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中麦3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品质课题组合作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9001.  相似文献   
22.
为了给中国春小麦面筋品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对来自CIMMYT的167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进行了HMW-GS和LMW-GS鉴定,并测定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和揉面仪参数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亚基2*、1、7 9、5 10、G1u-A3d,G1u-B3j和G1u-B3b的分布较广,频率分别为49.1%、39.5%、58.7%、73.7%、39.5%、44.3%和32.9%.HMW-GS和LMW-GS组成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较小,对Zeleny沉淀值、和面时间、峰值高度、峰值宽度和8min高度的影响皆达1%显著水平.备位点对面筋品质的贡献大小为G1u-B3>G1u-D1>G1u-B1>G1u-A1>G1u-A3;就单个亚基的贡献而言,G1u-A1位点,1>2*>Null;G1u-B1住点,7 8=17 18>7 9;G1u-D1位点,5 10>1.5 10>2 12;Glu-A3位点,G1u-A3b>G1u-A3d>G1u-A3a>G1u-A3e>G1u-A3c;G1u-133位点,G1u-B3d>G1u-B3b>G1u-B3j.G1u-B3j(即1B/1R易位)广泛存在于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对面筋强度和耐揉性有不利影响,建议在品质育种中尽量避免选择舍有该亚基的易位材料.  相似文献   
23.
以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在2005—2006年度山东省及天津24个地点的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其贮藏蛋白组分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济麦20的多数品质指标较稳定,面包品质较好,体积较大,仅籽粒硬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颈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容重、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是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变异的重要因素,籽粒硬度与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47(P<0.0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延伸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P<0.05)、0.71(P<0.001)和0.77(P<0.001)。容重和籽粒硬度与面包总分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1)和0.50(P<0.0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包体积极显著正相关(r=0.55,P<0.01)。贮藏蛋白组分含量显著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谷蛋白、醇溶蛋白、SDS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HMW-GS以及LMW-GS含量与面团形成时间和延伸性极显著正相关(r=0.55~0.79,P<0.01或P<0.001),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比例(HMW/LMW)与面团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HMW-GS含量和HMW/LMW与面包体积均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4(P<0.001),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与面包结构和总分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48(P<0.05)。上述信息对理解和改良小麦品质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 hm-2 或1.20%,其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在1980年丰抗号品种育成时期。丰抗2号和丰抗8号是该地区最早育成的含有1B/1R染色体和Rht-D1b矮秆基因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抽穗期提前、株高显著降低、生物学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1%、-0.70%、0.35%、-0.50%、0.63%、1.12%和0.79%。通过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来增加每穗粒数,通过提高灌浆速率来提高千粒重,再把高穗粒重与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结合在一起,是北部冬麦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5.
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含量与和面仪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品质差异较大的108份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 测定其谷蛋白聚合体总量(双缩脲法)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比例(凝胶色谱法, SE-HPLC), 并分析了它们与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以及和面仪参数等早代选择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参试材料品质特性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异范围都较大。和面仪峰值时间变异范围为1.12~7.19 min, 变幅达6.07 min; 醇溶蛋白总量和SDS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EPP)变幅较小, 而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UPP)的变幅最大。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与和面峰值时间的相关系数较低(r=0.24~0.49)。醇溶蛋白总量与和面仪参数相关不显著, 而与谷蛋白总量的比值(Gli/Glu)与和面仪参数呈显著负相关(r= –0.52~ –0.61, P<0.001), 且不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与和面仪参数的相关性最高, 相关系数为0.70~0.85(P<0.001)。SE-HPLC法样品用量少, 自动化程度高, 且%UPP和Gli/Glu为相对值, 与和面仪参数呈高度相关, 可作为面筋强度早代选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6.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赤霉病抗性已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Fhb1是抗性最强且最稳定的抗赤霉病基因, 阐明其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及传递路径, 对抗赤霉病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29份小麦品种(系) Fhb1区段内PFT (pore-forming toxin-like)、HC (HCBT-like defense response protein)和His (histidine-rich calcium-binding protein)基因的多样性与赤霉病抗性的关系, 发现PFT-I/His-I为抗病单倍型。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表明, 中国小麦品种所含Fhb1至少有2个来源, 分别为苏麦3号和宁麦9号, 并以后者为主。本研究开发的诊断性标记PFT-CAPSHis-InDel可有效用于Fhb1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27.
CIMMYT普通小麦品系Waxy蛋白类型及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来自CIMMYT第35届IBWSN和第20届SAWSN国际鉴定圃的488份品系于2003年种植在内蒙古临河,对其Wx蛋白亚基组成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向SDS-PAGE鉴定出191份Wx-B1蛋白亚基缺失和28份和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除峰值时间外,其余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在品系间都有较大变异,与中国春小麦相比,CIMMYT小麦表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高,稀澥值和反弹值大,峰值时间长而稳定。Wx-B1和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最终黏度和反弹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澥值显著低于和小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B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澥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第35届IBWSN品系的淀粉糊化特性优于第20届SAWSN品系,两者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