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篇
  40篇
综合类   753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43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4 毫秒
91.
在土壤垂直分布中,棉花黄萎病菌主要分布于0~40cm耕作层中,占总菌量的90%多,而40cm以下土层中仅占总菌量的10%;在土壤水平分布中,棉花黄萎病菌随病害的加重,由聚积分布型转变为均匀分布型。在病株中,病菌分布也不均,叶脉>主茎>果枝。  相似文献   
92.
陕西省猕猴桃黑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confirm the causal pathogen and damage degree of a new disease of kiwifruit-black spot in Shaanxi Province, 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Zhouzhi County and Huyi District in 2018. The pathogen was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fruits and identifi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testing, sequence alignment and phylogenic tre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black spot was 65%, and the early fruiting rate was 33%. Fruits infected with black spot disease were soft-rotted after being stored for two months under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 pathogen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under skin of Cuixiang kiwifruits and the strains could produce two types of conidia, including oval α-type conidia and curved β-type conidia. Through sequences alignment of 18S rRNA, ITS, reference gene (EF1-α) and phylogenetic tree clustering analysis, it was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ausal pathogen causing black spot disease of Cuixiang kiwifruit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Diaporthe eres.  相似文献   
93.
马青 《西北园艺》2001,(1):40-40
由于保护地的特殊环境,导致许多病害严重发生。因此,了解保护地蔬菜病害发生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对于搞好保护地蔬菜生产非常必要。 1 发生特点 1.1 蔬菜病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 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和反季节栽培的发展,病害种类增加。反  相似文献   
94.
95.
总结了氨基寡糖素防治烟草、辣椒及番茄3种作物病毒病的田间实验结果,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氨基寡糖防治烟草病毒病防效高达77.9%,辣椒病毒病防效77.0%,番茄病毒病防效74.45%,喷雾使用,浓度为稀释300~400倍。  相似文献   
96.
为了明确M97抗条锈性遗传规律,在苗期用7个小麦条锈菌系对M9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的杂交后代F1、F2、F3和BC1代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并对M97抗Sun11-4的抗条锈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M97对Sun11-4和Sun11-11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29、CY30、CY33的抗病性由1显1隐2对基因共同控制,对CY31的抗病性由2对显性基因独立或重叠作用控制。以接种Sun11-4的F2代分离群体构建作图群体,筛选到Xwmc222、Xwmc147、Xbarc229和Xwmc339等4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其遗传距离分别为3.4、4.8、7.6和12.1 cM。将该抗病基因定位于小麦1DS染色体,且该基因不同于已知的抗条锈基因,暂命名为YrM97。用YrM97两侧遗传距离最近的2个标记Xwmc222和Xwmc147对42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进行分子检测,仅有9.5%的品种具有与YrM97相同的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97.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烟草根际采集30份土壤样品,分离纯化得到347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等病原真菌拮抗活性较好的细菌FB-16,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带宽为23m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作用机制试验、温室防病试验测定FB-16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FB-16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96%;其代谢产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FB-16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auefaciens(Gen-Bank登录号为JN245982);饱和度25%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42.00 mm;FB-16活性产物处理的烟草植株在接种烟草黑胫病菌7天后的防治效果为69.96%。表明菌株FB-16在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GC-MS分析研究木枣和酸枣挥发物成分,并测试枣镰翅小卷蛾触角电位(EAG)反应、寄主趋向和产卵选择,以探明枣镰翅小卷蛾的寄主选择机制。结果显示,在萌芽期,木枣和酸枣嫩叶的挥发成分均为罗勒烯、2-甲基-2-菠烯、α-法呢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种,但相对含量稍有不同。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木枣和酸枣2种寄主都有强烈的EAG反应,且同一寄主上雌蛾的EAG反应值极显著地高于雄蛾,其EAG值是雄蛾的3.3倍。枣镰翅小卷蛾对木枣表现强烈的趋向反应,而对酸枣的趋向不明显,且雌虫的趋向反应显著高于雄虫。木枣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酸枣,且木枣枣吊上的单雌产卵量为307.9粒,极显著地高于酸枣枣吊上的产卵量(182.9粒)。研究表明,枣镰翅小卷蛾雌蛾在寄主选择中起主导作用,木枣是其嗜好寄主。  相似文献   
99.
室内观察并比较了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根据观察结果,将两种生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体外用触角检测寄主,(2)产卵器检测寄主体内环境,(3)排卵及(4)拔出产卵器。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在寄主体内检测时的身体摆动、产卵时蜂相对静止程度、产卵器拔出动作和在寄主表面穿刺次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产雌和产雄生殖行为中,蜂对寄主的检测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4.84 s、15.50 s),而寄主的体内检测时间(分别为190.23 s、482.55 s),在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产雌寄生时,雌蜂是否出现"静止"及产卵器是否抽动拔出可以作为产卵的判断标准,但对产雄寄生,则无法通过行为动作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动态以及生境对寄生蜂发生量的影响,在陕西洛川和杨凌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数量。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的果园,金纹细蛾的危害率在弃管园最重,达21.13%,覆膜套种幼园最轻4.76%;嘎啦品种受害最大,达10.01%,红星最轻1.56%。金纹细蛾的寄生蜂有5种,分别是瘤羽角姬小蜂Sympiesis soriceicornis、茶细蛾雕绒茧蜂Glyptapanteles theivorae、褐足光盾跳小蜂Ageniaspis testacesipes、光额羽角姬小蜂Sympiesislaevifrons、什毛姬小蜂Pnigalio sp.,其中,瘤羽角姬小蜂在无草老园寄生数量最多,达到37.44头.500片1虫疤叶,覆膜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弃管园寄生最多,达到256.82头.500片1虫疤叶,在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跳小蜂数量在杂草老园果园寄生最多,达到22.23头.500片1虫疤叶;3种蜂均在嘎啦品种上寄生最多。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跳小蜂在树冠空间分布型整体均趋向于聚集分布,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瘤羽角姬小蜂为北侧最多,跳小蜂为北侧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各个方位分布比较均衡。据此可知,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精细的管理果园是减轻金纹细蛾的有效途径。在时空动态上,金纹细蛾优势寄生蜂中茶细蛾雕绒茧蜂又显得跟随性以及数量均高于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可以作为金纹细蛾生物防治的首选寄生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