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6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2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不同春玉米品种花后光合物质生产特点及碳氮含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高产实践表明增加花后干物质生产对于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明高产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生产增加的原因,本研究比较了玉米品种登海661 (DH661)、中单909 (ZD909)和970的产量差异,并利用产量性能分析理论剖析了花后的产量性能参数,分析了花后主要功能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碳、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显著,产量较高的品种(DH661和ZD909)具有较高的穗粒重,而DH661具有较多的穗粒数(466.7),ZD909具有较高的粒重(392.7 g);产量较高的品种后期干物质生产及其向籽粒的分配比例高,产量性能分析表明花后的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及光合势(LAD)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产量较高的品种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全碳和全氮含量下降慢,碳氮比值增加慢,光合速率在整个灌浆期相对较高,光合产物不仅向籽粒运转,还能在叶片中以淀粉的形式持续积累,在后期随着光合速率的下降,淀粉才开始降解向籽粒运输。可见玉米花后碳氮代谢协调、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能力衰减缓慢对于有效维持较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陆地棉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为材料,克隆并测序线粒体功能基因的侧翼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atp4下游发现一个哈克尼西棉细胞质不育系特有的orf160。orf160全长480 bp,N端与atp6序列部分同源,C端序列与核序列部分同源;编码的159个氨基酸序列,与膜蛋白、细胞周期蛋白具有部分同源性。以含有线粒体导肽的GFP瞬时表达载体转化后,在洋葱表皮的细胞膜上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线粒体定向载体正常表达。构建酵母和植物表达载体,分别转化酵母、烟草和拟南芥;同对照相比,转基因酵母菌斑畸形且生长缓慢;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种子大部分畸形,T1和T2代植株的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降低,花粉着色比野生型浅。结果表明,orf160基因的表达影响受体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83.
黑龙港流域不同滴灌制度下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华北黑龙港流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中冬小麦灌溉水用量过大的问题,以节水和稳产为目标设计了冬小麦滴灌制度定位试验,比较了滴灌与漫灌及不同滴灌模式下的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实验年份的降水条件下,传统灌溉定额和次数(总量225 mm,分1~3次灌溉)的滴灌与漫灌处理的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在两年降水特点不同的情况下,滴灌量比对照减少45~105 mm的处理产量下降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冬小麦滴灌技术在黑龙港流域具有节水稳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4.
 【目的】构建茄子单性结实差减文库,分离获得茄子单性结实相关基因,研究茄子单性结实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低温条件下无籽的子房和果实,以及适温条件下有籽的子房和果实为材料,采用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正向和反向差减文库。对阳性克隆测序、BLAST比对分析、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及分类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正反向文库共获得了2 347个阳性克隆;测序、序列拼接后,共获得1 248个高质量的unigenes;将其与非冗余数据库BLAST比对后,有1 109个unigenes找到同源序列,139个unigenes无同源序列为新基因。1 248个unigenes中527个在GO数据库中有功能注释,其中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的unigenes分别为206、445和361条,分析表明,茄子单性结实果实的差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内部,单性结实性状的表达可能受到一些因子和激酶的调控。【结论】成功构建了茄子单性结实不同时期果实的抑制差减文库,获得3个可能与茄子单性结实相关的unigenes,包括MADS-box基因、雌蕊伸展相关蛋白和果实膨大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85.
[目的]气候变化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未来气候将继续变暖,这一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以及热带作物种植北界的影响.[方法]依据全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冬小麦种植北界指标、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指标以及热带作物种植北界指标,采用经典的农业气候指标计算方法,分析与1950s-1980年相比,未来30年(2011-2040年)及本世纪中叶(2041-2050年)全国种植制度界限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的种植北界、以及热带作物的种植北界的变化.[结果](1)与1950s一1980年相比,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的一年两熟带和一年三熟带种植北界都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其中一年一熟区和一年二熟区分界线,空间位移最大的省(市)为陕西省和辽宁省,且2041-2050年种植北界北移情况更为明显;一年两熟区和一年三熟区分界线,空间位移最大的区域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境内,且2041-2050年种植北移情况更为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这些区域由于气温升高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由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区域内单位面积周年粮食产量可不同程度提高.(2)与1950s-1980年相比,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的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在辽宁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在青海省冬小麦种植界限为西扩明显.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区域由于冬小麦替代春小麦可带来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在广西省和广东省境内北移情况比较明显.而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将使得大部分地区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结论]到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气候变化将会造成全国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北移、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西扩、热带作物种植北界北移.而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将使得大部分地区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6.
城市沿河不同垂直结构绿带四季温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鹏  朱春阳  李树华 《草地学报》2012,20(3):456-463
选择北京北五环清河两侧不同垂直结构类型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廊道绿地不同垂直结构绿地的温湿效应,为河流廊道绿带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夏、秋3季具有降温增湿效应,其中夏季降温增湿效应最强,春、秋2季降温增湿效应差别不大;绿地的降温增湿能力与环境温度相关,3季日间降温增湿效应最强时段均在环境温度最高时段的14:00-16:00。春、夏、秋3季不同结构绿地类型降温增湿幅度排序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地,而冬季绿地除草地外,其余3种绿地均具有保温降湿效应,其中乔-灌-草绿地保温降湿效应最强,乔-草和灌-草型绿地差别不大;草地在冬季表现为降温增湿效应。  相似文献   
87.
大棚设施栽培对管花肉苁蓉接种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种肉苁蓉个数、分枝个数、分枝长度、鲜重、干重。大棚设施栽培能显著提高管花肉苁蓉接种率(66.67%),单株柽柳接种管花肉苁蓉的个数提高116.67%;柽柳的分枝数、分枝总长度及分枝平均长度依次增加28.02%、71.31%、28.73%;柽柳根、茎、光合枝及管花肉苁蓉鲜重依次增加62.27%、121.47%、93.89%、131.09%;柽柳根、茎、光合枝及管花肉苁蓉干重依次增加23.75%、116.16%、35.18%、72.70%;大棚设施栽培管花肉苁蓉鲜干比为4.40,大田露地栽培管花肉苁蓉鲜干比为3.11大棚设施栽培管花肉苁蓉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16.77%,SSC含量降低了13.71%;但两者的累积量均高于大田栽培,其中可溶性糖累积量增加92.42%,SSC累积量增加99.40%。大棚设施栽培能够促进柽柳和管花肉苁蓉的生长,较大田更适宜管花肉苁蓉的生产。  相似文献   
88.
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对双季稻田肥料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黑麦草鲜草与尿素混施对双季稻田肥料氮利用率及氮循环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15N示踪试验比较总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单施尿素(CF)、半量尿素与半量黑麦草鲜草混施(RGCF)以及不施氮肥(CK)对双季稻产量、氮吸收利用效率、肥料氮素在土壤中残余以及N2O排放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RGCF和CF显著增加了双季稻生物量和稻谷产量。RGCF与CF相比,水稻生物量和稻谷产量分别增加5.9%和7.3%。 与CK相比,RGCF和CF显著增加了双季稻氮素吸收量。RGCF与CF氮素吸收量无显著差异。与CF相比,RGCF增加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素农学效率,降低了15N回收率和15N收获指数。RGCF比CF提高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率,降低了N2O排放量。【结论】在双季稻体系中,尿素与黑麦草混施能够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改善稻田氮素循环。  相似文献   
89.
进口水果果实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实用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国际标准,运用系统分析法和途径分析法,建立进口水果果实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提出风险分析的分级标准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0.
探索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适当的保护水平的起源,分析了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各国对适当的保护水平的理解,并讨论了适当的保护水平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检疫检验措施的力度选择和ALOP在我国植物检疫中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