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6篇
  39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旱肥地密度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明密度对旱肥地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旱地高肥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系)的苗高、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而单株总分蘖数、次生根数、单株鲜质量、干质量等则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各密度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中秆大穗型品种(系)的农艺性状表现不如高秆中穗型品种(CK);成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多,且各密度间差异显著;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各密度间的差异大小却不尽相同;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基本苗315万/hm2的产量最高,其与基本苗420万/hm2时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见密度对调节旱肥地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2.
运用主成分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哺乳动物蛋白质氧链糖基化位点。以各种窗口长度(N=5,7,9,11,21,31,41,51)的哺乳动物蛋白质序列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蛋白质序列的结构特点,以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主成分,降低样本向量的维数,消除样本向量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然后用一个含单隐层并且输出层只有一个神经元的BP神经网络对氧链糖基化位点进行预测,以确定蛋白质序列中的丝氨酸残基或苏氨酸残基是否糖基化;最后用Matthews相关系数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糖基化蛋白质中P、S、T和A的含量比非糖基化蛋白质中的含量高,S在N端和C端附近都易糖基化,而T在N端附近易糖基化;②提出的预测方法准确快速,预测准确率达65%~92.5%,Matthews相关系数在0.35~0.73之间。  相似文献   
23.
15种糜子壳粉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个糜子品种干燥种子为原料,对糜子壳粉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个糜子样品中,壳粉中酚含量(以对应的没食子酸量表示)为9.357 3~19.092 9 mg/g,且主要以结合酚的形式存在;壳粉中黄酮含量以对应的芦丁量表示为0.247 9~0.682 4 mg/g,且主要以游离黄酮形式存在;糜子外壳颜色越深,其自由酚含量与自由黄酮含量越高。糜子壳粉中不同存在形式的多酚物质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组分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研究探讨环秦岭烟区烤烟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关键致香物质的特征,为该烟区烤烟的提质增香提供理论参考。以28份环秦岭烤烟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对其致香物质的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环秦岭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钾含量、氯含量偏低,其他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2环秦岭烟区烤烟的关键致香物质是吡啶、丁内酯、糠醛、糠醇、2-乙酰吡咯;苯甲醇、苯乙醇、苯乙醛;新植二烯;以及巨豆三烯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藏花醛和芳樟醇。3经综合得分模型分析评价,三个品种的致香物质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K326秦烟96YN99。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KCl及NaCl电解水对黄瓜生长、果实品质及病害防效的影响,以3种电解水定期喷施大棚黄瓜,测定黄瓜生长指标及果实外观与营养品质,并测定其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除KCl微酸性电解水组的黄瓜叶面积显著高于农药组外,喷施电解水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喷施KCl电解水可提高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显著降低果实弓形高度,与自来水和农药对照组相比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3%和37.6%,单果质量均提高11.0%,但总产量增加不明显;喷施NaCl电解水可显著增加果实糖酸比。NaCl和KCl电解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分别为72.2%和69.0%,与农药组防效相当;KCl微酸性电解水组防效稍低,为61.1%。NaCl和KCl电解水及KCl微酸性电解水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差,分别为30.5%、26.4%和9.4%,显著低于农药组。研究表明,与NaCl电解水相比,喷施KCl电解水不但可替代农药防治黄瓜白粉病,还可显著提高黄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6.
小果博落回中5种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索出一种简单快速提取与分离小果博落回5种主要生物碱的方法,采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φ=50%的乙醇提取液,将总生物碱分为苯并菲啶类化合物和普罗托品类化合物;对苯并菲啶类化合物采用化学转化法和一次柱层析,获得碘化血根碱和碘化白屈菜红碱;对普罗托品类化合物进行一次柱层析,获得原阿片碱、隐品碱和别隐品碱。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和适宜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构建及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指标,根据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熵权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番茄单一营养品质评价指标权重,次序为:番茄红素糖酸比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通过近似理想解法,构建番茄果实综合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番茄综合营养品质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对水肥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水肥因子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主效应表现为: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当其他因素为中间水平时,番茄营养品质随灌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交互作用表现为,灌水量与施氮量、磷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表明灌水量、氮肥用量过高不利于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提高,合理增施磷肥和钾肥可有效提高番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8.
葡萄冷藏中电学参数与质地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采后葡萄电学参数与质地特性的变化规律,以红地球葡萄为材料,利用HIOKI 3532-50型LCR测量仪和自制平行板铜电极,在0.1~3?980 kHz频率范围内选取24个频率点,对采后冷藏果实进行了电学参数的动态测定,并研究了其与果实质地参数硬度、咀嚼性、黏着性和弹性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了电学参数较佳测试频率,建立了电抗X与质地参数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复阻抗Z、电感Lp、电抗X和电阻Rp随测试频率升高呈指数形式下降;在同一频率下,果实Z、Lp、X和Rp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随着果实的衰老,质地参数硬度和咀嚼性逐渐下降,黏着性绝对值和弹性呈上升趋势。在较佳测试频率0.1 kHz下,电学参数与质地参数呈现较高相关性,其中电抗X与硬度、弹性、黏着性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同时与咀嚼性达到较高相关性,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方程,为实现葡萄无损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酪蛋白胶束粉的陶瓷膜分离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尽快建立酪蛋白胶束粉(micellar casein concentrate, MCC)的中试生产线,实现MCC在国内的工业化生产,该研究通过测定牛乳蛋白粒径,选取孔径40和100 nm的中空纤维陶瓷膜进行膜分离效果的对比,并选用膜分离效果较佳的陶瓷膜进行最佳操作参数的确定及稀释过滤工艺的研究,最后将自制MCC和进口MCC进行品质特性对比并分析其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孔径40 nm中空纤维陶瓷膜与孔径100 nm中空纤维陶瓷膜相比,渗透液中不含酪蛋白,能够减少酪蛋白损失,更适合于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分离,孔径40nm中空纤维陶瓷膜的最佳操作参数为操作压力2×105 Pa,料液温度50℃;采用四段式的连续稀释过滤工艺,可使料液中酪蛋白占真蛋白的比例从69.39%提升至93.34%,真蛋白占干物质的比例从38.45%提升至88.15%;稀释过滤完毕后膜的纯水通量衰减了39.98%,经生物酶清洗液清洗后膜的纯水通量恢复至初始的98.02%;自制MCC在成分组成上与加拿大Proteinco公司生产的MCC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溶解度和粉粒的微观形态上优于Proteinco MCC;生产1 kg MCC需要原料乳46.24 L,成本为244.58元,可实现其国内工业化生产.研究结果为实现MCC在国内工业化生产及其应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红枣提汁工艺参数的单因素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酶法提汁工艺技术,以延川团枣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按质量比1:2组成的混合酶进行酶解,在加水量固定的基础上,对酶用量、酶解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酶用量1 800 mg·L-1、酶解温度40℃和提取时间4 h时,浸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Vc含量3.8 mg·mL-1、总糖含量9.04%,可以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