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5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探究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协同发展的适宜栽插密度,以虾优100、南粳3908为试验材料,设置如下4个移栽密度处理:(33.0+27.0) cm×14.7 cm、(33.0+27.0) cm×20.7 cm、(33.0+27.0) cm×24.9 cm、(33.0+27.0) cm×28.2 cm,分别记作D1、D2、D3、D4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降低,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单位面积穗数降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上升。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降低,2个水稻品种的植株在不同生育期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质量呈下降趋势,但单茎干物质质量、茎蘖成穗率表现为上升趋势。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降低,2个水稻品种稻米的加工指标、外观指标均变优,2个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胶稠度、食味值及食味指标(外观、口感、黏度、平衡度)呈上升趋势,2个水稻品种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呈上升趋势,消减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小龙虾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移栽密度的降低,小龙虾均质量、产量上升,均质量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则相...  相似文献   
22.
旨在总结糯小麦的应用现状,分析制约糯小麦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为糯小麦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糯小麦理化特性方面,重点简述糯小麦的淀粉构成及糊化特性;在糯小麦应用方面,主要对其在食品加工及其他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概述。其中,在食品改良方面,添加少量糯小麦可提升食品的口感和货架期,尤其在冷冻食品中具有独特优势;在酒精工业中,添加糯小麦可明显提升酒精转化率和白酒口感;此外,糯小麦可作为一种新材料,在新型食品开发、造纸、医药等众多工业生产领域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糯小麦淀粉特性优异,在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有关糯小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结果,且尚未见其大面积推广和成功用于商业应用的报道,这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小麦穗部性状特别是穗顶部、基部结实性对穗粒数的建成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为给QTL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及穗部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和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扬麦17与宁麦18杂交获得的310个F2群体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一个由215个SSR标记组成的全长为1 717 cM的遗传连锁图谱,共覆盖19条染色体(1D和6A未涉及),标记间平均距离为7.99 cM,并对6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出22个QTL,分布在1A、1B、2B、2D、3B、3D、4B、5A、5B和7A染色体上。其中,穗顶部结实粒数QTL有7个,穗基部结实粒数QTL有2个,穗长QTL有5个,总小穗数QTL有3个,不育小穗数QTL有2个,穗粒数QTL有3个,表型贡献率为2.56%~13.66%。控制穗顶部和基部结实粒数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宁麦18,表明该品种可作为具有高产潜力的小麦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4.
为了筛选适宜叶面喷施硒强化的理想品种,对63个近年来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系)进行叶面喷施硒酸钠,强化浓度为300 mg Se/L(Se300),利用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仪测定了小麦籽粒中Se、Cu、Fe、Mn、Zn、K、Mg、K和S含量。结果显示,叶面喷施硒酸钠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总硒含量平均值由对照组的2.13±0.73 mg/kg提高到9.13±3.86 mg/kg,但增幅因品种而异;籽粒中不同矿物质元素对叶面喷施硒酸钠的响应不同,硒降低了籽粒中Cu、Fe、K、Mg和S的含量,但提高了锌的含量,对Mn和Ca元素含量没有影响。综合比较显示江麦816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推广品种中硒强化潜力较大的品种(系)之一。  相似文献   
25.
扬麦16耐迟播早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扬麦16自2009年审定以来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中表现出耐迟播、早熟的特性。为阐明其耐迟播、早熟的生长发育机制,比较了在不同播期(10月20日,早播;11月5日,适播;11月20日,迟播)下扬麦16和当前本地区其他小麦主栽品种的生育特性、群体结构、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扬麦16在迟播条件下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产量下降幅度均最小,稳产性好;扬麦15和扬麦22的早播和适播产量高,而迟播相对于适播的减产幅度大,但减产原因不同,扬麦15穗粒数下降幅度较大,扬麦22则是千粒重下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所有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均逐渐缩短。迟播时扬麦16生育期最短,开花期至成熟期天数比其他品种缩短3~5d,但其快速灌浆启动早,持续时间长,灌浆速率峰值大,千粒重高。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LAI及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能保持较大的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群体结构协调,这是其迟播高产的基础。扬麦16耐迟播、早熟的特性明显,稳产性好,能满足当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迟播早熟的种植需求。  相似文献   
26.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与蛋白质累积动态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研究了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质含量等动态变化,以期通过分析灌浆物质累积动态差异探讨不同粒位间籽粒品质差异形成的生理原因。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物质累积动态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穗上早开花籽粒起步灌浆早,初期灌浆速率快;灌浆前、中期籽粒中淀粉和直链淀粉累积速率、累积量与籽粒开花顺序较为一致,即早开花籽粒大于迟开花籽粒,而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则与之相反。灌浆在粒位间的差异扬粳9538大于扬稻6号。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则与开花顺序无必然联系。粗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呈倒“S”型趋势,即灌浆前期下降较快,至最低点后略有回升,前期下降速率迟开花籽粒大于早开花籽粒,但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灌浆阶段则以迟开花籽粒大于早开花籽粒,二次枝梗大于一次枝梗籽粒,穗下部籽粒高于其他部位籽粒。灌浆前、中期同枝梗上较早开花籽粒含水量下降幅度大于迟开花的籽粒,一次枝梗上第1粒尤为明显。以上结果说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可能不是弱势粒发育不良的限制因子,弱势粒灌浆充实不良可能与其较低的生理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7.
江苏丘陵地区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规范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丘陵稻麦两熟地区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的埋草技术措施、水浆管理和肥料运筹技术规范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了江苏丘陵稻麦地区麦秸还田技术推广的限制因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8.
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长江流域(上游组和中下游组)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个品种达到国标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环境因素对容重、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其他品质性状主要由相应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沉降值与最大抗延阻力、沉降值与拉伸面积,以及最大抗延阻力与拉伸面积等性状间在2004年和2005年均呈显著正相关;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沉降值、有效穗数与稳定时间在两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9.
小麦溶剂保持力(SRC)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简称SRC)是评价软质或弱筋小麦品质的重要方法,包括蒸馏水、5%碳酸钠溶液、5%乳酸溶液以及50%蔗糖溶液等4 种溶剂保持力,其检测结果可以很好地预测面粉烘焙特性,是当前美国评价软麦品质的主导方法。本文总结了SRC的检测方法、SRC与面粉品质的关系、SRC的遗传研究以及SRC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SRC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品质改良中更好地利用该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0.
为给弱筋小麦育种提供指导,收集了195份来自不同麦区的小麦品种,分别于2008和2009年秋播种植于江苏扬州,并对收获种子进行了4种SRC(包括水、乳酸、碳酸钠和蔗糖SRC)、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4种SRC、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在品种间及年度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度均以水SRC含量最低,分别为87.27%和77.54%;乳酸SRC次低,分别为95.99%和84.17%;蔗糖SRC和碳酸钠SRC年度间互有高低,其平均值均大于100%。4种SRC值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2009年乳酸SRC和碳酸钠SRC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607,2010年乳酸SRC和水SRC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675。硬度与水、乳酸、碳酸钠等3种SRC及"面筋性能指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乳酸SRC的两年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721和0.779。蛋白质含量与乳酸、蔗糖、碳酸钠等3种SRC相关极显著但相关系数较小。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了SRC两年均表现较低的品种皖麦50、扬辐麦3046、宁麦8号、豫麦49、扬麦19等,在育种中可更好地加以利用。在育种中主要可利用水SRC和乳酸SRC以及硬度检测来提高弱筋小麦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