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占义  金净  王成杰  侯佳  徐文艺 《土壤》2017,49(2):414-416
介绍了一种测定荒漠草原植物根系生物量的装置与用法,并将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实践证明,本方法可有效测定荒漠草原植物根系生物量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比较适用于植被覆盖度较低的荒漠草原地区。  相似文献   
82.
采用多因素区组试验方法,以白三叶新品系种子为材料对白三叶新品系无菌苗培养过程中消毒方法、培养基配方进行研究,以培育的无菌苗为材料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不同外植体对白三叶新品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70%酒精消毒3min+2%NaClO消毒10min,种子消毒效果最佳且对种子毒害作用最小,且在添加1.5%蔗糖的MS培养基上最适合无菌苗培养;白三叶新品系的茎较易脱分化,以茎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2ug·L^(-1)6-BA+3ug·L^(-1)2,4D,以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0.5ug·L^(-1)6-BA+1ug·L^(-1)2,4D。  相似文献   
83.
2014年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N)、磷肥(P)、有机肥(A)配施对该地区产草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最高产量的施肥组合为氮肥(15g/m^2)+磷肥(22.5g/m^2)+有机肥(1500g/m^2);(2)牧草的粗蛋白含量以N_3P_2A_3组合最优;牧草粗灰分最优组合为N_4P_2A_2;牧草粗脂肪含量最优组合为N_4P_3A_1;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为N_3P_2A_3;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优组合均为N_3P_4A_3。本试验所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不同施肥种类和水平之间直观比较结果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该地区植物营养与氮肥、磷肥、有机肥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有待今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4.
文中利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理论,对经典的Lotka-Volterra模型进行改进和实证分析,建立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羊草与大针茅种间竞争的数学模型,分别绘制了2005年和2014年两年度羊草、大针茅生物量变化的相位图.结果表明:2005年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羊草生长,大针茅相对受到抑制;而2014年的环境条件更利于大针茅生长,羊草受到抑制.二者在总体生长趋势上具有补偿性,优势种和建群种的这种补偿作用,弥补了由于年度间降水、气温等气候条件改变所导致的生产力波动过大,有利于维护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黄柳是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重要的固沙先锋植物。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境内黄柳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用13个引物对4个种群的36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53个位点,其中有12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PPB)达83.66%,种群内的多态位点百分比变化范围为88.24%-96.08%,说明黄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Gst=13.79%)表明黄柳的遗传变异主要以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主(86.21%),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大(Nm=3.13)。对黄柳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3,P<0.01)。黄柳的繁育方式和种群间频繁的基因流等因素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应就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柳的遗传资源,以维持其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6.
草食动物对植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是放牧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通过研究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群年龄动态与其相应叶性状,以期揭示荒漠草地放牧调控下植物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短花针茅种群基径小于4 mm部分植株存活数少;适度放牧处理短花针茅各年龄阶段频度与不放牧基本一致,重度放牧处理龄级Ⅲ的频度和比例分别下降了0.79,0.73;2)短花针茅种群龄级Ⅰ与龄级Ⅱ的短花针茅频度和比例较高,龄级Ⅲ相对较低,属于比较稳定的种群;Godron指数显示短花针茅年龄结构的稳定性重度放牧>适度放牧>不放牧;3)放牧调控下,叶高、叶长、叶干重、叶直立度、叶长宽比为年龄型敏感性状,自然叶宽、完全叶宽、叶卷曲度、叶干物质含量为年龄型保守性状;4)相关分析认为自然叶宽和叶干物质含量与各年龄型敏感性状基本呈协同变化;叶卷曲度与叶干重负相关(P<0.05),与叶直立度呈正相关(龄级Ⅲ、龄级Ⅰ)。研究认为,短花针茅种群在亚稳定下,通过控制种群年龄及叶性状,来完成其生活史对放牧调控的适应。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管理草原,在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进行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和人工施肥模拟增氮试验。经过6年的连续模拟试验后,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结合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试验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7个属的可培养真菌;2)模拟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均使可培养真菌的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分别由不增氮不增温的菌落数6.70×105 CFU·g~(-1)升高到1.45×106和1.92×106 CFU·g~(-1),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3)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的群落组成和优势属发生了改变,在增氮不增温处理中的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和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增温增氮处理的优势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交链孢霉属和Chromocleista;4)与其它两个处理相比,增氮不增温处理显著提高了荒漠草原可培养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增温增氮对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8.
为了揭示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实现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退化草地提前预测和有效管理,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培养真菌在0~30cm土层的数量为26.65×104~90.69×104 CFU·g-1,各土层的真菌分布次序为:0~10cm10~20cm20~30cm。分离到的真菌分别属于14个属,其中青霉菌属是优势菌属,占0~30cm可培养真菌总数的48.76%,其次是曲霉属,占可培养真菌总数的10%。在0~10cm土层,可培养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可培养真菌的数量与含水量、速效钾和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硝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以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研究对象,在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播期对饲料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饲料油菜生育期缩短,尤其缩短了从播种到出苗的时间;有效分枝数、茎粗随播期推迟而增大;出苗数、鲜草产量、养分累积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但植株地上部N、P、K含量随播期推迟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氮含量先减小后增大,磷含量先增大后降低,钾含量逐渐降低;随播期推迟氮、钾累积量逐渐降低,磷积累量先增大后降低。综合考虑,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饲料油菜最适宜播期应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90.
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是影响青贮饲料利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本试验旨在研究装填密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抽穗期的羊草和初花期的苜蓿为原料,青贮密度分别设置为600 kg·m-3,700 kg·m-3,800 kg·m-3,每组3个重复,在青贮60天和有氧暴露8天时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羊草青贮和苜蓿青贮在800 kg·m-3装填密度下的pH值最低,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乳酸菌数量最多,青贮品质最好。羊草青贮在800 kg·m-3装填密度下有氧稳定性最好,苜蓿青贮在700 kg·m-3装填密度下有氧稳定性最好。有氧暴露后各处理的乳酸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苜蓿青贮有氧暴露后有霉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