期与河道洪水期吻合,这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萌发及幼苗扎根,促进天然胡杨林种群的更新及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