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3篇
  6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为了加速推广利用漯麦163,2018-2019年度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不同播量(75 kg·hm-2、105 kg·hm-2、135k g·hm-2、165 kg·hm-2、195 kg·hm-2)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间差异不显著,播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变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变化最大,千粒重最小,穗粒数与亩穗数和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稳定穗粒数,协调好其与亩穗数和千粒重的关系,使小麦产量三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本区域生态条件下以10月17-24日左右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13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2.
鉴定了漯芝16号与漯12、豫芝4号耐渍能力,并分析了它们根系特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漯芝16号在萎蔫株率低于其他2个品种;根系鲜重、伤流量、根系活力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渍水处理后漯芝16号叶片中SOD、POD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验证了漯芝16号耐渍能力优于其他2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3.
2012-2014年对广薯87、商薯19号等9个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9个品种3个年份及其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兼用型品种广薯87鲜薯产量3198.40kg/667m2,比对照增产28.11%;商薯19号鲜薯产量3157.18kg/667m2,比对照增产26.46%;这2个品种鲜薯产量高,食味好,商品性突出,可以作为淀粉加工和鲜食品种栽植;龙薯9号平均鲜薯产量3253.67kg/667m2,比对照徐薯22号增产30.33%,可以作为鲜食型和一年双季栽培。  相似文献   
124.
十一五期间,黄淮南片麦区的40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弱春性品种11个,半冬性品种29个。强筋小麦3个,中筋小麦37个。从地域分布看,河南省26个,江苏省7个,山东省3个、陕西省2个,安徽和河北各1个。从育种单位类型看,各级科研单位育成25个,农业大学育成5个,种子公司及试验站共育成10个。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十一五末,国审小麦新品种的亩穗数增加了4.4万,穗粒数下降了1.1粒,千粒重下降了0.2g,产量提高了16.8kg/667m2。  相似文献   
125.
漯麦9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2006年和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试,平均每h㎡产8127kg、8076kg,增产显著,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7.漯麦9号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矮秆(77cm)、中大穗(穗长9~13cm)、产量三要素协调(穗数480万-570万/h㎡、穗粒数35~40粒、干粒重42~55g),茎秆坚韧、高抗倒伏,子粒半硬质且硬质率较高,既高产又稳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高肥水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26.
为了明确河南省漯河市8个不同地点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8株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多菌灵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在0.412 8~0.745 9 mg·L-1,氰烯菌酯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78 8~0.260 0 mg·L-1,戊唑醇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81 4~1.242 4 mg·L-1,咪鲜胺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07 1~0.217 7 mg·L-1,不同禾谷镰刀菌菌株对同一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建议交替使用EC50低于均值的杀菌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延缓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7.
河南省近期小麦新品种(系)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4年,对河南省育成的460份小麦推广品种、优良品系等材料,在河南省漯河市进行了田间综合抗病性鉴定,分析病害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害与产量的关系成负相关,其中纹枯病对产量的影响最明显。另外,从参试的小麦品种(系)中选出了如郑农16、郑麦9023、豫麦57号、偃师4110等41份综合抗病性及产量性状表现较好的材料,可用于育种材料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8.
主要对8个含非洲血缘的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性状与其单株产量之间了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穗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百粒重、穗长、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因此,为了获得含非洲血缘的高产玉米杂交种,应着重选择百粒重较大、穗长较长和穗行数较多的基因型,而对于穗粗和行粒数的选择标准可以放宽。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解黏虫和劳氏黏虫在河南原阳的发生情况, 本研究利用佳多虫情测报灯对2015年-2019年两种害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 并对两者的发生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2015年-2019年间在河南原阳监测的黏虫和劳氏黏虫成虫均发生4代?两种成虫在原阳的发生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 黏虫以第一代为主, 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5.4%~93.6%, 主要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劳氏黏虫以第三代为主, 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4%~87.8%, 主要发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本研究为河南省原阳地区黏虫和劳氏黏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0.
漯河地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锋 《中国种业》2013,(1):33-34
漯河地区是河南省小麦生产主要产区,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8.9万hm2,冬季小麦种植面积占95%,对河南小麦产量的稳定及提高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在该区小麦生产上仍存在一些制约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因素,通过走访调查,总结了漯河地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应对策,以期保证漯河地区小麦丰收,为河南省小麦实现持续稳定增产提供参考。1当前漯河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种子市场混乱,优良品种未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