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在繁殖季节对克氏原螯虾(小龙虾)进行了药物催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药物HCG和LD对小龙虾均具有催产效果,产卵率均高于对照组的20%;HCG的最适浓度为150 IU只/,LD的最适浓度为1.5μg/只;HCG的催产效果比LD好。  相似文献   
12.
用45S rDNA作探针,对芸薹属3个二倍体种(白菜型油菜、甘蓝和黑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原位杂交分析,发现在白菜型油菜的20条染色体中有10条、黑芥16条染色体中有6条、甘蓝18条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体上存在杂交信号.其中白菜型油菜和黑芥的减数分裂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对研究芸薹属二倍体基因组A、B或C的亲缘关系以...  相似文献   
13.
为控制火柴头对农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讨4种不同颜色地膜对3种类型火柴头种子后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颜色相同、不同类型的火柴头种子,其后代的生长与繁殖方式是不同的。种子类型相同,不同颜色地膜决定着植株的生长与繁殖方式。其中蓝色和黑色的地膜覆盖可最大程度地控制火柴头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②大穗型品种最高茎蘖数少,成穗率低,单位面积穗数少,每穗粒数多,千粒重大;③大穗型品种穗长较长,一、二次枝梗数多,着粒密度大。在适当增加穗长的基础上,增加二次枝梗数的比例,提高着粒密度是提高籼稻品种单穗重的主要途径;④单穗重与个体(单穗)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选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且有足够穗数的偏大穗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与稳产的目标;⑤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穗重大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基础,根系发达,氮素积累多,叶面积系数较大,光合能力强,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通过RNA干扰技术(RNAi)获得的转基因小麦品系“Glu1Dx5RNAi”中1Dx5基因的遗传规律,以“Glu1Dx5RNAi”为供体亲本,以弱筋品种扬麦18和扬麦13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 采用半籽粒SDSPAGE法检测亲本、F1、F2和BC1F1籽粒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1Dx5基因的沉默效应在杂交后代中表现为显性遗传,在F2和BC1F1世代1Dx5亚基不表达的种子数与1Dx5亚基表达的种子数的比例分别符合13∶3和3∶1的分离比例,说明转小RNA基因导致1Dx5基因沉默是单基因显性遗传。对转基因小麦“Glu1Dx5RNAi”及其受体品种Bobwhite进行品质测试表明,Glu1Dx5RNAi蛋白质含量(13.28%)比转化受体Bobwhite(12.83%)高0.45个百分点,硬度指数、微量SDS沉降值比受体品种分别降低3.13和3.7 mL。1Dx5基因沉默对弱筋小麦育种可能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麦幼苗对镉和1,2,4-三氯苯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含水率及膜脂过氧化物测定等方法,研究镉(Cd)和1,2,4-三氯苯(TCB)污染对扬麦13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和TCB污染造成扬麦13幼苗含水率降低,导致膜脂过氧化。Cd和TCB污染对小麦叶片中的蛋白质组分也有较大影响:与对照相比,污染处理后的叶片蛋白组分中检测出12个TCB胁迫诱导蛋白和10个Cd胁迫诱导蛋白,其中有些蛋白是TCB特异性诱导蛋白,也有一些蛋白为Cd2+胁迫特异性诱导蛋白。这些诱导蛋白的产生可能是扬麦13对Cd或TCB污染的一种适应性响应。  相似文献   
17.
选择标记基因的删除是植物转基因工程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双T-DNA区双元载体转化法以其共整合频率高、删除标记基因效率高的优点在植物遗传转化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通过构建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双T-DNA区双元载体,为培育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抗病新材料奠定基础。通过PCR的方法克隆GAFP基因,产物纯化测序确定序列准确后与pSB130-35S载体进行BamHⅠ、SacⅠ双酶切;pCAMBIA2300-LTP、pSB130-35S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酶切产物纯化后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采用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菌液PCR鉴定阳性克隆,重组质粒pSB130-GAFP、pSB130-LTP双酶切产物大小分别为540bp、1200bp,与预期产物大小一致,pSB130-GAFP、pSB130-LTP双T-DNA区双元载体构建成功。载体pSB130-GAFP、pSB130-LTP转化根癌农杆菌后可以直接用于植物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8.
从表现腹泻、神经症状、肠道粘膜局部出血、坏死以及卵泡充血、出血为特征的病死产蛋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血凝(hemagglutinin,HA)、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和血清中和试验(seium neutralization,SN)及部分融合蛋白(F)基因的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命名为JSD0812株。该毒株10日龄SPF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ean deathtime,MDT)为54.6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为1.75,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2.68,其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上述结果符合N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证实该毒株为NDV强毒株。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鸡、鸭和鹅均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同性别(全雌、全雄)、异性别小龙虾在繁殖季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同性别小龙虾雄性个体之间存在交配行为,但交配过程中的交配行为、交配时间、交配频率与异性别小龙虾明显不同;同性别小龙虾雌性个体之间没有观察到有交配行为;异性别小龙虾个体之间存在典型的交配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及人工繁育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不同体长、密度、雌雄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的情况。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与体长、群体密度、性别配比等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虾苗饲养密度提高,自相残食率相应提高。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体长越大的虾苗其自相残食率越高。体长1.0~1.5、2.0~2.5、3.0~3.5 cm的虾苗,培育密度分别为667万、400万和267万只/hm2时,其自相残食率均在7%左右,人工培育虾苗时可以此为参照;在不同规格虾苗混养情况下,个体间体长相差越大,体长小的个体被残食的概率越高。人工培育虾苗时,应根据虾苗大小分群培育;成虾饲养密度小于16只/m2时,其自相残食率低于5%。人工养殖成虾时,养殖密度以15万只/hm2为宜。在雌雄比为(2~3)∶1时,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率为5%左右。在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配种时,适宜雌雄比应为(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