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8篇
  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45对SSR(简单序列重复)和5对EST (表达序列标签)-STS(序列标签位点)标记对2009-2010年度165份新育成甘蓝型冬油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50个标记检测到131个多态性片段,每个标记等位变异数由1至7不等,平均为2.62,多态性比率为95.83%,PIC均值0.519。165份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519 0~0.938 0范围内聚类,平均为0.721 4。全部品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H)0.314 4,Simpson(I)0.470 3。杂交种整体多样性水平要高于常规种,细胞质不育杂交种略高于细胞核不育杂交种。4个生态区域中华东地区所育品种的两种指数最高,分别为0.314 0(H)和0.466 3(I),西北地区最低,为0.271 1(H)和0.405 9(I)。主成分(PCA)以及群体结构分析均显示细胞核不育杂交种与细胞质不育杂交种两种类型间以及中南与西北区域细胞质不育杂交种间存在遗传差异。165份材料群体结构分为8个组。组Ⅰ中质不育杂交种占50%,核不育杂交种和常规种各占近25%。组Ⅱ、Ⅳ、Ⅵ、Ⅶ基本为细胞质不育杂交种,Ⅲ、Ⅴ、Ⅷ三个组以细胞核不育杂交种为主。在细胞质不育杂交种为主的组中,西北区域与中南区域育成品种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差异。细胞核不育类型品种为主的3个组显示出更为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2.
正"芒种"已过。农谚讲,芒种芒种,连收带种。黄淮海地区正值冬小麦抢收、夏玉米抢种的关键时节。今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期比常年提早2-3天,且近期出现多次降雨过程,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对夏玉米抢时播种和出苗保苗十分有利。但近几年黄淮海地区二点委叶蛾、粗缩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伏旱频发,不利于玉米保稳产夺高产。  相似文献   
23.
番茄作为首批开展全国区域试验品种审定工作的六大蔬菜种类之一,于1983 年正式启动品种区域试验,至2013 年整整进行了30 年。截至2012 年累计参试品种140 个,全国共审(认、鉴)定63 个番茄品种,其中经全国区域试验而审(鉴)定的品种57 个,占90.5%。  相似文献   
24.
高原鼢鼠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危害严重.本研究于2008年和2010年在四川省壤塘县调查了春季和秋季高原鼢鼠种群特征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秋季土丘数量和鼢鼠密度显著高于春季,但两季节间土丘系数(鼢鼠数量/土丘数量)并无显著差异;土丘数量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形则不相关;与平地相比坡地土丘数量相当,但覆盖度更大;种群性比偏雌,形态指标出现性别和季节差异.这表明,虽然鼢鼠种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但土丘数量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种群大小;高原鼢鼠对高海拔栖息地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活动与栖息地植被间可能具有促进关系.总之,鼢鼠活动对草地植被的影响比较复杂,对川西北草地的保护策略应从控制鼢鼠数量与减少人类干扰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5.
为了提高油菜品种指纹检测的精确性及未来构建大规模油菜新品种指纹数据库的需求,应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法构建国家冬油菜区试指纹鉴定平台。以40对荧光引物对2012-2013年度163份国家冬油菜区试参试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2个等位位点和131个等位变异。其中A基因组(n1~n10)检测位点25个,C基因组(n11~n19)检测位点17个。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从2到6不等,平均为3.02。42个检测位点的PIC值变化范围在0.10~0.69之间,平均值为0.36。其中引物BRGMS171的杂合度、PIC值分别高达0.67、0.70,可考虑作为以后区试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核心标记。SSR位点的纯合度分析得出本年度18份常规种平均纯合度为81.9%,145份杂交种为57.9%。以131个等位变异计算品种(系)间DICE相似系数,163份品种(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07~0.765,变幅最大的为品种(系)FC03(0.438~0.879),变幅最小为品种(系)宜油21(0.611~0.806)。  相似文献   
26.
探明长期常规施肥下灌淤土小麦产量变化及其与施肥的关系,为灌淤土小麦施肥管理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家级土壤肥力长期监测点中灌淤土的4个代表性监测点常规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变化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淤土长期耕作施肥近20年,小麦产量呈现出极显著的增长趋势,年均增加117 kg/hm~2,多年平均产量5 354 kg/hm~2;无肥区小麦产量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减产50 kg/hm~2,多年平均产量1 420 kg/hm~2.小麦产量与化肥NP、总施肥量(有机加无机)NP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前者呈对数关系,后者更接近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 5、0.395 5.小麦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平均年下降速率0.250 1 kg/kg,施肥区相对于无肥区的多年平均增产率371%,其中,在单施化肥情况下,前者平均年下降速率为1.766 4 kg/kg,后者表现出下降趋势,但不显著;而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则前者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后者年均增加30.9个百分点.施肥是增加灌淤土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采取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方式,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控制磷肥施用量,增施氮钾肥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7.
向日葵主要真菌病害发生概况及其潜在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生物是导致向日葵产量减少、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中真菌引起的病害尤为严重。通过广泛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针对国内外已经报道的向日葵9种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论述,并简要分析了其潜在风险,同时提出应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向日葵潜在检疫性病害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28.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适宜试验点数量的抽样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泗棉3号、湘杂棉2号、湘杂棉8号和鄂杂棉10号在2000-2011年期间84~270次试验中早熟性、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构建了对照品种抽样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估计了在不同精确度水平下鉴别棉花品种主要性状表现所需要的试验点数量,旨在为长江流域棉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试验点数量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它棉区乃至其它作物区域试验中适宜试验点数量的估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数量的需求与目的性状选择及变异度密切相关,皮棉产量的表型标准差最高,在同等精确度水平下需要的试点数量也最多。目前,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设置18个试点,对皮棉产量的估计精确度为90%;增加16个试点,估计精确度将提高到93%;而随后再增加试点数量对提高估计精确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9.
对推进“三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玲  张锋  项宇  张乐  国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78-181
建立“三品”监管长效机制既是维护“三品”认证有效性和品牌权威性的需求,又是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的有效措施。此文分析了“三品”监管现行制度和形势需求,认为可通过构筑企业自律、风险防范、依法查处和追溯管理“四道防线”,逐步健全“三品”监管长效机制,并对此提出做好当前“三品”监管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0.
To analyze the diversity of entophytic bacteria and find the companion microbe in Huanglongbing pathogen-infected and healthy citrus plant tissues, various parts of citrus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citrus planting areas. The facultative anaerobic and entophyt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ased on bacterial morphology,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PCR-DGGE analysi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 of 16S rRNA V6-V8 fragment). By the directional isola-tion of the facultative anaerobic and entophytic bacteria and 16S rDNA amplification methods, total 12 genera of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from 19 cultivable bacterial populations. The dominant bacterial population were Bacillus sp. (IF: 21. 03% ), Planococcus sp. (IF:20. 69% ) and Pseudomonas sp. (IF:17. 44% ) in healthy citrus tissues, while Curtobacterium sp. (IF: 29. 07% ), Bacillus sp. (IF: 23. 12% ), Microbacterium sp.(IF: 21. 09% )in infected citrus pla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DGGE, 9 genera of culture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The dominant bacteria population was Serratia sp. (IF: 28% ), and Pantoea sp. (IF: 14% )was second only to it.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爷was found only in tangerine pith of deformed orange fruit,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nts( > 1% )of Huanglongbing were more in diseased fruits. The density and species of entophytic bacteria were also observed in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infected and healthy citrus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DGGE profi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