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51.
瓢蜂菌组合生物控制麦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麦田蚜虫为害,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相组合生物措施,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避免害虫再度猖獗,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2.
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当前黄淮麦区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结合生产调查,研究分析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同步改善的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宜选用氮-高效型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适宜播期应由9月25日左右推迟到10月2—9日,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种植密度300万株/hm2,冬性品种适当早播,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化肥施用量为氮225.0kg/hm2、磷(P2O5)135.0kg/hm2、钾(K2O)103.59~130.20kg/hm2、硫酸锌20.39~25.04kg/hm2和硫酸锰19.26~24.34kg/hm2,氮肥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450m3/hm2),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使用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保障小麦产量不下降、品质不降低。建立了以选用品种,调整播期、播量,重施底氮、平衡施肥,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拔节期增量灌水和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核心内容的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3.
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高粱在抗旱、耐涝、耐盐碱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在世界各国广泛栽培。褐色中脉与传统的白色中脉品种相比,其难以消化的木质素含量可降低40%~60%,消化率大幅度提高。对目前高粱褐色中脉的类型、遗传特性、适口性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在饲草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探讨水地条件下种植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夏玉米节水种植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以玉米品种"登海685"为试验材料,研究宽垄沟播和等行距平播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6.00,6.75,7.50万株/hm~2)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种植模式较平播增加玉米植株株高,使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沟播模式的穗性状比平播处理较优,单穗重增加,且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表现出明显的边行优势。沟播模式的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始终高于平播处理,生育期延长,为后期籽粒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在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沟播模式夏玉米产量最高。沟播模式下夏玉米灌水量较平播减少52.9%,灌水时间减少50.1%,日均蒸发量减少,且水分含量高于平播处理,使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39.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6.7%。可见,宽垄沟播是夏玉米增产增效的一种节水种植模式,明显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5.
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转移和利用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优质基因,用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杂交,再用中国春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从BC1F1~BC1F3代中检测到1V染色体系,在BC1F3、BC2F1代中选育出分别涉及簇毛麦1V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的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系,包括1VS.W易位系、W.1VL易位系、1VS单端体系和1VL端二体系,为小麦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6.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30-533
在晋南冬麦区,以冀麦325、良星99等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同一基因型不同播期对错期播种在小麦耐热性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型材料不同播期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其扬花期和成熟期均不同程度地推迟,但其推迟时间远远短于播期的推迟时间,使后期播种的材料生育期缩短,尤其是灌浆期明显缩短,导致后期播种材料较适期播种材料千粒质量明显下降。不同基因型间千粒质量下降幅度的差异反映了该基因型对后期高温的适应性差异。根据试验结果比较分析,在晋南冬麦区采用错期间隔12 d的2次播期的千粒质量差异鉴定基因型的后期耐热性较为合适。用该方法对历年亲本的34份种质材料进行了水地和旱地2种土壤环境的耐热性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2份后期耐热性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57.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27-1129
以东方长茄(10-765)为接穗、无刺托鲁巴姆为砧木,研究了茄子穴盘嫁接育苗中劈接法和套管嫁接法对嫁接工效、嫁接苗生长和前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管嫁接法较劈接法嫁接速率、工效分别提高116.8%,118.2%;嫁接30 d内,套管嫁接苗的生长速度快于劈接苗;嫁接30 d后,套管嫁接苗的根系活力显著优于劈接苗;套管嫁接苗虽然缩短了育苗时间,但不影响开花、结果期;在温室栽培中,2种嫁接苗在植株生长和产量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8.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提高自然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冬小麦田间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年型条件下,覆膜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5模式在起身期和起身至抽穗期具有较好的贮水和供水效应,水分利用效率达12.78 kg/(mm·hm2),较对照6.95 kg/(mm·hm2)模式提高5.83 kg/(mm·hm2);覆膜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5、1:2和1:1的种植模式,均较土垄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1:1.5、1:2及对照(露地种植)显著增产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土垄集雨的3个种植模式均较对照减产.该项研究为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9.
微孔膜覆盖穴播小麦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孔膜小麦在冬前、拔节期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在小麦全生育期有较好的温度效应;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较好地满足了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水分需求,水分生产效率(1.041kg/mm)较对照提高39.5%,产量达4461kg/hm^2。  相似文献   
60.
黄粉虫抗菌肽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适宜诱导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饥饿后黄粉虫幼虫通过饲细菌、针刺饲真菌或放线菌法产生诱导免疫反应;研磨、冷冻离心法获得抗菌肽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24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统计分析抑菌活性处于前3名处理的频次.结果表明,初步得到了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黄粉虫抗菌肽适宜诱导处理.诱导处理方法对开发包括黄粉虫在内的昆虫抗菌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