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麦全蚀病拮抗木霉ZBS6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地小麦田土中分离获得12株木霉,通过室内对峙试验,筛选出1株对小麦全蚀病菌拮抗作用较强的木霉菌株ZBS6,室内测定其抑菌率和寄生率分别达到82.5%和80%。并对该拮抗木霉进行了抑菌谱测定,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木霉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同时利用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相结合方法对木霉菌株ZBS6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ZBS6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其最适培养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基质酸碱度(pH)5.0,温度为25℃,光暗交替培养;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显著促进产孢量。结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 ITS序列聚类分析结果,ZBS6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相似文献   
102.
小麦Mlo基因的克隆及白粉病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Mlo基因在感、抗小麦品种中的表达情况,根据小麦基因芯片的Mlo探针序列,利用电子克隆与RT-PCR方法在感病小麦品种豫麦13和抗病品种红蚰麦中分别克隆到Mlo基因的同源序列。两条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1 605 bp,都含有一个完整的ORF(Open reading frame)。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二者的DNA序列只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与大麦Mlo的相似性均为9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前18个氨基酸是信号肽序列,第414~435位是编码蛋白的活性中心,第451、459、462、475、483位点上有糖基化位点,细胞定位分析将其定位在膜上。从头建模分析构建的二者三维结构有明显差异。利用定量PCR对该基因在白粉菌诱导早期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两基因的表达都受白粉菌的诱导,但在红蚰麦中的表达高峰出现在18 h,豫麦13中的表达高峰出现在72 h,表达时间的差异可能决定了两者对白粉菌的不同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3.
利用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和丝黑穗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种子用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128.6~180.0 g包衣处理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平均防治效果为55.40%~64.83%,对丝黑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6.19%~79.77%,防治效果较好,对玉米安全、无药害。推荐田间有效成分用量以每100 kg种子用药150.0~180.0 g为佳。  相似文献   
104.
绿盲蝽滞育与非滞育卵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新乡市采集绿盲蝽成虫的非滞育种群和自然越冬种群置于室内饲养,收集其所产的卵进行观察,并将越冬卵放入4℃冰箱经过低温处理后重新进行孵化.结果表明,越冬卵在温度26℃,相对湿度80%±10%,光照L:D=16:8的试验条件下不能像非滞育卵一样正常孵化,经低温处理60 d后能够正常孵化,说明了绿盲蝽以卵的滞育进行越冬的特性.非滞育卵在相同条件下孵化5 d以后出现红色复眼,随后卵变为黄绿色;而滞育卵同样条件下进行孵化并不出现红色复眼且颜色为黄色.  相似文献   
105.
3个受白粉菌诱导的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研究小麦抗白粉病的分子机理,利用抗病基因是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途径。此研究根据前期白粉菌诱导后获得的可能与农家小麦品种红蚰麦抗病相关序列的分析结果,合成了几丁质酶,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以及MAP激酶(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类似物3个基因的定量PCR引物,实时分析了在白粉菌诱导条件下‘红蚰麦×豫麦13’的F3代纯合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两种互作组合中3个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该研究为揭示‘红蚰麦’抗白粉菌的分子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抗病育种由于缺乏抗源材料和育种周期长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甘薯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鉴此,综述了近年来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7.
玉米倒伏成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倒伏已经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从植株特性、茎秆组织解剖特性、茎秆的化学成分、遗传分析等内在因素以及气候、种植密度、肥料、病虫害危害等外在因素综述了玉米倒伏的原因和机制,对抗倒伏措施做了介绍,指出当前需要对化学控制倒伏进行引导和促进.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麦红吸浆虫在麦株间的活动高度,对麦株间不同高度上的麦红吸浆虫数量进行调查,并运用地学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其在高度方向上的集中分布点和主要分布区域.诱捕调查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成虫活动高度的2个峰值为距地面15 em和45 cm,分别是其在田间的主要栖息区域和产卵区域.经地学统计学分析发现,麦红吸浆虫在不同高度上分...  相似文献   
109.
以感病品种豫麦49作母本,抗病品种周麦12和藁麦890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F1代植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F1代植株与豫麦49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GY01单孢菌系,分别对F1、F2、BC1代及其亲本的幼苗进行人工接种,研究它们的抗性表现和杂交后代中抗白粉病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周麦12对GY0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互补控制;藁麦8901对GY0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0.
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2016年连续4年对河南省不同类型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已经广泛分布,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2013年病田率为45.8%,病田白穗率为0.4%~11%;2014年病田率为12.6%,病田白穗率为0.1%~3.7%;2015年病田率为32.5%,病田白穗率为0.1%~16.1%;2016年发生最重,病田率为65.1%,病田白穗率为0.1%~31.5%。调查还发现,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特点是北部和西部发生较重;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生较重,而小麦-水稻连作田块发生较轻;干旱的田块发生危害重。病害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感病最严重的分蘖病茎高度减少55.8%,且不能结实;能结实病茎较健茎高度减少14.0%~18.0%,穗粒数减少22.7%~54.5%,穗粒重减少33.3%~90.5%,千粒重减少3.2%~73.2%;当病田白穗率为22%时,有效穗数减少33.3%,产量损失达51.6%。本文还针对目前国内对小麦茎基腐病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