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4篇
农学   33篇
  23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0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自制合生素和新型抗菌肽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攻毒后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健康的1日龄科宝Ross 308肉仔鸡100只,随机分为4组。自制合生素组(S组)饲喂基础日粮+0.3%合生素;抗菌肽组(AP组)饲喂基础日粮+0.5%抗菌肽;抗菌肽+合生素组(SAP组)饲喂基础日粮+0.3%合生素+0.5%抗菌肽;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间测定各组肉鸡生长性能;在试验第14天,同时每组随机选取10只肉仔鸡进行大肠杆菌O78攻毒(对照组攻毒后设为攻菌模型组(M组)),观察记录24 h各组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测定肉仔鸡的免疫功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组和AP组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SAP组的法氏囊指数在攻毒前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攻毒后,S组及AP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指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攻毒后S组中IgA、sIgA和IL-10与M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IL-6极显著降低(P<0.01);AP组中IgA和IL-6均极显著降低(P<0.01),sIgA和IL-10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SAP组的变化趋势与AP组相同。综上所述,日粮中分别添加合生素和抗菌肽可以提高肉仔鸡的饲料转化率;攻菌后,合生素和抗菌肽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均可以提高肉仔鸡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12.
《饲料工业》2017,(16):22-29
试验旨在研究含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低磷日粮中添加高剂量植酸酶对1~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骨骼矿化和钙磷沉积率的影响。将250只1日龄肉鸡公雏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0只。1个对照组:非植酸磷(NPP)含量为0.45%/0.35%;4个试验组按照2×2因子设计试验:2个NPP含量(1~21日龄,NPP含量分别为0.35%和0.25%;22~42日龄,NPP含量分别为0.25%和0.15%),植酸酶2个添加水平为1 000 IU/kg和10 000 IU/kg。结果显示:(1)与日粮中NPP含量0.35%/0.25%相比,NPP含量为0.25%/0.15%时,42日龄肉鸡体增重、血浆无机磷浓度、股骨和胫骨灰分重量、钙含量以及跖骨直径和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31~34日龄肉鸡钙沉积率和11~14日龄肉鸡磷沉积率显著提高(P<0.05)。(2)与日粮中植酸酶添加1 000 IU/kg相比,植酸酶添加10 000 IU/kg时,42日龄肉鸡体增重、采食量、血浆无机磷浓度、股骨重量和灰分重量、胫骨和跖骨长度显著提高(P<0.05),11~14日龄肉鸡钙磷沉积率显著提高(P<0.05)。(3)与日粮中NPP含量0.45%/0.35%相比,日粮中0.35%/0.25%NPP+1 000 IU/kg植酸酶或0.25%/0.15%NPP+10 000 IU/kg植酸酶时,肉鸡生长性能和骨骼矿化(除跖骨磷含量外)未受到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1~42日龄肉鸡日粮中NPP含量为0.35%/0.25%时,植酸酶适宜添加量为1 000 IU/kg;NPP含量为0.25%/0.15%时,植酸酶适宜添加量为10 000 IU/kg。  相似文献   
313.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温度、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薄壁分生孢子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在培养第7天基本达到最大孢子量;该菌最适宜产孢的培养基为马铃薯煮汁,在煮汁中添加蔗糖可大幅提高产孢量;适宜的产孢温度为26~28℃;静止培养不利于产孢,振荡培养有利于产孢,并表现为转速越高产孢量越多;光照条件对产孢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14.
为了探讨多角度遥感在白粉病胁迫下监测小麦叶绿素含量的适宜角度,以易感白粉病品种偃展4110和中感白粉病品种国麦301为试验材料,获取三种不同生长环境(病圃田、接种田和自然感病田)下抽穗至灌浆期小麦冠层多角度反射光谱及叶绿素含量,分析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多角度反射率的关系,建立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叶绿素含量监测模型。结果表明,由红边波段构建的光谱参数对白粉病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变化反应敏感。优化筛选出的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前向角度观测时优于垂直角度观测,而垂直观测角度好于后向角度观测,整体上以前向20°最佳。植被指数中,光谱参数RES(红边对称度)表现较好,在前向20°下的监测精度达0.725。因此,在前向20℃观察条件下可用RES对白粉病危害后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315.
为检测干旱胁迫前后玉米幼苗的抗氧化活性进而评估玉米幼苗耐旱性,选取‘郑单958’、‘浚单20’、‘登海662’和‘豫玉22’4个玉米品种,采用纳米金合成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纳米金,进行条件优化和方法学确证。同时与DPPH法、FRAP法和FC法3种检测抗氧化活性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采用表型鉴定、SOD酶活性和MDA含量测定的方法对玉米幼苗的耐旱性进行检测,并对上述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金合成法检测干旱胁迫前后4个品种玉米幼苗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为‘郑单958’、‘浚单20’、‘登海662’、‘豫玉22’,与传统方法和耐旱性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金合成法与其他方法相关性良好,且在解释总变异中占有较高的表达量,表明用纳米金合成法评估玉米幼苗耐旱性具有良好可行性。  相似文献   
316.
为了解郑麦1860在灌浆前中期(花后15~21 d)旗叶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及光合速率,选取百农207和周麦18为对照,通过光合仪测定三个小麦品种花后15~21 d叶片的光合参数,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灌浆期蔗糖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花后15~21 d郑麦1860的净光合速率 (Pn)、细胞间隙CO2浓度 (Ci) 和气孔导度 (Gs) 总体上显著高于百农207和周麦18,且保持较高的ATP酶活性、NADPH酶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与百农207和周麦18相比,郑麦1860花后15 d的淀粉含量也相对较高,但花后21 d的淀粉含量较花后15 d显著降低,而蔗糖含量却显著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花后15~21 d郑麦1860旗叶蔗糖合成相关基因TaFBATaSS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TaSSⅡ均能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花后21 d郑麦1860叶绿体的类囊体片层排列清晰有序,堆砌紧密,嗜锇颗粒较少,也未观察到淀粉粒,表明该品种在灌浆前中期一直保持着较稳定的光合结构。这些结果表明,与百农207和周麦18相比,郑麦1860在灌浆前中期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绿体结构,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利用能力更强,可以捕获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可将旗叶中的光合产物更快地转运到籽粒中,降低旗叶中的光合产物浓度,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17.
类硫素(thionin-like, Thil)在植物应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防御反应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Thil基因序列,利用同源搜寻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鉴定到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Thil基因家族。结果表明,Thil基因家族在普通小麦中包含26个成员。基因序列结构分析得到Thil家族存在保守的基序结构,家族各成员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包含79~196个氨基酸,大部分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少于140,其中20个蛋白质包含信号肽。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Thil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元件受到脱落酸等逆境胁迫相应激素的影响,同时基因表达谱呈现出受到病原菌胁迫诱导后的多样性表达。通过进一步qRT-PCR验证分析表明,普通小麦的TaThil-4A、TaThil-4B和TaThil-4D等3个基因在叶锈病菌早期侵染中被诱导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抗病育种及Thil基因家族的功能鉴定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8.
利用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构建含有HPV45-L1和HPV58-L1基因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为HPV-45L1和HPV58-L1蛋白的表达提供一种新的高效、低廉的表达方式。利用PCR技术克隆人乳头瘤病毒HPV45-L1和HPV58-L1蛋白编码基因,将其重组于中间载体pMP3和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构建含HPV45-L1和HPV58-L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pMP3-HPV45-L1、pCAMBIA-1300-pMP3-HPV58-L1,随后采用根癌农杆菌侵染水稻愈伤组织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获得HPV-L1转基因水稻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HPV45-L1和HPV58-L1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说明已成功构建水稻胚乳特异性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19.
实施果树产业化发展是当前实现果农增收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果树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正在逐步成为果树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角。为此,着重阐述我国果树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在果树产业化中的作用,针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20.
试验旨在评价黑水虻幼虫转化猪粪后的虫体及残渣作为蛋鸡饲养中动物性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按照每1 000 kg新鲜猪粪表面接种1 000~1 200只4日龄黑水虻幼虫,用黑水虻幼虫转化猪粪至预蛹期,将虫体和剩余残渣混合物即生物转化混合物(BFM)烘干粉碎并检测其营养成分;将216只270日龄的京红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5%、25%的BFM。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 000 kg含水量约77%的猪粪经黑水虻幼虫生物转化后再烘干粉碎,剩余168 kg(含水量86 g/kg)生物转化混合物的干物质。BFM营养成分分析表明,BFM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含量分别为205、46、131、26 g/kg,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分别为30.4、30.2、230.2 mg/kg,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试验组1蛋鸡的产蛋率最高,为85.7%,平均蛋重随BFM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BFM对蛋鸡蛋黄重、蛋白重、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蛋鸡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