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4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深入了解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异同,为茶类的区分与界别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对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与滇青、青饼图谱间的欧氏距离均大于各自组内最大偏差的绝对阈值,而滇青和青饼的组间差异小于各自的组内阈值;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值散点图上,熟饼样品与青饼和滇青样品间界限分明,而滇青和青饼样品间无明显界限;所有的熟饼样品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而青饼与滇青样品聚为一类。因此,青饼的近红外光谱在各方面都与普洱茶(熟饼)样品差异显著,而与其原料滇青(晒青毛茶)十分接近。从化学本质上来说,青饼更接近于绿茶类产品。  相似文献   
32.
名优绿茶新型鲜叶筛分机分级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名优茶“采摘难”成为制约名优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难题和技术瓶颈。虽然名优茶机采效果较传统采茶设备有显著提高,然而我国茶园面貌复杂,蓬面、长势等差异较大,机采鲜叶难以直接使用,有必要进行筛分处理。目前我国鲜叶筛分设备以竹制滚筒式筛分机为主,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但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挂叶、红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3.
茶刺蛾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在特定条件下能爆发成灾,对茶叶产量和田间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受到植保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对茶刺蛾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方法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4.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闯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将供试茶树品种分为具有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结果]42个茶树品种间,儿茶素总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试验,儿茶素总量,特别EGCG、EGC、ECG等酯型儿茶素及咖啡碱与发酵效果呈极显著高度相关。运用聚类分析把42个品种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生化成分遗传差异的类群,其归类与茶树鲜叶发酵性能鉴定结果基本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对红茶制作的品种选择和发酵性能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2003~2007年注册茶保健食品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3~2007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注册的茶保健食品的产品数量、地区分布、配方类型、产品剂型、保健功能及茶成分添加形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7年SFDA共批准注册茶保健食品168个,占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总数的4.4%,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产品配方以复方为主,剂型主要集中在胶囊剂、茶剂、片剂这3种形式上,其他剂型产品数量较少。茶保健食品功能分布广泛,共涉及21项,其中又以"辅助降脂"和"减肥"功能注册的产品数量最多。功能成分以纯茶叶形式添加的产品占47%,以茶叶提取物形式添加的产品占53%。  相似文献   
36.
氮肥运筹对啤酒大麦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氮肥运筹对啤酒大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调节效应,以啤酒大麦花30为材料,在施纯氮总量225kg.hm-2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千粒重、β-淀粉酶活性、蛋白质组分含量动态变化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大麦籽粒千粒重、β-淀粉酶活性、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而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先急剧上升,后略微下降;(2)增加拔节肥比例能显著增加β-淀粉酶活性、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而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影响较小;(3)千粒重、β-淀粉酶活性及蛋白质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4)随着氮肥用量后移,有效穗数、产量呈上升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建议在类似本试验条件下的啤酒大麦生产区,基肥、苗肥、拔节肥比例以6∶3∶1为宜。  相似文献   
37.
采用DDRT-PCR方法对茶树冬季冷驯化过程中3个样品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存在基因差异表达。从134条差异片段得到稳定扩增的差异片段31条。根据差异片段的序列设计引物对部分片段进行RT-PCR鉴定假阳性,得到10个阳性片段,其中6个表达量增加,4个表达量降低。经过BLAST比对分析,这些基因与多种植物基因同源性较高,如nectainⅢ蛋白基因(3)、甘油磷酸二酯磷酸二酯酶蛋白家族基因(48)、微管蛋白特异性C伴侣基因(52)、光合系统Ⅱ蛋白D1基因(80、138)、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47),15、82、134和葡萄的蛋白同源性较高。72经比对没有同源性序列。  相似文献   
38.
茶黄素提取物及茶黄素片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茶黄素提取物及终端产品茶黄素片为原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试验小鼠对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的急性毒理特性。结果表明,茶黄素提取物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271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10~20 mg/kg)的136~271倍;对雄性小鼠LD50为316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10~20 mg/kg)的158~316倍。茶黄素片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2000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40~50 mg/kg)的400~500倍;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40~50 mg/kg)的294~368倍。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对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成人日用量的100倍,说明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的毒性较小,符合保健食品的急性毒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9.
咖啡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功能成分,它以黄苷为底物,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通过N-甲基转移酶(NMT)类催化的一系列甲基化反应合成的产物。根据NMT基因高度相似的特性,利用长片段PCR法和侧翼序列克隆技术分离了白叶一号6种NMTs的基因组DNA全长,其中有2种为已报道的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TCS1TCS2,1种为假基因,另3种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CS3、TCS4、TCS5,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这6种基因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山茶属植物的NMTs可聚为5类,其中TCS4TCS5为与其他基因的相似性相对较低的一类。这些结果为今后更好地从基因组水平上剖析茶树咖啡碱的遗传机制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40.
代谢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要求数据丰富、重复性好,简单易行、浸提效率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获得较好的试验结果的关键步骤。比较了不同浸提剂(甲醇、乙醇和高氯酸)和不同研磨方法(球磨机和研钵研磨)对茶树叶片品质成分的浸提效果,结果表明,70%乙醇和70%甲醇对茶鲜叶氨基酸的浸提效率显著高于无水甲醇和无水乙醇,而对鲜叶茶多酚的浸提效率以100%乙醇和70%乙醇最好;3 mol·L-1高氯酸对鲜叶氨基酸浸提效率最高,超过70%乙醇,但对茶多酚的浸提效率最低。优化出一种针对茶树鲜叶浸提的快速前处理方法(70%乙醇,球磨机研磨5 min)。对鲜叶经冷冻干燥和微波杀青处理后浸提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冷冻干燥可以更好地保持茶树叶片中特征代谢产物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