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产生,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各个行业都进入了运行发展“艰难期”。饲料生产企业作为保障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疫情影响下产生了各种问题,其中运输环节受阻、生产成本增加以及资金周转困难作为影响较大的经营困境,对饲料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此,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进步,就需要结合疫情常态化特征进行经营模式的革新,改变企业的发展路径,由此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进步。本文就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干旱区栽培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和产量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干旱区栽培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所需的最佳施氮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3个时期(头茬果期、夏果期、秋果期)5个施氮梯度(0、50 g·株-1、100 g·株-1、150 g·株-1、200 g·株-1),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干旱区种植的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提高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表观量子效率(AQY)、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果实百粒质量、单株产量,并且能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Ci)。相关性分析表明,Chl含量与Ci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当全年施氮量为150 g·株-1时叶片Pn最高,3个时期分别比不施氮时高出67.6%、54.1%、44.0%;当全年施氮量为150或200 g·株-1时果实单株产量最高,3个时期分别比不施氮时高出27.6%、32.9%和52.3%。说明当全年施氮量为150 g·株-1时黑果枸杞叶片Pn最大,150或200 g·株-1时果实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干旱荒漠区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粒度特征,以民勤不同演替阶段(发育、稳定、衰退、严重衰退)白刺灌丛沙堆为对象,分别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粒度参数。结果表明:1)干旱荒漠区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以细砂(50.04%~57.10%)和中砂(16.05%~22.03%)为主,稳定、衰退、严重衰退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以细砂(46.71%~64.06%)和极细砂(17.14%~29.06%)为主。2)平均粒径介于极细砂、细砂和中砂(1.92~3.17ф),分选系数介于较好和较差之间(0.69~1.41),偏度负偏至正偏(-0.141~0.299),峰度中等至很尖锐(1.01~1.99),分形维数(1.665~2.242)。随着白刺灌丛沙堆的演替发展,平均粒径变细、细粒物质所占比重增大,分选系数从中等、较好-中等之间、较差、中等-较差,粒度频率曲线变窄。3)从垂直分布来看,4个演替阶段不同土层粒度参数差异不显著。在0~1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粒度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4.
以玉米杂交种吉祥1号为材料,在甘肃武威凉州区连续两年研究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制种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2年和2013年玉米生育期降水128.2 mm和98.1 mm条件下,灌水量由480 mm下降到210 mm减少56.2%,两年平均种子产量降低41.6%,每增加1 mm灌水种子产量增加14.05 kg·hm-2,同480 mm高水分处理相比,360、330 mm的中等水分处理减产0.47%~8.26%、8.66%~24.90%。不同时期的灌水效应差异很大,母本吐丝期、大喇叭口期、灌浆中后期少灌水的减产效应大小为:三个时期减少灌水>两个时期减少灌水>一个时期减少灌水,一次60 mm灌水在母本吐丝期要比大喇叭口期、灌浆中期减产6.5%、7.2%,一次30 mm灌水相应减产11.2%、8.5%。无论试验年份如何,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灌水量、耗水量增加而提高,但较高WUE并未在高水分产量最高的处理,而在中等水分处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时期WUE和灌水效率(IWUE)变化与产量变化相一致,灌水减少若发生在母本吐丝期均降低了WUEIWUE,发生在灌浆中期、大喇叭口期却相反。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效率,生育期灌水量减少25%~30%并不降低制种玉米种子产量,母本吐丝期对灌水最敏感,节水应在母本吐丝以前或灌浆中后期进行,以达到节水增产目标。  相似文献   
45.
对甘肃省武威市2012~2013 年度日光温
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调查结果表明,节能日
光温室经济效益排列前三位的茬口有四茬西
瓜、乳黄瓜—番茄、黄瓜—番茄;简易日光温
室经济效益排列前三位的茬口有三茬西瓜、西
瓜—番茄、番茄—西瓜;节能日光温室的节水
效应大于简易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46.
以民勤沙区不同变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测定白刺灌丛沙堆高度、长短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株高、盖度、枯枝和结实等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层0~10 cm处的土壤温度随着时间推移地面温度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为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2)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 0~5 cm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水分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变化阶段土层pH在5~10 cm最高,不同坡向pH均为迎风坡大于背风坡;衰退阶段背风坡中电导率最高,均大于其他发育阶段的坡向。4)土壤TN、速效磷平均含量发育阶段最高、有机质衰退阶段最高、稳定阶段均最低;土壤TN为雏形阶段、发育阶段和衰退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稳定阶段则相反;土壤有机质为雏形阶段和发育阶段背风坡中大于迎风坡中,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则相反;土壤速效磷为不同发育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土壤温度在0~10 cm处日动态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0~5 cm最低;pH在5~10 cm最高;电导率在衰退阶段背风坡中最高;土壤TN、有机质和速效磷在发育阶段表面养分含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阶段。研究结果为民勤荒漠区白刺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效率。笔者利用1961—2010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逐日日照及年总云量、低云量、降水、相对湿度、沙尘日数和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线性系数法系统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各县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及强度特征,然后采用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貌以及天气系统等影响,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低海拔地区大于高海拔地区。除凉州外,各地年、年代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民勤、永昌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年日照时数的时间序列存在5~8年的准周期变化;各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不太一致,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春季增加最显著;月日照时数变化也存在差异,除天祝外,6月为1个高峰,9月和12到次年1月为2个低谷。各强度日照时数的日数变率较大,随着日照时数长度的增长,各地日照日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云量和低云量,其次是相对湿度和沙尘日数,降水和平均风速的影响最弱。日照时数与低云量和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总云量、降水、相对湿度和沙尘日数呈负相关,影响各地日照时数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8.
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近50 a地面0 cm温度及年气温、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近50 a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及极值变化等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地面温度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地貌以及海拔高度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低海拔平原区大于高海拔山区。各地年、年代地面温度呈很显著上升趋势,年地面温度的时间序列存在着6~9 a的准周期变化;月地面温度变化比较一致;各地各季节地面温度也呈上升趋势,春、夏季上升率大于秋、冬季;各地年极端最高和最低地面温度也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地面温度的上升率大于极端最高地面温度的上升率,因此冬季增温对年地面温度升高贡献大于夏季。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其次是降水、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弱,蒸发的影响最弱。地面温度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相对湿度以及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与蒸发无相关性。影响各地地面温度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9.
为揭示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用水矛盾的根源,利用1950—2011年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人类活动、径流量和气象观测资料,比较气候变化过程中流域中、下游绿洲化推进对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石羊河流域8条河流合成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中游降水变化倾向率为5.1 mm/10年大于下游2.5 mm/10年,下游年蒸发量却以11.6 mm/10年的速度增加,且流域中、下游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P0.001),60年间气温分别升高了1.8和1.9℃,地表可利用农业水资源减少。中游人口以9.95万人/10年(P0.001)快速增长是下游的5.5倍,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倾向率中游0.119 hm2/10年(P0.001)大于下游0.036 hm2/10年(P0.01),但保灌面积增加速度下游0.637万hm2/10年(P0.01)大于中游0.451万hm2/10年(P0.01),机井数量增速下游1867.6口/10年(P0.01)大于中游884.3口/10年(P0.001),人类过快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直接影响了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随着气温持续升高、蒸发加剧、降水微弱增加和河流来水减少,保灌面积和机井数量迅速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导致研究区出现农业向生态争水,中游向下游争水的恶性局面,这也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同时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引进20个梨品种,通过对新梢生长动态、物候期和果实品质研究,筛选出适合河西地区栽培的梨品种。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新梢长度为41.2~103 cm,新梢停长时间为7月5日-25日。(2)不同品种初花期为4月23日-5月1日,果实成熟期为8月5日-9月15日,果实发育时间97~139 d。(3)20个梨品种单果质量为86.25~284.0 g,果形指数为0.85~1.24,果心比率为39.04%~51.76%。(4)不同品种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0.17%~14.8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5.69%~9.46%,可滴定酸质量分数为0.12%~0.62%,糖酸比为9.98~50.81,果实硬度为4.3~12.8 kg·cm~(-2)。(5)不同品种石细胞质量分数为0.202%~1.911%,石细胞团平均直径233.50~482.01μm。研究认为,‘甘梨3号’‘软儿梨’‘南果梨’‘81-11-69’‘黄冠’‘身不知’‘新梨7号’‘中梨1号’‘早美酥’‘早金酥’‘甘梨2号’‘爱甘水’和‘早酥’可在河西地区栽培,其中‘南果梨’‘甘梨3号’‘黄冠’‘早酥’‘甘梨2号’‘早金酥’和‘新梨7号’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