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29篇
  146篇
综合类   843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28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潘雅文    马文龙  潘庆宾  韩剑桥    张胜男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88-97+105
侵蚀输沙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是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流域水土流失控制和水沙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流域侵蚀输沙空间尺度效应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从坡面到流域,阐述了降雨、土壤和植被等环境要素对侵蚀输沙尺度效应的影响,梳理了尺度效应产生机制方面的认知,总结了不同条件下坡面产流和侵蚀输沙尺度转换的代表性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流域侵蚀输沙空间尺度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未来应增加新技术和数据的应用,建立具有明确物理机制的侵蚀输沙空间尺度转换方法,同时,急需突破剧烈环境变化对空间尺度效应影响的研究。本文的梳理与总结可为流域侵蚀输沙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土壤侵蚀防治和河流水沙的综合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62.
黄哲  杨艳芬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268-274,283
为探究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未来空间格局分布,基于延河流域1986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空间转移动态图及土地利用转移面积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延河流域1986—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规律; 运用Logistic-CA-Markov模型和MCE-CA-Markov模型分别预测了2030年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1986—2010年耕地降幅最为明显,减少了557.10 km2,主要转为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 林地和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扩张迅速,分别增加了378.34,136.97,48.17 km2,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生态恢复政策是影响延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子。Logistic-CA-Markov预测得到的2030年延河流域耕地和草地减少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则增幅较大,流域经济发展需求较高,这种情况下应准确把握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而MCE-CA-Markov预测得到的2030年延河流域耕地、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均有增加,且耕地增幅最明显,这种利用结构表明流域经济发展相对较缓,实现了对流域环境的保护,但应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结构,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从而实现流域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3.
黄悦  张风宝    高晶霞  申楠    杨明义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431-437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影响土壤质量、入渗、抗侵蚀能力及根系生长的重要土壤物理性质,同时也是判断土壤是否退化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以分析团聚体水稳性为主,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相关研究较少,而使用高能水分特性法(HEMC)测定团聚体结构稳定性重现性高,可检测不同处理间微小差异且试验及计算过程精准可控,在国外已有较多研究。研究通过HEMC法分析了土壤改良剂、土地利用与土壤管理和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下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差异较明显,且有机质与黏粒含量是影响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国内还鲜有相关报道。该研究就HEMC方法的原理、测定过程、数据处理、指标计算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大力提倡保护耕地资源、修复退化土壤及实施植被恢复的大背景,对利用该方法进行土壤结构、土壤质量、土壤抗蚀性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够推广利用该方法,为土壤质量演变、构建和评价健康土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4.
为明确野生大麦穗部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来自以色列的野生大麦Mehula 1-2为材料,对其在穗部发育的4个关键时期(开花后3、8、13和18 d)进行RNA-seq分析,并与栽培大麦穗部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野生大麦穗发育的4个时间点共鉴定到17 163个基因,其中11 273个为差异表达基因,包括635个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物质合成、代谢过程、物质运输、抗逆等相关过程或通路上;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穗部基因的表达谱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共同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到细胞器、催化、代谢、调节及抗逆等相关通路上,而在特异表达基因方面,栽培大麦主要集中于甲基转移酶、次生壁生物合成、核糖体蛋白等相关基因,野生大麦主要集中于逆境抗性、花青素合成、钙调蛋白等相关基因。本研究发掘的与穗部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丰富了大麦穗部遗传改良基因资源,为进一步解析野生大麦穗部发育关键基因的表达特性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对秦岭山区60多块25年生油松飞播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油松飞播林密度差异较大(51~366株·500 m-2)。高密度林分为纯林,林下几乎无活地被物,植株枝条稀疏,冠幅较小,绝大多数偏冠,林分平均直径小(10.6cm),生长速度慢;疏林是较稀疏的混交林,树木枝繁冠大干尖削,林分平均直径较大(16.5 cm),直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大;中密度林分处于二者之间。建议对不同密度和特征的林分尽早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生长,增强林分稳定性。  相似文献   
66.
GIS技术为强大的空间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宏观决策、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和面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支撑作用。GIS分析数据的质量、来源、模型和集成是影响GIS对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定量定性研究的主要问题。"3S"技术一体化、GIS网络、实用模型和专家智能系统的发展是GIS解决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
文章分析了杨凌示范区设施园艺基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结合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等方面构建了杨凌区设施园艺基地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为区域设施园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采用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陕西某种鸡场进行鸡白痢检测,检测结果为该鸡群患病率为3.4%。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为种鸡及种蛋引入把关不严、鸡群饲养管理不良、鸡舍及周围环境消毒重视不够等,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定期检疫淘汰阳性鸡等相应预防鸡白痢的生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9.
从高产耐密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增加、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氮肥分次施肥、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关键技术和技术流程方面总结了陕西省榆林市北部风沙滩水地玉米标准化种植技术,以期为榆林市玉米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0.
采用树脂包埋块半薄/超薄切片技术,通过光镜(L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方法,研究了轻度、中度和严重干旱胁迫对楸子(Malus prunifolia)、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和平邑甜茶(M. hupehensis)叶片组织解剖结构、表皮微形态特征(气孔密度、大小及角质层厚度)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光镜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条件下3种苹果属植物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叶肉组织结构紧密度(CTR)都显著减小(P<0.05),而海绵组织厚度与叶肉组织结构疏松度(SR)均显著增加(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3种苹果属植物幼叶气孔密度在干旱胁迫下显著增大(P<0.05),而气孔宽度、开张比及其开张度明显下降。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楸子和新疆野苹果上下角质层厚度逐渐增加,而平邑甜茶的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叶绿体膨胀变形,淀粉粒变小消失,基粒片层排列松散减少,类囊体腔扩大;在严重胁迫条件下,叶绿体膨胀近圆形,叶绿体膜破裂,类囊体严重泡化开始解体。与平邑甜茶相比,严重水分胁迫下楸子和新疆野苹果叶绿体超微结构损伤较小,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