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芝麻NBS -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和分析芝麻抗、感茎点枯病材料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可以为芝麻抗茎点枯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 - LRR类保守结构域,合成了1对简并引物和2对特异引物,对6个抗茎点枯病芝麻品种中的抗病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得到11条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22.
番茄青枯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番茄青枯病发病严重田块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高效拮抗菌株,命名为W12和W118,经16SrDNA基因鉴定均属芽胞杆菌属;用PCR扩增的方法扩增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结果表明W12和W118含有合成bacillomycin、iturin和fengycin三种抗生素的基因;将2株拮抗菌用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菌株防控效果最好,3次灌菌后防控效果达到62.3%,单独施用菌株W118较单独施用W12防控效果好,3次灌菌后防控效果达到56.7%。  相似文献   
23.
磷化氢对小麦中玉米象致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卵、幼虫以及蛹在粮食籽粒内部生活与发育,粮粒结构会影响熏蒸气体的渗透以及对隐蔽虫态的杀虫效果,了解粮粒内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对磷化氢耐受能力的差异,有助于科学有效杀虫。本文测定了3个玉米象品系对磷化氢的抗药性,及在100、200、300、400和500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玉米象成虫及其隐蔽虫态卵、幼虫和蛹在不同熏蒸时间的死亡率。主要结果为:3个品系的玉米象对磷化氢均未产生抗性。在各磷化氢浓度下,经6h熏蒸后100mL/m3浓度下成虫的死亡率近59%,而500mL/m3浓度下死亡率在91%以上;经12h熏蒸后各品系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而其卵、幼虫和蛹死亡率均小于100%;经24h熏蒸后,各品系的卵、幼虫和蛹死亡率达100%的磷化氢浓度需要在400mL/m3及以上;经36h熏蒸后,100mL/m3浓度可完全致死玉米象BJXNSz品系的卵、幼虫和蛹,但对另外两个品系的卵、幼虫和蛹的致死率小于100%;磷化氢熏蒸48h以上的各浓度均可完全致死受试害虫。结果表明,100mL/m3以上的磷化氢浓度均可在不同时间致死玉米象各虫态,但完全致死玉米象各虫态的时间在100mL/m3浓度下需要48h,在500mL/m3浓度下需要24h,浓度升高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缩短。玉米象卵、幼虫和蛹对磷化氢耐受力相接近且远大于成虫。  相似文献   
24.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气传叶部病害。不断发掘和利用新抗源是持续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老白麦’是我国小麦农家品种,对我国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均表现为高抗水平。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方法,对‘老白麦’及其与感病品种‘Taichung 29’的杂交后代在成株期和苗期分别接种CYR32号小种和CYR33号小种,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老白麦’对CYR33号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近免疫,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2号小种在成株期表现近免疫,苗期表现高感,成株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属细胞核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老白麦’至少含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分别控制‘老白麦’对CYR33号小种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CYR32号小种的成株抗性。基因推导分析认为‘老白麦’对CYR33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可能为未知新基因。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小麦品种中抗病基因多样化布局。  相似文献   
25.
吡虫啉及其复配剂不同施药方法对油菜蚜虫控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9年,采用拌种和播种沟施药的方法,于河南郑州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对油菜蚜虫的全程控制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吡虫啉有效成分5g/kg种子拌种仅能有效控制苗期油菜蚜虫的危害,防治效果为90.79%~100%,对中后期油菜蚜虫控制效果不明显;用吡虫啉600g/hm2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1320g/hm2采用播种沟施药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2%~94.49%和90.68%~95.34%;试验示范验证防治效果在92%以上,持效期长达7个月以上,可以达到一次用药控制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为害的效果,减少了用药次数,此方法简单易行、保护环境、保护天敌,是一种简化高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油菜蚜虫可持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6.
小麦红吸浆虫大尺度空间格局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地学统计学的方法,对小麦红吸浆虫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建立半变异函数模型,发现其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有基台模型,模型的空间依赖范围为42.236 8 km,其自相关性和结构特征引起的种群变异为82.62%,说明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由试验结果推断,在小麦红吸浆虫大面积普查中抽样间距应该小于42 km。  相似文献   
27.
灯光诱捕昆虫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灯光诱捕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种诱虫灯具的开发利用,并展望了灯光诱捕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了灯光诱杀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8.
柑橘衰退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9.
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底至8月,使用探照灯诱虫器对河南省北部的夜间空中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由12目47科100多种昆虫组成,其中害虫的种类占了86.43%。空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和昆虫的种类随季节变化不大,数量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其中6月份昆虫数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月份。采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棉铃虫、赤角盲蝽、小地老虎和大黑鳃金龟是空中昆虫群落的主要害虫优势种,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575 2、0.137 8、0.108 0、0.136 1,其中棉铃虫是整个生长季节的优势种。食蚜蝇、中华草蛉、东亚小花蝽和大草蛉是空中昆虫群落的主要天敌优势种,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714 3、0.626 1、0.219 3、0.467 5。研究初步明确了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演替及不同时期的优势种群,为针对性控制害虫危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为获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拮抗真菌菌株,试验以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草根际土壤为试材,以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主要靶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土壤真菌371株,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获得1株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其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r-0111。抑制效果测定表明,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3.13%,对根串珠霉菌、拟茎点霉、链格孢菌等其他8种烟草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促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发酵液使烟草种子萌发率提高5.34%,烟苗根长增长率为62.39%,对盆栽烟草的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鲜重也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为进一步相关机理的研究和生防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