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4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着育苗产业的发展,蔬菜商品苗的贮藏与运输成为幼苗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贮运前商品苗的质量和贮运期间的 管理和调控水平是影响贮运后幼苗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就贮运前壮苗的培育和管理技术,以及贮运期间的管理和控制 技术两个方面对贮运商品苗质量保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8 个芹菜品种幼苗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的32 个耐热性指标在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到7 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供试芹菜品种幼苗耐热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文图拉变异自交系>加州王变异自交系>津南实芹>犹他52-70 >嫩脆西芹>康乃尔>伏芹>金黄,与田间多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
植株表面茸毛常与抗虫、耐干旱、耐盐、抗病及防御紫外线辐射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抗性育种中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本试验以多茸毛辣椒材料1789M和无茸毛辣椒材料1788W及其F1、F2群体为试材,观察辣椒体表茸毛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特点,研究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规律,并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对辣椒茸毛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辣椒植株茸毛是由部分表皮细胞向上突起形成,以直立不分杈的单茸毛为主,并且植株不同部位的茸毛密度不同,一般为幼茎成熟茎叶片背面叶片正面;辣椒茸毛性状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在辣椒10号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ssr10-19和ssr10-21之间,且两标记与该茸毛基因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5.3c M和13.3c M。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华北地区深松土壤的蓄水保墒节水和增产效果,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对播前深松+旋耕(S)和旋耕(N)两种耕作方式下非灌溉冬小麦田的土壤容重和水分及小麦根条数、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N处理相比,S处理下0~35cm土层的容重显著降低,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土壤蓄水量分别提高35.8、34.2、23、80和41.3mm,越冬期和拔节期根数显著增加,花前干物质积累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1%、16.3%和23.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变化不明显,同时耗水量降低28.7mm,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9.3%。因此,冬小麦播前深松在降水量稀少的华北地区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5.
小麦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及SSR分子标记试剂盒的研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根英  夏先春  何中虎  孙其信 《作物学报》2006,32(12):1771-1778
本研究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法国Agropolis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包括134个SSR引物、2457个普通小麦基因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利用荧光标记法的分析结果,用代表性基因型在某一位点的扩增片段作为银染法的读带依据,开发了SSR分子标记试剂盒,包括46对SSR引物及其PCR反应程序、代表性基因型的DNA样品、592个等位变异的代表性基因型清单及试剂盒使用说明等。该数据库的建立和试剂盒的开发,为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小麦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实现小麦遗传资源和信息资源全球共享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6.
结球甘蓝核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蓝测序结果,利用CodonW软件对结球甘蓝的48 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确定了TCT、CCT、AGA、GTT、GCT、GAT等6个高频密码子。将甘蓝与大肠杆菌、拟南芥、棉花、水稻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了比较,发现甘蓝密码子使用偏爱性与同为双子叶植物的拟南芥、棉花基本一致,而与大肠杆菌及单子叶植物水稻均具有较大差异。以甘蓝密码子用法分析结果为依据,对Bt cry1C抗虫基因进行了密码子的改造,得到了具有甘蓝密码子使用特点的cry1C基因序列,为甘蓝的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7.
 以早星×早露蟠桃和94-1-40×早红2号两个杂种后代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糖、酸性状遗传与果形(扁平/圆形)、果皮毛有无(普通桃/油桃)、果肉颜色(白肉/黄肉)等质量性状的关系。桃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占总可溶性糖的60%以上,其次是葡萄糖、果糖和山梨糖醇。桃果实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莽草酸含量很低,仅占总酸含量的约0.3 %。在蟠桃群体中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桃群体,而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和莽草酸含量在蟠桃和普通桃后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份间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在蟠桃和普通桃后代间存在差异。油桃后代的苹果酸、总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桃后代,其柠檬酸、奎宁酸、莽草酸平均含量与普通桃后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005年油桃后代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桃,2004年仅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桃后代。两年的结果均表明,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各种糖酸组分在黄肉桃和白肉桃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吴本宏2003年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48.
温室黄瓜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连作8年黄瓜的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栽培制度,除CS3早春茬种植番茄外,其它处理传统两茬均为黄瓜,以传统两季种植。夏季休闲处理为对照,进行3年的盆栽试验,采用第3年夏茬后数据评价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结构多样性,碳源利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秋冬茬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黄瓜土壤夏季填闲大蒜(CS4)、茼蒿(CS2)、菠菜—白菜(CS3)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匀度和Biolog ECO板每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对于对照均显著增加,其72 h AWCD值分别增加了57.0%、26.1%、57.2%,在主成份1和主成份1至3加权上,对照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CS2、CS3、CS4在多聚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上显著高于对照,且CS2对芳香类化合物的利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S2、CS3、CS4微生物量C/N分别为14.4、14.9、9.3,显著高于对照;且CS2与CS4显著增加了秋冬茬黄瓜的产量。综合结果表明:CS2、CS3、CS4均能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碳源,从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对土壤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49.
丰花月季新品种‘北京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花月季新品种‘北京红’是从‘塞维丽娜’ב紫色美地兰’的杂交后代群中选出。花朵朱红色,颜色鲜亮,半重瓣,平均花径7.1 cm,年成花量285朵。生长势强健,抗黑斑病,耐湿热,适宜栽植于以北京气候特点为主的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50.
番茄品种与砧木苗期耐盐性指标评价及耐盐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耐盐的番茄品种和砧木品种,确定番茄幼苗的可适应盐浓度、筛选强度和可用于鉴别番茄苗期耐盐性的指标,试验以19 个番茄栽培品种和3 个砧木品种为试材,在苗期浇灌不同盐浓度的营养液,对幼苗生长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佳西娜(产地荷兰,樱桃番茄,红果)和瑰丽绝粉(产地甘肃,大果,粉果)为耐盐的番茄品种,番茄砧木406(产地山东,大果,红果)为耐盐的番茄砧木品种。在每隔2 d 1 次的灌溉强度下,番茄苗期可适应盐浓度为4 g·L-1,筛选强度为8 g·L-1。可以作为鉴别番茄幼苗耐盐性的指标为全株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株高、茎粗、功能叶片数和壮苗指数,而根冠比则不可作为番茄幼苗耐盐性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