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地下害虫是我区农业生产上重要的害虫种类,筛选出可替代当前农业生产上长期使用的呋喃丹(克百威),高效、经济、安全进行地下害虫防治,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2.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4份天然加倍形成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4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SHW—Z1,SHW—Z2,SHW—Z3,SHW—z4的HMW—GS分别为6+8、5+12;6+8、5+10;6+8、5+12和6+8、5+10。其中,6+8亚基来自硬粒小麦;5+12,5+10亚基分别来自节节麦As60与As65。硬粒小麦和节节麦的HMW—GS呈共显性遗传,在合成六倍体小麦背景中均得到了表达,且没有出现变异。表明可通过节节麦与二粒小麦杂交并天然加倍的途径创造桥梁种质,将节节麦的优质HMW—GS基因引入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83.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不同性别野血牦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营养成分和组成。【方法】随机选取了阿里改则县区域5~6岁、自然放牧、体况相近且良好的野血牦牛10头,公母各半,体重分别为(299.00±30.50)和(247.00±10.20)kg。通过开展屠宰试验研究阿里改则县区域野血牦牛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其肌肉营养品质特性。【结果】阿里野血公牦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管围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其他体尺指标及屠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牦牛胴体长、胴体宽、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围、大腿肉厚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而母牦牛背膘厚度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公牦牛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母牦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蛋白质、胆固醇、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在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比例均为理性型优质蛋白质来源。脂肪酸组成上,阿里野血母牦牛肉中十五烷酸、棕榈...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二棱青稞在藏区的应用潜力及关键栽培技术,以二棱型青稞品系14-3492为材料,以六棱品种藏青3000为对照,设置不同种植密度、肥料运筹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对青稞秸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材料间差异显著;六棱品种藏青3000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受密度影响较大,二棱品系14-3492的秸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受肥料运筹影响较大。施用拔节肥青稞秸秆蛋白质含量最高,穗肥次之;相同施肥量,施用拔节肥+穗肥处理的秸秆产量显著高于单次施肥处理。从协同秸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角度,低密度时,基肥+拔节肥的施肥模式可以同时提高分蘖成穗数及穗粒数;高密度时,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施肥模式可以保证青稞的稳健生长;二棱青稞品系14-3492的秸秆产量和品质总体优于六棱品种藏青3000。  相似文献   
85.
西藏水资源丰富,鱼类进化与青藏高原隆起、自然环境隔离演变息息相关,与鱼类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鱼类寄生虫区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初步的研究显示,尽管西藏鱼类种类单一,但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较多,显示较高的多样性,而且发现了一些裂腹鱼特有的复殖吸虫和棘头虫种类,以及一些以鸟类为终末宿主的线虫和绦虫种类。西藏特有的放生习俗和候鸟迁徙现象,水电工程兴建和水体污染现状,以及土著鱼类资源量下降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西藏鱼类寄生虫区系的组成与演变。寄生虫区系调查可为该地区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提供详细的数据,进而了解寄生虫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弄清环境与寄生虫多样性的关系,为西藏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86.
四川省不仅是条锈菌冬繁区,也是我国东部麦区重要的春季初侵染菌源地和毒性变异地。准确评价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能为合理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和4个地点的成株期鉴定圃对来自四川省的115份小麦育成品种和299份高代品系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育成品种苗期对优势小种的高抗CYR32、CYR33和CYR34的比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CYR32的高抗比例为40.9%、对CYR34的高抗比例为17.4%,而供试高代品系高抗比例从52.3%降至46.2%;中抗类型育成品种从20.0%增加到40.9%,高代品系从19.6%增加至33.2%。表明条锈菌优势小种更替后一些材料仍保留了部分抗性,后期选育的高代品系兼顾对新小种的抗病性。育成品种在四川成都和甘肃清水成株期鉴定,高抗品种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3.9%和3.5%,但高代品系高抗类型比例较高,分别为42.2%和8.5%,表明甘肃和四川条锈菌的致病类型和发病环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四川小麦成株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87.
为了比较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差异,试验选取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各10头(公母各半),分别为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两组屠宰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氨态氮、尿素氮、总氮、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并基于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两组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野血牦牛组瘤胃液中总氮含量、微生物蛋白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氨态氮质量浓度、尿素氮浓度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正丁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1),正戊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5),乙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5);异丁酸、异戊酸摩尔百分比及乙酸/丙酸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瘤胃共有1 963个核心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特有的OTUs分别为18 542个和16 ...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不同配比的生物质炭基肥料对青稞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牛粪为研究对象,在限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炭化制成生物炭,将生物质炭与一定比例的化学肥料混合,制成生物质炭基肥料。研究表明,随着碳化的进行,牛粪中的全氮和有机质(有机碳)含量降低,材料的碳氮比也随之降低,而全磷、全钾的含量升高;增施牛粪生物炭,青稞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升高,促进作物对肥料中养分的利用,进而利于青稞生长,草木灰与化肥配施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不同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化肥施入量减少至70%,牛粪生物炭施入量30%时,籽粒产量最高,达到4830.75 kg/hm2,高于有机肥、草木灰与化肥配施和羊粪的处理(较对照增产13.88%);22500 kg/hm2羊粪处理的秸秆产量最高;同等氮输入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生物炭,可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9.
1999年1月-2000年12月,两年示范面积2.2001万亩,青稞单产由项目实施前的390.2公斤/亩,提高到527.4~540.53公斤/亩,创造了我区青稞大面积高产的新突破,探索出青稞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和模式,为21世纪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农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0.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75-76
本文介绍了豌豆新品种藏豌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历年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情况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