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为探索不同高寒草地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养分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差异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分布特征,以青海省4个高寒草地类型土壤0~10 cm和1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以及可溶性有机碳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并进一步探讨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各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各土层土壤中全氮、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高寒草甸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类,且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有降低趋势。不同类型高寒草地各土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表现出与此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高寒草地各土层中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较高,结构复杂。可溶性有机碳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72.
以三江源区玛多县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高低排序为高寒草原人工草地退化高寒草原,人工草地和退化高寒草原的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原的32.9%和22.8%,人工草地对地上植被的恢复效果较好,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为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的359.2%,但对地下生物量的恢复并不理想,0~10cm地下生物量仅为高寒草原的11.5%。3种利用方式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退化和人工种植草地0~1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明显较高,而10cm以下土层的各样分含量明显下降;退化对下层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土层的变异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微量元素锌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锌作为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做了大量研究。作者主要综述了锌在动物体中的代谢,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1株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的产纤维素酶特性,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和液体摇瓶发酵法,对供试菌株的培养特性和产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ITS-rDNA分子鉴定,供试菌株初步确定为Thielavia hyalocarpa,供试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对不同的碳、氮源利用能力不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对5种碳源的利用表现为:葡糖糖>糊精、麦芽糖和淀粉>蔗糖菌株,H对5种氮源的利用表现为:蛋白质>硝酸钠>尿素>硫酸胺>磷酸胺;菌株H产的纤维素酶在pH 5.5和50℃下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产的木聚糖酶在pH为5和55℃温度下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5.
科学评估三江源区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是有效开展草地资源利用和实施生态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其核心区是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公园以外的传统利用区是当地牧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支撑区。本研究基于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1981–2018年三江源区草地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析了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结果表明,近40年三江源区平均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别为852.56和1 357.14 kg·hm-2,草地的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62.82%,且呈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国家公园3个园区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在61.92%~66.42%。除国家公园所在县域及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的唐古拉山乡外,东、南部各县仍有约35%的气候潜力,即505.53 kg·hm-2的草料潜力和每公顷0.44标准羊单位(SU·hm-2)的载畜潜力。因此,建议在东、南部水热条件较好地区,合理开展退化草地修复工作,提高...  相似文献   
76.
在西宁市大黑沟的试验地上直接播种野生唐古特大黄种子,研究栽培唐古特大黄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栽培唐古特大黄在生长季节之内,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生长高峰不是同步出现,在初期地上部分生长速率高于地下部分,而在后期地下部分的生长速率赶上并超过了地上部分;而植株叶片数、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含水量在整个生长期内的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叶片面积、根长、生物量的月际间积累及年际间积累均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77.
雷云霆  窦全文 《草业科学》2012,29(6):937-942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sibiricus)是青藏高原高寒区广泛种植的优质牧草草种,由于生态适应性变异,在对一些野生种质资源鉴定中,二者常易混淆。为了区别鉴定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本研究结合细胞学鉴定,利用不同来源的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种质材料,对源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4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小麦EST SSR引物Xcwem38c在垂穗披碱草中的多态性标记可以有效区分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  相似文献   
78.
赵建中  刘伟  周玉碧 《青海草业》2012,21(2):2-7,18
本论文以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模拟增温样地,探讨了模拟增温对高寒矮嵩草草甸莎草科功能群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莎草科功能群植物的生物量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盖度在试验第一、二年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试验第三年盖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植物高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重要值在试验第一、二年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试验第三年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9.
选择青海湖北岸退化草地和围栏封育草地为试验样地,通过调查各类型草地及典型植物中钠、锶、锂等矿质元素的含量和植物株高。结果表明:各试验样地退化与封育草地的植被和土壤中钠、锶、锂等矿质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性。河边滩地、那仁火车站和烂泥湾退化草地植被中钠分别为418.9,370.4和330.3mg/kg,而土壤中则分别为212.8,406.7和593.6mg/kg,锶分别为78.03,239.6和245.3mg/kg,而土壤中则分别为181.9,333.9和187.2mg/kg。退化草地较封育草地植物中钠、锶、锂等均具有蓄积性,且与植物的株高具负相关关系。同一植物种在不同样地钠、锶、锂等矿质元素含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同一植物钠元素含量显著降低,而锶、锂元素含量却在增大。  相似文献   
80.
高寒草甸蒸散量及作物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AO Penman-Monteith计算法(FAO P-M法)、Penman修正公式法(P法)、Irmark-Allen拟合公式法(I-A法)分别计算了海北高寒草甸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以FAO P-M法计算结果为标准,与其它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为812.0mm,其中植物生长季的5-9月为500.9mm。FAO P-M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较为合理,造成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差的原因主要是辐射项的选取及土壤热通量的影响。利用实测土壤含水量资料和水量平衡方法计算的植物生长期的5-9月植被实际蒸散量为425.5mm,与FAO P-M法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相比计算作物系数,得到植物生长初期、中期和末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51、0.96和0.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