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6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2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图像的昆虫远程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只有对害虫进行鉴定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对害虫进行有目的的防治,而对昆虫进行鉴定只有少数分类专家才能完成,鉴定需求的日益增加与专家相对较少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该文的研究尝试为该矛盾的解决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在标准方法下获取昆虫图像,并经由Internet网络上传给自动种类识别系统服务器,从而实现远程识别.系统首先对昆虫图像进行基于形状和颜色特征值的提取.昆虫图像的形态特征值由矩形度、延长度、球状型、叶状型、似圆度和7个Hu不变矩等12个特征值组成,颜色特征值由红、绿、蓝、灰度真方图及基于红、绿的二维色度直方图特征值分别组成,然后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分类器,每一特征向量由独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做为分类器,最终识别由每个分类器识别结果的线性组合而成.采用该系统对16种昆虫进行了测试,每种昆虫取40个样本,20个用做训练、20个用做测试,准确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42.
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繁多且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大面积推广存在很大困难,以免耕为例构建了该项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内蒙古武川县为实证研究区域,在利用GIS技术的基础上采取AHP加权法、聚类分析法等对其进行了免耕技术的适宜性区划,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区划结果.为其他类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3.
六种稻田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功能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麦草产量、碳氮环境效应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稻田土壤冬季均适合生长黑麦草,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产量,在河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11 324.8 kg hm-2和8 227.3 kg hm-2。6种稻田土壤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碳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上部分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4 495.3 kg hm-2;根系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和麻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2 799.6 kg hm-2和2 711.8 kg hm-2;黄泥田最低,为1 852.9 kg hm-2。而黑麦草氮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地上氮蓄积量为238.1 kg hm-2,地下氮蓄积量为60.1 kg hm-2。6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种草区和冬闲田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灰泥田外种草区均大于冬闲田,冬季种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商。  相似文献   
44.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时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对两个不同类型燕麦品种内农大莜1号(Avena nuda L.)和白燕7号(A. sativa L.)籽粒产量及营养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农大莜1号籽粒粗蛋白、总磷、钙、镁、锌、铁(P<0.01)和钾含量(P<0.05)高于白燕7号。不同灌水制度对植酸、总磷、蛋白质、钙、镁、钾、锌、铁和铜含量有显著影响,全生育期灌水3次(底墒+拔节水+抽穗水),灌水量1 800 m3 hm-2;或灌水4次(底墒+分蘖水+拔节水+抽穗水),灌水量2 400 m3 hm-2有利于燕麦籽粒产量和大多数品质性状的提高。大多数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品种×灌水互作效应。不同营养品质性状随灌水量变化规律不一致,并存在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45.
矮化苹果集约栽培园枝干轮纹病药剂防治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化苹果集约栽培园因种植品种特性、修剪方式、水肥条件的不同,矮化苹果树势易衰弱,枝干轮纹病发生情况比乔化苹果园更严重。针对此状况,采用刮破主干表面病瘤后涂刷不同药剂组合处理,进行了矮化苹果枝干轮纹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三乙磷酸铝水分散粒剂+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与白乳胶混配后病斑治愈率均达到75%以上,病斑表面呈现爆皮现象,内部长出新鲜的绿色组织,刮治的病瘤处呈黑色,并且不再扩展。而单独涂抹药剂、单独涂抹白乳胶和不刮破病瘤涂药对枝干轮纹病均无理想防效。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讨雨养模式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协同调控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机理,在华北平原雨养条件下,研究烯效唑和矮壮素复配剂以及清水对照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群体数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籽粒产量,但是对小穗数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冬小麦冬前分蘖,明显提高生育前期群体数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冬小麦分蘖期单株根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降低,但是冬小麦单株根直径、根条数、根重和根冠比显著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主要影响冬小麦分蘖期0~3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和0~50 cm土层的根重密度,而对深层土壤中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影响较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协同调控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分蘖形成,从而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7.
叶面喷施硒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裸燕麦叶面喷硒效应,以优质高产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材料,在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前10d叶面喷施不同量硒肥,形成6个处理,分析了叶面喷施硒肥对裸燕麦坝莜1号经济性状、产量、籽实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对于裸燕麦的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粗脂肪含量、淀粉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和全硒含量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其中在三叶期和拔节期喷施1号硒肥1 500g·hm-2、抽穗期和成熟期前10d喷施2号硒肥6 000g·hm-2条件下,籽粒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8.9%,但硒肥喷施量对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缺乏规律性。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裸燕麦籽粒硒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最大喷施量即三叶期和拔节期喷施1号硒肥2 100g·hm-2、抽穗期和成熟期前10d左右喷施2号硒肥8 400g·hm-2条件下,籽粒硒含量最高,达到83.5μg·kg-1。  相似文献   
48.
干旱胁迫对柳枝稷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柳枝稷的抗旱性,利用盆栽试验针对柳枝稷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开展试验.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柳枝稷的生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增加;2)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合-光强响应曲线特征参数都显著降低;3)主要渗透性物质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浓度显著增加,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柳枝稷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一定程度上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不利环境.并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Alamo和Kanlow两个抗旱能力强的柳枝稷品种.为柳枝稷在干旱、半干旱边际土地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宁市的穆斯林民族占总人口的50%以上,对牛肉需求量较大。为了解当地民众的牛肉消费现状,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畜牧业发展,作者对伊宁市人口相对密集的5个城区,进行了1 000余份消费者随机抽样调查和牛肉消费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伊宁市家庭肉类消费以牛、羊肉为主,二者分别占总肉类消费量的43%和29%。消费者购买牛肉时,比较关注的因素包括牛肉质量、安全及价格等方面,能接受的最高牛肉价格与年龄和收入有关。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伊宁市5城区的牛肉市场具有较大的消费空间,肉牛业发展潜力巨大,该调查分析结果对中国相似地区肉牛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苗带深松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静静  李从锋  李连禄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2014,40(10):1787-1796
免耕秸秆覆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明确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条件下覆盖带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 2012–2013年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了春玉米的田间试验。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 采用80 cm+40 cm宽窄行种植, 宽行间覆盖秸秆, 窄行间进行苗带深松, 设置8.42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100SC)、整秆覆盖(100SP)、4.21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50SC)、整秆覆盖(50SP)和不覆盖(CK)处理, 测定土壤水分和温度、出苗状况、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与深松结合条件下, 4种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其中50SC处理在花前0~15 cm土壤降温幅度最小, 其他覆盖处理显著降低花前土壤温度。各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苗期整齐度, 秸秆覆盖对苗期的生育期天数略有推迟。与CK相比, 50SC提高了春玉米地上部生物量, 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 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提高10.9% (P<0.05)和6.5% (P<0.05), 产量提高4.78%, 达12 243 kg hm-2。50SC条件下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DMA)、花后/花前DMA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有利于缓和秸秆覆盖对出苗的物理阻碍, 其中秸秆以4.21 t hm-2的覆盖量粉碎覆盖效果最好, 该处理可为玉米提供稳定有利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 提高了生育后期的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