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差异,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不同性状的差异表现不一致。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  相似文献   
92.
Friabilin蛋白表达量与小麦籽粒硬度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籽粒硬度是决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质的重要性状 ,水洗淀粉表面的friabilin蛋白 ,分子量约 15kDa ,是这一性状的生化基础。用单粒谷物特性仪 (SKCS)和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析了中优95 0 7穗系 34份和国内外冬小麦品种 (系 ) 10 4份的籽粒硬度和friabilin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friabilin谱带相对表达量与籽粒硬度显著相关 ,即friabilin谱带强 ,籽粒硬度数值低 ;friabilin谱带弱 ,籽粒硬度数值高。用friabilin蛋白表达量判断籽粒软硬的准确率分别为 85 .3%和 86 .5 %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8和 - 0 .6 6 ,均达到 1%的显著水平。因此 ,friabilin蛋白SDS PAGE改进的技术可用于小麦籽粒硬度生化标记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3.
 摘要:【目的】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类型及含量与谷蛋白颗粒的分子大小密切相关,是衡量小麦品质优劣的重要性状之一,也是面粉加工品质的主要评价指标。本试验研究了水氮互作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的单个HMW-GS的相对含量、HMW-GS的总量及GMP粒度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分别对小麦籽粒中的HMW-GS和GMP粒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灌水增氮条件促进强筋小麦GC8901、中筋小麦TS23的HMW-GS、LMW-GS的积累及GMP中大粒径颗粒所占百分比的提高,且GMP含量相应提高;相同处理抑制了弱筋小麦SN1391的HMW-GS、LMW-GS的积累,但促进GMP中的大粒径颗粒的形成。与灌水条件相比,干旱增氮条件下,SN1391籽粒中的HMW-GS、LMW-GS含量上升,GMP中的大粒径颗粒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结论】灌水与增施氮肥互作对GC8901和TS23 GMP中的大粒径颗粒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干旱与增施氮肥能够提高SN1391的大粒径颗粒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94.
玉米育种目标与生产机械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将是玉米生产的一次革命,特点是智能化、专业化、大型化、高速度、联合作业。目前的育种目标与玉米生产机械化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大部分玉米推广品种不适应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因此,育种者在坚持传统育种目标的基础上,应从"齐、精、强、密、早、快"入手,选育发芽率、抗倒性、耐密性、成熟时籽粒含水量、整齐度等方面适应玉米机械化生产需要的品种。  相似文献   
95.
不同供水条件下田间冬小麦气栓塞发生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波技术,在田间灌水及干旱条件下对冬小麦品种9195叶片木质部气栓塞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AE)信号发生的基本特征为1d内一般有3个活跃期,第一活跃期以上午10:00~11:00出现频率最多,第二、三活跃期多分别出现在18:00左右和0:00前后,一般夜间0:00~2:00后信号终止。3个活跃期的AE信号发生强度可随生育进程、土壤水分及气候状况等条件变化。土壤干旱时,第三活跃期减弱或消失。灌水当日第二活跃期有增强的趋势。拔节初期,干旱小麦的AE信号发生量高于灌水小麦的。抽穗后土壤过度干旱时,AE信号量却常低于灌水小麦,笔者称其为“AE信号衰减现象”。灌水后土壤水分充足时,气栓塞也有相当程度的发生。气栓塞是伴随气孔开启、光照增强和温度升高而出现的植株水势快速下降的一种生理性反映。  相似文献   
96.
电晕场处理三层水稻种子对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电晕场处理水稻种子的效率,该文利用弧形芒刺电极阵列与平板电极构建了正脉冲电晕电场,研究了电晕场对铺放在平板电极上的3层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处理时间(4 min)和电压(18、20和22 kV)条件下,脉冲电晕场对不同位置的种子有不同的影响:18 kV(root mean square, RMS)处理3层水稻种子时,上层种子的活力指标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P<0.01或0.05),中层和下层种子较对照无明显差别;20 kV(RMS)处理3层水稻种子时,上、中、下3层种子的活力指标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P<0.01或0.05),层与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2 kV(RMS)处理3层水稻种子时,除发芽势外下层种子的其余活力指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P<0.01或0.05),上层和中层种子较对照无明显差别。并且,18 kV处理时的上层种子、20 kV处理时的所有种子和22 kV处理时的中层和下层种子的发芽数峰值较对照组均提前1 d,这与活力指标的提高是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电晕场处理多层种子以提高其活力指标是可行的,但电晕场所释放的电磁能必须在适当范围内,即利用电晕场处理种子时,电场处理条件(电场强度与处理时间)必须在优化范围内。脉冲电晕场能够提高种子活力,其机理可能是脉冲电晕场在种子内部引起的脉冲极化力使得种子内部细胞膜重新排列,但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藁优8901和中筋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研究了高(HD,24×105·hm-2)、中(MD,18×105·hm-2)、低(LD,12×105·hm-2)3个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 GS)含量和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藁优8901的GMP含量表现为MD>HD>LD,而泰农18则表现为MD>LD>HD,均以MD的最高。不同密度条件下藁优8901籽粒的总HMW GS含量均高于泰农18,表明强筋小麦具有较强的谷蛋白积累能力。2个品种籽粒的单个HMW GS含量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不同,但都以MD的最高,种植密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籽粒HMW GS含量的提高。GMP的粒度分析表明,MD处理提高了2个品种籽粒GMP大颗粒(粒径>100 μm)体积百分比,说明中等种植密度有利于大粒径GMP颗粒的形成。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讨海藻生物有机肥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程度。采取大田小区试验方法,在冬小麦返青期后拔节—成熟期,叶面喷施海藻生物有机肥,调查冬小麦的株高、干物质积累,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等。结果表明喷施海藻生物有机肥对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增加了3.16%;结论为叶面喷施海藻生物有机肥;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和缓解叶绿素的分解,提高光合特性。在目前国家提出的化肥和农药双减战略下,本试验目的探讨冬小麦健康栽培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99.
气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高效氯氰菊酯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玉米植株、鲜食玉米籽粒和玉米粉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分析方法。植株和鲜食籽粒中高效氯氰菊酯经丙酮:石油醚(体积比1:1)高速匀浆提取;玉米粉中的高效氯氰菊酯用丙酮超声提取;提取物用弗罗里硅土+氧化铝净化;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高效氯氰菊酯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2 g,在植株、玉米粉和鲜食籽粒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kg,平均回收率在94.2%~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3%~7.0%,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0.
竞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及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在混播时的竞争能力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竞争可以使4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发生变化,紧凑型玉米品种产量较对照有所提高,其他3个品种显著降低;竞争显著增加了ZD958叶片N素含量,而其他3个品种叶片N素积累量显著下降;另外,竞争显著升高了4个品种茎秆和籽粒中的N素含量。说明不同基因型玉米之间的竞争力存在差异,紧凑型玉米品种ZD958在4个玉米品种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