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对夏粮生产造成的影响,把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关,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富平县科学规划,扎实落实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工作,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作用,确保了全县夏粮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小麦吸浆虫防治效果相近。小麦抽穗70%时用药一次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抽穗20%时用药一次的防治效果。小麦抽穗20%时用药一次,抽穗70%时再用药一次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根腐病是苹果树毁灭性病害之一,目前该病防治多化学制剂为主,导致土壤水源环境污染,果树抗病能力降低。本文旨在探索生物防治苹果根腐病新思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哈茨木霉菌等生防制剂代替传统化学制剂防治苹果根腐病。试验表明使用2.0亿/g哈茨木霉菌+350亿/g解淀粉芽孢杆菌+5亿/g枯草芽孢杆菌+52%矿源黄腐酸钾+35 g/L聚谷氨酸,按产品说明用量进行2次灌根处理,能够快速抑制、杀灭土壤有害菌,大幅度降低根腐病危害,提高苹果树势、产量、品质和果园效益。  相似文献   
14.
苹果褐斑病是近几年富平县苹果生产中的常发病害,导致苹果早期落叶,已经成为影响当年品质以及来年产量的主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富平县苹果园中褐斑病发生特点,发病规律和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地实情提出了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小麦茎基腐病化学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和富平县进行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50%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及70%甲基硫菌灵、20%氰烯·己唑醇田间喷雾对小麦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效上,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和50%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拌种均能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并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也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白穗率。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越冬期和返青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大大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喷施20%氰烯·己唑醇的防效好于70%甲基硫菌灵。由此可见,在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上,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这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生产防控中减少用药次数而降低农药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栽植品种、园地建设规模、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陕西省礼泉石榴产业现状。重点分析了当地石榴的生产现状及管理技术水平;根据现状和相关政策,围绕产业技术培训、新成果转化、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开发石榴潜在价值、延伸产业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以期为当地石榴栽植及未来的延伸产业发展及建设给予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富平县是中国奶山羊之乡,羊乳之都,千亿级奶山羊产业链的主战场。全县奶山羊存栏 82 万只,全县 16 个镇(街道办)都有养殖,其中 主要集中在刘集镇、流曲镇、齐村镇、到贤镇、东华街道办、 留古镇等。全县乳品加工企业 6 家,为奶山羊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奶 山羊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升级,奶山羊存栏量不断上升。由于存栏的增加,奶山羊乳房炎发病数较多,对产业影响较大。为了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早处置、早预防”奶山羊乳房炎,笔者就奶山羊乳房炎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做了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5~2017 年陕西省西甜瓜播种面积稳定在7.42 万~7.98 万hm2,年总产量274.3 万~320.0 万t,总产值47.9 亿~52.8 亿元;近年来设施栽培比例大幅提高,区域特色基本形成,品种不断优化,西甜瓜产业稳步提升,成为陕西省高效园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富平县旱地小麦水肥一体化节水补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陕西省富平县建设标准化旱地小麦水肥一体节水补灌技术示范区133.33 hm~2。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补灌技术,总结形成一整套抗旱保墒增产小麦技术规程等模式,改善耕作制度,实现旱作区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结果表明示范区小麦较大田节水40%、节肥20%、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4个T4代转TaEBP、GhDREB、GmDREB1、GmDREB3等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小麦株系为供体,以‘矮败周麦18’为受体,通过温室加代条件下的有限回交、滚动回交途径,应用分子跟踪检测手段,创制转基因矮败小麦抗旱新种质。BC2F2植株目的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分别聚合不同外源基因于一体的抗旱相关转基因‘矮败周麦18’小麦新种质,其中有TaEBP和GhDREB、GmDREB3和GmDREB1、TaEBP和GmDREB3、GhDREB和GmDREB3分别聚合于同一植株的矮败种质;及TaEBP、GhDREB、GmDREB3三个基因聚合在同一植株的矮败种质。这些转基因新种质为进一步开展抗旱转基因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