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3 毫秒
381.
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江源区曲麻莱县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总量及比例,结果表明:4种利用方式土壤的氮素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在0~10 cm土层,土壤全氮与有效氮含量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人工草地最高,退化高寒草甸草原最低。与高寒草甸草原相比,退化高寒草甸草原0~10 cm土层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分别降低了52.4%和76.2%,而10~40 cm土层的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却明显增加。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退化导致0~10 cm土层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退化和人工种植均导致0~1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而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明显升高,且这两个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40~60 cm土层又明显降低。因此,退化和人工种植均导致土壤硝态氮沿土壤剖面淋溶下移,并且淋溶主要发生在0~40 cm深度的土壤中。土壤无机氮总量与硝态氮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对土壤无机氮总量和比例的研究也表明退化加剧了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382.
[目的]探索石油污染与土壤生物学及非生物学特性间相互关系,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资料。[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甘肃省庆阳市5县,1区,8个采油区油污土壤化性质、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结果]土壤总石油烃含量(TPHs)与碱解氮、速效磷、pH值和脲酶呈负相关(p0.01),与土壤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正相关(p0.01);样地土壤TPHs含量低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指数明显高于TPHs含量高的样地;NMDS排序结果显示,石油污染对该地区土壤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其次为TPHs,pH值、脲酶、ShannonWiener指数及过氧化氢酶。[结论]陇东地区石油烃污染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包括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有效循环、土壤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和速效钾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83.
为了培育适合青海高原种植的春小麦糯性新品系,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80株青春533×糯麦1号F2代材料的Wx基因缺失情况,同时测定了不同Wx基因缺失类型F2代材料的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80株F2代分离群体材料中,单缺失WxA1或WxB1或WxD1基因的材料分别为8份、11份、9份;同时缺失WxA1和WxD1基因的材料为10份,同时缺失WxB1和WxD1基因的材料为12份,同时缺失WxA1和WxB1基因的材料为9份;WxA1、WxB1和WxD1基因全部缺失的材料为8份。Wx基因的缺失数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缺失1个Wx基因(部分糯小麦),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青春533)降低5.28%~11.35%;缺失2个Wx基因(部分糯小麦),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降低10.73%~19.81%;缺失3个基因(糯小麦)的直链淀粉含量为0.97%,比对照降低30.53%。高原春小麦与糯性小麦杂交的F2代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幅度要比前人所研究的材料下降幅度大,并且WxB1单缺失引起直链淀粉含量下降(11.35%)比WxA1和WxD1双缺失所引起的下降幅度要大(10.73%)。  相似文献   
384.
为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全年放牧藏系绵羊牧草表观物质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在不同牧草物候期下的变化特征,试验分别在牧草返青期(5月2日)、青草期(7月12日)和枯草期(12月7日)对藏系绵羊(n=10)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率进行测定,然后通过对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探究藏系绵羊血清中心肌酶、能量及脂代谢、部分激素、钙磷代谢、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物候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草期藏系绵羊牧草DM、CP和A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心肌酶活性方面,藏系绵羊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CK)在枯草期显著低于其他两个物候期(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LDH)随物候期推移表现出青草期>返青期>枯草期(P<0.05);能量及脂代谢方面,葡萄糖(GLU)含量随物候期推移表现出青草期>返青期>枯草期(P<0.05),胆固醇(TC)含量在青草期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激素方面,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IGF-2和胃泌素的含量在青草期显著高于返青...  相似文献   
385.
以3个遗传群体(2套DH群体,1套RIL群体),共435个稳定品系为试材进行表型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点3个群体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平均值比青海点分别高5.6~7.6 cm、2.8~3.7 cm、4.0~4.9个、0.1 cm/个,而青海点的千粒质量比四川点高6.2~28.3 g。除个别品系外,四川点的穗长和小穗数高于青海点,而青海点的千粒质量高于四川点。对株高而言,当株高大于四川点的平均值时,除个别株系外,四川点的株高都高于青海点。同时,RIL与2个DH群体在两地的株高分布存在差异,即RIL群体中有更高频率的品系在青海的株高高于四川点,这可能是RIL群体存在的矮秆基因在两地的表达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386.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了两个放牧季(2003年6月29日~9月20日和2004年6月29日~9月20日)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放牧季内,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草地群落的盖度、地上现存量和优势种植物(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降低,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对照处理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中度放牧组最高,该结果支持“中度干扰理论”。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增加,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7.
为研究高原环境对藜麦营养成分的影响,将来自青海西部地区柴达木盆地乌兰县、德令哈市(3000 m,高海拔干旱地区)和青海东部地区大通县(2300 m,高海拔半干旱地区)的8个藜麦品种(系)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运用AMMI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粗纤维、蛋白质、β-葡聚糖、碳水化合物和α-维生素E等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总糖含量受品种和环境双重影响,交互作用对粗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2)参试藜麦品种(系)各营养成分稳定性存在差异。在高原藜麦栽培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优势,在重视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388.
为更好地提出保护和开发青海地方蔬菜种质资源乐都长辣椒策略,通过在同样栽培条件下比较分析来自青海不同产区的4个乐都长辣椒品系(LD1、LD2、LD3、LD4)的农艺性状,解析该资源当前的种质分化情况并就此探讨下一步对其保护和利用的对策。结果表明:(1)纯种乐都长辣椒LD1相对于其他3个品系具有良好的综合农艺性状,LD1的农艺性状综合评价最高为0.55,LD2次之为0.54,LD3最低为0.34。(2)供试的乐都长辣椒4个品系间已存在显著的农艺性状变异,种质分化明显,急需提纯复壮和创新改良。它们的单株产量和单果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9.61%和19.70%,果肉厚度次之为16.56%,果实纵径变异系数最小为3.08%。(3)乐都长辣椒的产量与单株果数、果肉厚度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辣椒单果重与果肉厚度、商品果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优先考虑在增加单株果数、果实横径及果肉厚度等方面着力,以提纯复壮和创新改良乐都长辣椒种质。  相似文献   
389.
为了分析抗秆锈病小种Ug99的基因在青海审定小麦和新合成的人工小麦中的分布状况,采用6个抗Ug99基因(Sr33、Sr36、Sr39、Sr40、Sr42、Sr43)的分子标记对青海省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及86份人工合成小麦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青海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中,有4个品种含Sr33,占检测品种数的6.06%;1个品种含Sr39,占检测品种数的1.52%;5个品种含Sr40,占检测品种数的7.58%;4个品种含Sr42,占检测品种数的6.06%;3个品种含Sr43,占检测品种数的4.55%;同时含有2个抗性基因的品种仅有2个,占检测品种数的3.03%。在86份合成小麦材料中,有38份材料含Sr33,占检测材料的44.19%;31份材料含Sr39,占检测材料的36.05%;9份材料含Sr40,占检测材料的10.47%;3份材料含Sr42,占检测材料的3.49%;6份材料含Sr43,占检测材料的6.98%;同时含有2种抗性基因的材料有17份,占检测材料的19.77%。在66个小麦品种和86份人工合成小麦材料均未检测出Sr36。人工合成小麦提供Ug99抗病基因资源,对改良普通小麦Ug99抗病性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90.
利用1 389个DArT标记对334份青藏高原西藏野生大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群体DArT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005 6~0.500 0,平均值为0.248 9。运用贝叶斯、主坐标分析2种方法对野生大麦的群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参试材料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各个亚群中的个体不同来源、不同棱形、不同皮裸性混杂分布。以标记位点间的相关系数平方(r~2)作为衡量连锁不平衡(LD)水平的参数,在整体上,LD水平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加递减,各个染色体内也有相同的趋势,不同染色体的LD水平不同。以r~2=0.2为阈值统计,大于0.2的位点组合中,P0.001的位点组合比例为3.31%,r~2的平均值为0.454;群体的LD衰减距离为0.3cM,衰减较快。青藏高原地区野生大麦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水平的研究为杂交育种和关联图谱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