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白粉病和产量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育种家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相关品系的取舍提供参考。在国审品种‘尧麦16’选育过程中,该家系出现不同白粉病抗性和产量的品系。利用白粉抗性不同的‘尧麦16’家系及衍生品系为材料,比较材料间白粉病抗性与产量的差异。4个高代品系的产量三要素差异不显著,但小区产量随着抗白粉程度的降低逐渐提高,较抗病RI16-1依次提高13.2%、16.5%和23.9%。高感RI16-4的衍生品系白粉病反应型略有差异,RI16-4-1和RI16-4-2为3级,RI16-4-3、RI16-4-4、RI16-4-5、RI16-4-6、RI16-4-7和RI16-4-8均为4级;RI16-1的5个衍生平均产量为4.75 kg,而RI16-4高感白粉的6个衍生品系较RI16-1的衍生品系平均增产11.16%,平均产量为5.28 kg,感白粉的衍生品系普遍超过抗白粉衍生品系的产量。综合两年度各品系性状可以看出随着白粉病抗性的降低,不同衍生品系的小区产量随之提高。此外,小区产量整体上呈现产量水平与抗病性具有负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冀中南地区马铃薯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5~35 g大小的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种薯为材料,研究了冀中南地区不同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重量的种薯播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种薯重量为20~25 g的小型种薯株高平均值最大,产量最高;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增加,增产幅度为1.2%~26.7%。冀中南地区生产商品马铃薯,应采用重量为20~25 g左右的小整薯作为种薯,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现状分析及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是世界性问题,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环境问题,河北省又是全国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且有不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该文介绍了河北省土地沙化现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硫酸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两种锌源,在日粮添加60 mg/kg硫酸锌、蛋氨酸螯合锌为0、15、30、45、60、75 mg/kg 水平下,对比研究了不同锌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育成期雄性水貂日粮中添加15 mg/kg的蛋氨酸螯合锌时,水貂采食量和蛋白质消化率较高(P<0.05)。日粮中添加锌水平对水貂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氮代谢、生长性能和血清尿素氮、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海河综合试验站先后在所属区域的河间、南宫和宁河实施了"千斤棉"创建项目,面积合计19.3hm2。除宁河基地遭遇大风、暴雨灾害性天气导致产量较低以外,河间与南宫两地均克服了8月到9月中上旬的阴雨、沥涝、寡照等不利天气影响,表现为抗病性突出,生长势强,后劲足,叶功能好,不早衰,结铃性强,脱满率低,烂铃少,上中下成铃均匀,秋桃盖顶,伏桃渍腰。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培养基及琼脂浓度对小麦花药出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小麦品种(系)的抗旱性,通过在N6和C17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琼脂,选用抗旱性不同的5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花药培养,调查花药出愈率。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冬小麦品种在N6和C17培养基(6 g/L)下出愈率相当,随琼脂浓度的升高(6~18 g/L),小麦花药出愈率有降低的趋势,可以用C17培养基来间接判断小麦品种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比例小麦替代玉米对奶牛氮代谢参数的影响,选择8头泌乳天数为84±17 d,体重为569±47 kg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不同比例粉碎小麦( GW)和粉碎玉米(GC)的日粮,4个处理组分别为(DM基础):W0组(0%GW+27.9%GC),W9.6组(9.6%GW+19.2%GC),W19.2组(19.2%GW+9.6%GC)和W28.8组(28.8%GW+0%GC)。结果表明: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未受影响;随着日粮中小麦比例的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呈二次曲线增加趋势(P=0.07),牛奶尿素氮(MUN)浓度线性增加(P<0.01),且W28.8组显著高于W0和W19.2组(P<0.01);粪氮排出量未受日粮影响,尿氮排出量呈线性增加趋势(P=0.08);尿氮(P=0.02)和总排出氮(粪氮+尿氮)(P=0.05)占食入氮的比例呈二次曲线降低;尿素氮产量(P<0.01)及其占总尿氮的比例(P=0.03)线性增加,且W19.2和W28.8组的尿素氮产量显著高于(P=0.01)其他2组;尿中尿囊素(P=0.05)和总嘌呤(P=0.09)产量呈线性降低趋势,W9.6组的微生物氮产量显著(P=0.02)高于W28.8组。结果提示:泌乳盛期奶牛日粮中用9.6%的粉碎小麦替代玉米效果最佳,高比例的小麦替代玉米( W28.8组)时能够增加尿氮及奶和尿中尿素氮的排出量,降低微生物氮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外来种质的价值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是丰富作物遗传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玉米外来种质的特点,阐述了其利用途径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苹果果实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苹果果实裂果的研究进展,从裂果发生的症状与时期、果实的解剖结构、水分条件、土壤条件、树体管理等方面阐明了苹果果实裂果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大、果实角质层薄,易于裂果;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含水量不足,果皮发育受到影响,果实发育后期久旱逢雨,果肉细胞迅速增大,易造成裂果。缺钙、钾矿质元素,易产生裂果。并提出了预防苹果果实裂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合理负载是改善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以生产上的主栽杏品种金太阳杏为试材,以不疏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负载量(果间距5 cm、10 cm、15 cm和20 cm)对翌年花器官质量(花芽、花瓣和雌蕊重量,花瓣大小,雌蕊败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可以显著提高单花芽、单花瓣和单雌蕊的重量以及雌蕊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花芽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雌蕊败育率。生产上,金太阳杏疏果间距保持在15~20 cm,对提高翌年杏花器官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