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灌浆期麦穗幼虫调查方法、地学统计学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河南省北部新乡市辉县高庄乡小麦灌浆期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老熟幼虫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模拟了吸浆虫老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辉县高庄乡小麦灌浆期麦红吸浆虫幼虫种群存在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麦红吸浆虫幼虫头部有一对橄榄形触角,胸部膜状,腹部背面有鳞片状突起,气门发达。幼虫身体表面分布有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栓锥感器,从外部结构来看,这些感器主要属于温湿度感觉器。  相似文献   

3.
4.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在麦田中的间分布属聚集分布。在虫口密度小的情况下聚焦原因环境因素所致,虫口密度大时因其本身原因所致。笔者研究中发现淘土普查费工费时,且盲目性很大,因而提出麦红吸浆虫应以成虫期普查为主。从而对本地现阶段化学防治策略提出质凝。  相似文献   

5.
麦红吸浆虫幼虫在土壤中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红吸浆虫Sitodiis mosellina Gehin.是当前威胁黄淮流域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在其调查中,长期采用传统的五点取样法,即每点取0.25平方市尺,深6市寸,这既不符合国际单位制,同时准确性也差。在进行虫口数量比较时,同一块地相差悬殊,究其原因与抽样技术有关。因而研究该虫在土壤中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37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系)的受害与未受害籽粒中生化物质含量的测定及其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生化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还原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类黄酮为次要因子;可溶性糖与品种抗虫性关系不明显。总酚和还原糖与小麦的诱导抗虫性有关,而单宁与之无明显相关性。抗虫品种籽粒受害后,可溶性蛋白谱带上出现了1条分子量为39.2kD的蛋白带,可能与品种抗虫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农药对麦红吸浆虫幼虫和蛹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由于麦红吸浆虫严重回升,各地开始研究代替六六六处理土壤的药剂,而对药剂的作用方式研究较少。作者在药剂试验中发现,麦播期或春季田间用药,吸浆虫化蛹前淘土检查,田间虫量减少甚微,而化蛹盛期特别是羽化以后用药,防治效果非常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2006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25份生产推广品种(审定品种)、优质麦、区试品种及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抗性较好的品种(系)有56份,其中高抗占13.18%、中抗占12.71%、低抗占23.29%、感虫占20.47%、高感占30.35%。在近年已审定品种中,石7221、良星99、1457、衡71-3、中麦9、石新822、石家庄11号7个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均表现出较稳定的抗性。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新品系18份,没有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优质麦品种,其鉴定结果为生产和育种部门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种质材料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虫圃中鉴定了小麦种质材料对麦红吸浆虫的抗虫性,并对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种质材料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抗虫性差异。高抗、中抗、低抗和感虫类型的种质材料分别占参试种质材料的11.54%,23.08%,19.23%和46.15%。不同的种质材料具有不同的抗虫性,其单穗虫数、穗被害率、粒被害率、损失率和抗性指数有很大差异。建立了判别分析模型和回归模型,判对率可达95.45%以上。选出了9份高抗类型的种质材料可供生产和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室外条件下调查了野燕麦、节节麦、雀麦、鹅观草、野大麦和小麦等小麦吸浆虫几种主要禾本科寄主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和后期,这几种寄主的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一定的差别,从根、茎、叶等组织器官上可以将它们区分开。同时对其株高、叶长、叶宽、穗长、分蘖、单穗结籽数等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与吸浆虫混合危害损失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4年研究了小麦条锈病与吸浆虫共同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当小麦吸浆虫和条锈病同时发生时,随着病、虫数量的增加,穗重的减少与每穗虫量呈曲线相关,而与条锈病的病情指数呈线性相关。不同年份间病害与虫害的损失当量基本一致;当病、虫的数量相同时,干旱年份作物的实际损失比正常年份大。正常年份小麦条锈病的病指(x)和每穗吸浆虫数量(z)造成的产量损失(L%)模型为:L%=0.0259+0.0024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筛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小麦抗吸浆虫的品种鉴定及抗虫品种的选育,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鉴定技术,并选育出3个抗吸浆虫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防治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施用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性杀虫剂对吸浆虫的防效和对天敌的保护作用三方面研究了植物性杀虫剂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中,应用植物性杀虫剂,不仅对吸浆虫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可减少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其中,29%净叶宝对吸浆虫的效果较好,对面虫的防效可达77.7%-90.1%。  相似文献   

15.
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正定县植保站近10a(2000~2009年)剥穗调查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以及正定县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气象条件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与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空气湿度和日照时数有关,表现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越低、空气湿度越大、日照时数越短,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越重;反之,则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16.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瘪粒、空壳。由于小麦吸浆虫个体小,危害隐蔽,防治技术性强,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夏季高温对翌年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夏季高温对翌年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影响小麦吸浆虫雌虫抱卵量、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数量和雌雄比例等。高温干旱对小麦吸浆虫发生更为不利,在干旱条件下,气温39℃及39℃以上高温持续7d对小麦吸浆虫有毁灭性致死作用,翌年小麦吸浆虫的存活率均为0;而在保湿条件下,1999年只有42℃处理的存活率为0,2000年42℃处理的存活率虽亦较低,但仍有32.0%。  相似文献   

18.
小麦吸浆虫发生发展的气象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安徽省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降水和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吸浆虫主要发育期及羽化率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使用地学统计学的方法,对小麦红吸浆虫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建立半变异函数模型,发现其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有基台模型,模型的空间依赖范围为42.236 8 km,其自相关性和结构特征引起的种群变异为82.62%,说明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由试验结果推断,在小麦红吸浆虫大面积普查中抽样间距应该小于42 km。  相似文献   

20.
小麦株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高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选育矮秆和半矮秆品种是现代小麦育种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小麦品种过度矮化的不利影响和适度高化的有利作用。株高的理想范围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来确定。在适当控制株高的基础上,应着重提高茎秆质量和根量,注重合理群体组成及冠层结构的选配工作,进一步优化综合农艺性状,从而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形态性状的理想组合,才能提高产量潜力,实现产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