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为研究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水分和养分高效利用的饲用作物栽培模式,于2020-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开展大田试验。在燕麦灌浆期刈割后进行饲草复播,复播设置种植模式及施肥处理双因素试验,3种种植模式分别为单作燕麦(‘蒙燕1号’,SO),单作箭筈豌豆(SV),2行燕麦与4行箭筈豌豆间作(IOV);4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N),施化肥(磷酸二铵,C,150 kg/hm2),施生物有机肥(润泽生物有机肥,O,900 kg/hm2),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磷酸二铵,G,全量配施),探讨间作与施肥对复种燕麦、箭筈豌豆饲草养分累积、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与施肥可显著增加饲草产量,2020年和2021年G处理较N处理鲜草产量显著提高74.0%和63.5%,干草产量显著提高55.4%和57.0%;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该间作模式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土地利用优势。间作与施肥显著增加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整体表现为SO>IOV>SV。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系统的养分优势主要体现在饲草氮累积量的增加,而磷钾累积量则低于单作燕麦,高于单作箭筈豌豆;2020年和2021年G处理下的燕麦间作箭筈豌豆的饲草氮累积量分别比N、C、O处理增加152.2%、21.7%、47.1%和119.8%、17.6%、41.2%。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是最适宜的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轴向、径向荷载下植物根系对弹性变形的适应与抵抗特性,以水土流失地区常见植物种黑沙蒿根系为对象,采用TY8000伺服控制试验机,研究1~5 mm径级范围内黑沙蒿直根及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承受轴向、径向荷载下弹性模量与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直根及含侧根分支处根段力-位移曲线(F-s曲线)承受轴向荷载时呈上凸形,承受径向荷载时呈下凹形;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弹性模量均与根径幂函数负相关,抗拉刚度及抗弯刚度与根径幂函数正相关;弹性模量与刚度在轴向荷载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径向荷载下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黑沙蒿较细根适应变形能力更强,较粗根抵抗变形能力更强,且根型影响变形性质。  相似文献   
33.
白酒酒糟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生物质原料,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类以及纤维素类物质。为研究混菌发酵对白酒酒糟蛋白饲料利用率以及适口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未经处理的酒糟作为对照,与不同纤维素降解菌和酵母菌的接种方式发酵的酒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填料量为15 g、含水率为40%、温度为30 ℃的条件下,接种0.6%的纤维素降解菌24 h后,再接种0.3%的酵母菌,发酵72 h白酒酒糟中的酵母菌活菌数达到6.98×109 个/g,粗蛋白质含量达25.91%,较发酵前提高了60.43%。 [关键词] 白酒酒糟|蛋白饲料|混菌发酵  相似文献   
34.
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半干旱区,研究了华北落叶松林、沙棘灌丛、虎榛子灌丛、草地植被类型的冠层截留与再分配、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等水文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冠层截留能力相差较大,其中,沙棘灌丛的截留率最高(24.80%),华北落叶松林略低(21.40%),虎榛子灌丛最低(9.25%);与此相反,树干茎流率以虎榛子灌丛为最高(33.18%),超出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区灌木树干茎流范围(2%~10%)。从季节变化上看,不同植被群落的截留率均为6月份最大,7—9月份持续下降,10月份出现回升;但截留量均为7月份最大。枯落物持水性能以华北落叶松林样地为最高,其次为虎榛子灌丛、沙棘灌丛和草地,这与各植被类型枯落物层贮存量的大小排序一致。1 m土 层的土壤容重以虎榛子样地为最小(1.03 g·cm-3),然后依华北落叶松(1.07 g·cm-3)、草地(1.08 g·cm-3)、沙棘(1.16 g·cm-3)的顺序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以华北落叶松林样地为最高,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以虎榛子样地为最高,非毛管孔隙度以草地为最高;这几项指标均以沙棘样地为最低。综上所述,从林冠截持、枯落物持水性、土壤物理性质等总体来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存蓄水、调水能力最强,其次为虎榛子灌丛和草地,沙棘灌丛最差。  相似文献   
35.
毛囊的周期性变化和分子调控及其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毛囊是一个形态和结构较为复杂的皮肤附属器官,它控制着毛发的生长,具有自我更新和周期性生长的特点。毛囊的周期性变化依靠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间充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先是毛囊长出毛干为生长期,接下来是凋亡驱动的退行期,然后进入休止期。其变化过程是一系列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启动信号、维持毛囊生长的信号及抑制毛囊生长的信号等。绒山羊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在出生后也表现周期性变化,次级毛囊由于光周期的影响而呈很强的季节性的周期变化,而初级毛囊则变化不明显。山羊绒是绒山羊次级毛囊的衍生物,次级毛囊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山羊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及它们的分子调控机理不仅可揭示毛囊的发育规律而且对绒山羊的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试验旨在探讨试验性感染绵羊肺腺瘤病毒内蒙株(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NM)对羊的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凋亡、血气指标的影响。用含JSRV-NM株的病毒悬液1 mL气管内接种1日龄羔羊,对人工感染羊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血液学检查、病理生理学的系统病理学研究。在不同时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对血液做血气分析和血清酶的检测。人工感染羔羊均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绵羊肺腺瘤病(sheep pulmonary adenomatosis,SPA)临床症状。SPA攻毒组感染JSRV-NM株后前60 d,外周血中CD4+、CD8+ T细胞保持较高水平;到感染后90 d呈现下降趋势。对淋巴细胞凋亡检测的结果显示,在感染JSRV-NM株前60 d,凋亡细胞都保持较高水平;而感染第90天后,晚期细胞凋亡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阴离子隙(AnGap)、细胞外液碱剩余(BE(ecf))、氯离子浓度(Cl-)、氧分压p(O2)、实际碳酸氢根(HCO3act)、标准碳酸氢根(HCO3std)、二氧化碳总量(TCO2)、氧饱和度(O2SAT)、氧含量(O2CT) 9项在不同时期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接毒羔羊尚未发生SPA的典型症状,但试验羔羊的病情已经出现,处于SPA疾病的早期表现;病羊在感染JSRV-NM病毒株后,在一定时期内,血液中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是SPA病羊在疾病过程中细胞免疫和淋巴细胞受损的重要表现之一;外周血淋巴细胞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凋亡,JSRV-NM株诱导机体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表现;本试验结果初步证明,血气分析方法在临床诊断绵羊肺腺瘤病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为了找出褪黑素分泌变化与c-fos原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控制不同光照时间饲养1日龄雏鸡50只,取骨髓组织,经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①单核细胞系胞浆出现阳性信号;巨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胞核出现阳性信号;红细胞系无阳性信号;②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量呈增长趋势。结果表明,c-fos与骨髓细胞的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褪黑素的增高能够显著抑制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且褪黑素的减少能够刺激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38.
肉雏鸡与蛋雏鸡法氏囊生长发育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不同日龄肉鸡与蛋鸡的法氏囊指标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肉鸡分别在10个不同日龄随机选取10只健康鸡。蛋鸡分别在12个不同日龄随机选取健康的公鸡、母鸡各10只。宰杀后,摘取法氏囊称重,测量其长、宽、高,并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然后显微镜下测量法氏囊滤泡的长、宽、皮质及髓质厚度。结果表明,肉鸡法氏囊重量随日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到49日龄达到最大,其滤泡的生长也符合此规律;蛋鸡的法氏囊重量从1~68日龄不断增长,并且到68日龄时达到最大值,68~96日龄逐渐减小,其滤泡生长也符合此规律,而法氏囊指数与日龄和体重的增加呈现一定规律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9.
绒山羊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构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组文库之一,它以其容量大、遗传特性稳定、嵌合体少、插入片段易回收、操作简便等不可比拟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较大的真核生物基因组研究之中。作者就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的构建条件进行了研究,用HindⅢ部分酶切绒山羊基因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离大片段DNA,以电洗脱法回收DNA后,与BAC载体连接,将连接产物点透析后,电转化DH10B感受态细胞,最后对转化的片段小提质粒进行NotⅠ酶切,脉冲电泳鉴定其大小。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方法既可获得较大的插入片段又可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是较好的用于构建大基因组文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探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可行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优条件。通过对试验组绒山羊颈部静脉注射BrdU,活体背部皮肤采样,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片中是否有阳性细胞分布;通过试验BrdU不同注射剂量、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各自稀释度、抗原修复方式及DNA变性温度对BrdU标记结果的影响,以寻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最佳条件。观察发现抗BrdU单克隆抗体处理的试验组皮肤组织切片中均有红色BrdU阳性细胞分布;未经BrdU标记的对照组动物同部位组织切片和以PBS代替抗BrdU单克隆抗体处理的试验组皮肤组织切片中均未见BrdU阳性细胞。BrdU适于内蒙古绒山羊活体标记;2 mol/L HCl 37 ℃变性30 min,胰蛋白酶37 ℃修复30 min,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的稀释度均为1︰100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