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郝学宁  李岳坦  李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05-19409
[目的]研究青海湖流域1961~2007年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青海湖流域1961~2007年20 cm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7年来,青海湖流域的蒸发皿蒸发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倾向率为-47.75 mm/10a。各季节的蒸发量除秋季没有变化外,其他各季以7.33~19.57 mm/10a的速率减小,其中春季减幅最大,冬季减幅最小;就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而言,青海湖流域各站的年蒸发皿蒸发量除刚察站外,其他各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减幅为32.36~75.63 mm/10a。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少幅度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减少。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速率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速率大,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对蒸发也会产生影响。[结论]该研究对更好地了解青海湖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短期增水对高寒草甸补播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青藏高原降雨增加对退化补播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变化产生的影响,本试验依据当地植被生长季(5-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对人工草地设置了5种增水处理,即增水6.25%(W1),12.5%(W2),25%(W3),50%(W4)以及不增水(CK)来研究不同增水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水可以有效增加高寒草甸生长季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增水50%处理下生物量增产最高,可达200%;增水显著提高生长季初期(6月)植被物种丰富度指数,但对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影响较小;不同增水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有效磷、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等速效养分差异显著,增水量较多(W3,W4)处理下微生物碳含量较高。增水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有一定影响,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可见,在高寒草甸进行短期增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植被生物量和盖度,在50%的增水处理下影响最为明显,各梯度增水处理对不同土壤养分类型的影响不一,但总体上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板电泳系统,对青稞酯酶(EST)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同时测定了青海主要栽培青稞品种的EST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电泳酶样提取液以pH8.3的0.1mol/LTris-甘氨酸缓冲液+0.1%巯基乙醇较适宜。青海主要栽培青稞品种的EST同工酶酶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最多可显示8条谱带,其中在慢区的第5(弱带)和快区的第6、7、8(弱带)四条谱带为各品种所共有的特征谱带;昆仑十二号和北青六号亲缘关系最近,与肚里黄较近,而与北青3号最远。  相似文献   
104.
以湖南紫潮泥和江西黄泥田两种典型稻田下的绿肥定位试验为依托,分析了晚稻收获后两种土壤的养分性状、硝化强度、硝化势及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基因丰度,探讨多年冬种紫云英对两类稻田土壤肥力、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两地试验处理一致,包括:1)不施肥不种紫云英(CK);2)冬种紫云英不施化肥(GM);3)不种紫云英单施化肥(CF);4)冬种紫云英配施化肥(GM+CF)。结果表明,冬种紫云英可以改善两种典型稻田土壤pH,即提高江西酸性土壤pH、降低湖南碱性土壤pH;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无机氮和有效磷含量。两种典型水稻土的硝化能力不同,江西黄泥田的硝化强度及硝化势均明显低于湖南紫潮泥。在湖南紫潮泥中,各处理硝化强度在0.269~0.325 μg/(g·h)之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硝化势在培养第5周达到10.25%,紫云英配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潮泥的硝化作用。江西黄泥田中,各处理硝化强度在0.010~0.021 μg/(g·h)之间,硝化势从培养第3周开始上升,在培养第5周达到5.41%;单独种植翻压紫云英相对于不施肥对照提高了土壤硝化强度及硝化势,与施用化肥处理效果相当,绿肥配施化肥对硝化作用的促进最强。AOA在紫潮泥和黄泥田中均占优势地位,紫潮泥中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黄泥田,冬种紫云英对紫潮泥中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均无明显影响,而显著提高了黄泥田中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与冬种紫云英对硝化强度和硝化势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105.
刘洋  高霞 《种子》2010,29(7)
对继代6代的蚕豆的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进行田间鉴定、籽粒形态鉴定和DNA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在田间对株型、叶色、茎色、花色、荚色进行鉴定均没有发现变异;对籽粒形态的鉴定中仅有1%的粒色和0.5%的脐色变异;利用AFLP技术对发生农艺学性状变异的组和未发生农艺学性状变异的组进行检测,没有检测到变异;说明在继代6代时,未检测到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6.
青藏高原小麦近缘野生种不仅是麦类栽培作物优异基因的重要来源和潜在供体,同时也是高寒、干旱草原野生优良牧草,是青藏高原独有的重要生态野生物种和高原生物基因库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小麦近缘野生物种的现状观察与采集,从而提出青藏高原小麦近缘野生种保护的重要性及评估与研究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7.
<正>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为蒺藜科(Zygophyllceae)白刺属(Nitrarial.),是青海省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野生资源多分布于柴达木盆地的都兰、香日德、诺木洪、小柴旦、德令哈、乌兰等地区的沙漠上,有大片纯林。  相似文献   
108.
马铃薯蛋白质含量的地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铃薯参试品种在西北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32%,陇薯3号最高(2.69%),青97-1-38最低(2.05%);7个地点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32%,甘肃定西最高(2.68%),青海海南州最低(1.86%).鄂95P3-3和青97-1-38这两个品种的回归系数<1,是稳定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9.
氮磷钾配比及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及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最佳施肥量,获得最佳的油菜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密度4种因素3种水平应用于油菜,密度对植株形态影响较大,施肥量对其影响较小;因素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是氯化钾〉过磷酸钙〉尿素〉密度。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确定最优组合为尿素120kg/hm^2+过磷酸钙1153kg/hm^2+氯化钾225kg/hm^2+密度2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0.
以8 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低氮胁迫下青稞苗期的农艺性状和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各青稞农艺性状都出现显著差异。所有青稞中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都明显下降,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都明显上升。但不同品种的根冠比变化差异不同,通过对各农艺性状分析发现,植株和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更能反映青稞的耐低氮能力,其中根干质量是筛选耐低氮青稞的最重要农艺性状,可以作为青稞耐低氮资源筛选的重要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青稞耐低氮能力为‘昆仑15’>‘黄青1号’>‘肚里黄’>‘昆仑14’>‘昆仑18’>‘二道眉白青稞’>‘洛隆宗’>‘特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